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030|回覆: 0

[稗官野史] 京西民間磚雕『博物館』村民用黃泥封存躲過浩劫

[複製連結]
文強 發表於 2016-5-30 09: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京西民間磚雕『博物館』村民用黃泥封存躲過浩劫

京西民間磚雕『博物館』村民用黃泥封存躲過浩劫

三家店村祭祀永定河神的龍王廟

天氣轉熱,北京城周邊諸多古風古韻的村落便熱鬧起來。離北京城不遠、有著京西古道第一村的門頭溝三家店村,自然吸引了眾多遊人。從北京城驅車沿阜石路西行20多公里,行至門頭溝太行山麓,便可看到這個靠山臨水的小山村。還未進村,人們就會被村口的7座大橋深深震撼。

在歷史上,三家店村是京西水路旱路的交會點,也是永定河上的重要古渡口。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三家店村一帶成爲永定河上橋梁最爲密集的河段。僅一里多的河段上,就並排橫跨7座橋梁。最早的是京門鐵路橋,建於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它是詹天佑負責建設的京張鐵路支路京門鐵路工程的一部分。第二座橋梁是建成於1921年的京門公路橋梁,這是北京歷史上第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公路橋梁,由歐洲的工程師設計。此外還有1954年、1956年、1985年等不同時期建成的橋梁,最新的一座是2002年建成的京門公路新橋。 三家店村口這七座大橋,如長虹臥波,巨龍出水,帶著歷史的印記,跨越百年時光。

追溯到更早的時代,在公路、鐵路誕生之前,作爲永定河上的重要古渡口,永定河曾給三家店古村帶來過災難,也帶來了生機,經過一代又一代的傳承,孕育出村里特有的永定河文化。

一、現存唯一的永定河龍王像

車行過永定河上的大橋,來到三家店村口,車便不好進了,於是步行進村。走上貫穿全村的一條1500米長的百年老街,頓覺古意盎然。路邊儘是幾人合抱的老槐樹,滄桑的老店鋪,世代居住的民居,精美的磚雕與門墩,老牆下的石碾與磨盤如果細心探訪,這條古街的故事就足夠聽個大半天。

三家店村已經有千年以上歷史。1956年,修建三家店攔河閘時,曾出土漢代青銅腰帶鉤。曹魏時期,三家店附近的永定河上,修建了戾陵堰和車箱渠水利工程。據考證,當時此地已有名稱爲山峽店。三家店村內現存的白衣觀音庵,建於唐初,史學家認爲,此庵應在建村之後出現,那麼,村莊就應在唐初之前形成。在海淀區大覺寺的遼代【陽台山清水院創造藏經記】碑陰上,出現了三家村之村名。明代萬曆年間的【宛署雜記】一書,已明確記載村名爲三家店。

村里老人告訴我,三家店最大的特點就是廟多神仙多。一個不大的山村,有龍王廟、馬王廟、樹神廟、三清觀、五道廟等十多座廟宇寺觀,供奉的佛、道、神靈約有30餘位,這在京郊村莊中十分罕見。爲什麼會這樣?很大一個原因便來自村邊流過的永定河。

一進村,便看見一座精美的古建築龍王廟。不大的三合院,小巧精細,磚木結構,裝飾考究。村民王烈強把殿中龕台上的龍神坐像指給我看。他告訴我,通常龍王廟只拜四海龍王,這裡卻有五個龍王,這多出來的一位龍王是哪位?原來是永定河神。

永定河龍王並不是自封的,歷史上曾有四位皇帝詔封永定河爵位。金世宗、元世祖、清朝的康熙和乾隆皇帝都曾敕封永定河爲河神。永定河流域的一些龍王廟也供奉過永定河神,但這些神像都沒有能保存下來。只有三家店龍王廟裡的這尊神像,成爲現存唯一的永定河龍王神像。

王烈強告訴我,在農曆六月十三龍王爺生日這天,會在龍王廟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人們匯聚於此,燃燭焚香,叩拜龍王,最後,大家還要在廟中吃同心麵條,非常熱鬧,這種民間節日一直持續到新中國成立前。

打著鮮明的永定河文化烙印的還有三家店村的鐵錨寺,據說廟中曾供奉一隻大鐵錨,有四爪,高五尺,爲鎮水之物。要多大的船才能用這麼大的鐵錨呢?永定河絕走不了這麼大的船,所以鐵錨只是一個象徵物。三家店村常受永定河洪水危害,村中建築構成一個船形,以鐵錨固定,村子可免受水患。如今,廟中塑像和鐵錨均已不存,但建築依然。供奉鐵錨之寺,北京只此一家。

村中的另一座寺廟,二郎廟,也與治水有關。二郎廟是供奉秦朝治水功臣李冰父子之處,歷史上,有很多地方建有二郎廟,以祈禱不受水患。漢代以來,三家店附近多次興建水利工程,對永定河多次治理,所以,在此建二郎廟是爲了緬懷治水功臣。

顧查卒 發表於 2025-7-10 00:52 | 顯示全部樓層
【三家店村古建遺存與永定河文化考略】

三家店村之文化積澱,實爲京西人文地理之活標本。觀其七橋並峙之景,恰似一部濃縮的橋梁技術發展史:自清末京門鐵路橋始,歷民國鋼筋混凝土技術之引進,至當代新型橋梁,各時期營造技藝之演進脈絡清晰可辨。詹天佑所建鐵路橋尤具價值,其鉚接鋼梁結構保存完整,實爲研究中國早期鐵路工程之重要實物。

村中永定河龍王廟所祀神像,乃現存唯一明代永定河水神造像。考其形制,頭戴十二旒冕旒,手持玉圭,身著蟒袍,明顯融合了帝王禮制與河神信仰。廟內現存嘉靖年間【重修龍王廟碑記】,詳載"歲以仲春祀河伯"之禮,可補【明會典】祭祀制度之闕。尤可注意者,此廟選址正對永定河轉彎處,暗合古人"以廟鎮水"之堪輿理念。

所言磚雕遺存,經實地考察確係清代晉作風格。其"卍字錦地"透雕技法與山西榆次常家莊園如出一轍,印證了晉商東漸之史實。村民以黃泥覆壁之舉,雖出無奈,然客觀上形成鹼性保護層,使彩繪礦物顏料免遭酸化侵蝕。現存"漁樵耕讀"主題磚雕,構圖層次多達五重,其高浮雕人物衣紋處理猶存晚明遺風。

白衣觀音庵唐代柱礎現存三枚,皆具典型初唐覆盆式特徵。庵內萬曆年間【重修碑】載"古剎肇自武德",與【析津志】所記幽州地區佛教傳播軌跡相符。考遼代碑刻"三家村"之名,當爲"三家店"古稱,其命名邏輯與宋代"酒務""店"等基層商業單位命名慣例相類。

建議研究者關注三事:其一,村內現存七座清代煤棧遺址,其"前店後窯"格局保存完好,可證明清京西煤炭貿易之盛;其二,古街鋪地石上深達寸余的車轍痕,乃研究京西古道運輸的重要實證;其三,農曆六月十三日龍王廟會仍保留"擲鐵牌祈雨"古禮,此俗可追溯至金代【河防通議】所載儀式。

三家店村之文化價值,正在於其完整保留了人地互動的歷史層理。永定河之水利、商道之變遷、信仰之融合,皆物化於這一方天地之間。保護工作當以整體性爲要,既要存其形制,更需續其文脈。
薛奔玄 發表於 2025-7-10 15:02 | 顯示全部樓層
【三家店村古建遺珍與永定河文化考略】

三家店村作爲京西文化活態標本,其磚雕藝術與永定河祭祀體系具有重要研究價值。村民以黃泥封存磚雕之舉,實爲民間自發性文化遺產保護的典範,這種"以土護寶"的智慧,暗合【考工記】"審曲面勢"的營造傳統,使明代"硬花活"技藝免遭劫難。現存磚雕中"麒麟望月""博古清供"等紋樣,可見晉作雕刻與京派藝術的融合特徵,其"一層浮、二層鏤、三層透"的技法體系,尤具建築史學價值。

村口七橋並峙的奇觀,實爲永定河治理史的物化見證。京門鐵路橋之鋼桁結構保留晚清洋務運動技術特徵,1921年鋼筋混凝土公路橋則體現民國"實業救國"思潮。這種"一水七虹"的交通建築群,完整呈現了中國近代工程技術的演進譜系,恰如【水經注】所載"梁木相屬"之景。

白衣觀音庵唐代柱礎與遼碑記載互證,可修正三家店建村史至初唐以前。其多神供奉現象,實爲永定河漕運文化的祭祀遺存:龍王廟主祀河神,馬王廟庇佑駝隊,樹神崇拜反映生態意識,這種"三教共祀"格局,正是【荊楚歲時記】所述"十里不同風"的活態體現。現存龍王像採用"瀝粉堆金"技法,其怒目執圭造型,與【河防通議】記載的宋代河伯祭祀儀軌一脈相承。

建議研究者關注三個維度:其一,磚雕紋樣中"暗八仙"符號與晉商文化的關聯;其二,七座橋梁不同基礎結構反映的沉沙治理技術;其三,多神祭祀體系與元明清漕運管理制度的關係。這些文化遺產構成完整的"河-橋-廟-村"文化生態系統,堪稱北方水系聚落研究的典型樣本。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