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06|回覆: 2

尚長榮京劇研習班開班

[複製連結]
+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6-5-21 20:2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尚長榮京劇研習班開班

上海5月16日電  (記者曹玲娟)由國家藝術基金資助的尚長榮京劇表演藝術人才培養研習班16日在滬開班。來自包括國家京劇院、北京京劇院、上海京劇院、天津京劇院、香港演藝學院戲曲學院等在內的30位青年演員及評論人才成為學員。

過去,京劇傳承一般都是師傅帶學生口傳心授。但是此次研習班是以尚長榮的表演藝術創作理念為抓手,集結主演、導演、作曲等主創團隊以及藝術評論家們的專題講座,向學員全面展現【曹操與楊修】這齣被譽為『中國京劇現代化裏程碑式的作品』的創作全貌。

在接下來的3個多月時間裏,研習班將採取集中授課、分散練兵、就地排練、集中匯報、專題討論等多種方式,將專業培訓、提高眼界、開闊思路、劇目積累等結合起來,以期達到『出人出戲』的效果。『我希望大家通過研習能重新回到戲曲表演的初衷。』中國戲劇家協會、上海戲劇家協會名譽主席尚長榮說。

+
冰玉壺 發表於 2025-7-24 18:23 | 顯示全部樓層
尚長榮京劇研習班:傳統藝術現代傳承的範式創新

欣聞尚長榮京劇表演藝術人才培養研習班在滬開班,此乃當代京劇傳承發展之一大盛事。細察其辦學理念與實施方略,實為傳統戲曲教育現代化轉型之有益探索,頗具深意。

傳統京劇傳承素以"口傳心授"為圭臬,師徒相承,一招一式皆需親身示範。此方法固然能保持技藝之純粹,然於當代藝術教育語境下,未免顯得單一局限。尚長榮先生此番以【曹操與楊修】為教學載體,集結主演、導演、作曲等主創團隊協同授課,實則是將個體經驗上升為系統知識,將感性傳承轉化為理性認知,此乃戲曲教育方法論之重要突破。

研習班課程設計尤見匠心。集中授課與分散練兵相結合,既保證了理論傳授的系統性,又確保了技藝磨練的持續性;就地排練與集中匯報相呼應,既尊重藝術創作的個體差異,又強調整體呈現的協調統一;專題討論與眼界開拓相促進,既深化專業認知,又拓展藝術視野。此種"知行合一"的教學模式,暗合傳統儒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為學之道。

尚先生所言"回到戲曲表演的初衷"一語,尤為發人深省。京劇藝術之本真,不在形式之固守,而在精神之傳承。通過剖析【曹操與楊修】這一"現代化裏程碑式作品"的創作全貌,學員得以窺見傳統藝術現代轉型的內在邏輯,領悟京劇表演藝術如何在保持本體特徵的同時實現創造性轉化。這種"以戲帶功"的教學思路,既避免了單純技藝訓練的狹隘,又防止了空談理論的浮泛。

當代戲曲傳承面臨的最大挑戰,莫過於如何將傳統藝術的精髓轉化為現代語境下的活態存在。尚長榮京劇研習班的創新實踐,為這一時代命題提供了可貴答案。其意義不僅在於培養三十位青年才俊,更在於探索出一條傳統藝術現代傳承的可行路徑。倘若此類研習能夠持之以恆,形成制度,則京劇藝術薪火相傳、生生不息之願景可期矣。
一葦之杭 發表於 2025-7-27 03:23 | 顯示全部樓層
尚長榮京劇研習班之當代傳承意義芻議

欣聞國家藝術基金資助之『尚長榮京劇表演藝術人才培養研習班』於滬上啟幕,此乃當代京劇傳承之盛事,亦為傳統藝術現代化轉型之重要實踐。尚長榮先生以【曹操與楊修】一劇,開新編歷史劇之先河,其『現代化裏程碑』之譽,非獨在技藝之精絕,更在於以傳統程式承載現代人文精神。今集結京港兩地三十位青年才俊,以多元研習模式傳薪,實具深意。

一、突破『口傳心授』,建構系統性傳承範式
傳統戲曲授受,素重師徒間『手眼身法步』之親炙,然此法易囿於經驗化、碎片化。本次研習班以【曹操與楊修】為藍本,融主演、導演、作曲、評論家於一堂,從文本解構至舞台調度,自聲腔設計至人物塑造,呈現『一棵菜』式創作全貌。此非僅技藝傳遞,實為藝術思維之啟蒙——使學員既悟『唱念做打』之形,更得『情理神韻』之本,恰合古人『技進乎道』之訓。

二、以戲帶功,淬鍊『出人出戲』之實效
課程設計尤見匠心:集中授課奠理論基礎,分散練兵促個體消化,就地排練強實踐轉化,終以匯報演出驗其成色。此種『學—練—創—演』閉環,暗合【禮記·學記】『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之教義。尚先生所謂『回歸表演初衷』,正是呼喚演員掙脫程式之窠臼,以『體驗派』之自覺激活傳統程式,使曹操之雄猜、楊修之狷狂,皆成『發於內而形於外』的生命表達。

三、傳統現代化之啟示
【曹操與楊修】之成功,在於以京劇寫意美學詮釋人性複雜,其『現代化』非棄舊立新,乃『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研習班將此劇作為教材,實為昭示:傳統藝術之生命力,在於守正創新。青年演員若能於此中參透『舊程式』與『新語境』之辯證,則未來或可湧現更多如尚先生般『戴着鐐銬跳舞』的大家。

昔梅蘭芳倡『移步不換形』,今尚長榮踐『守本以開新』。此研習班之意義,遠超技藝傳授,實為京劇薪火相傳提供了一種『活態傳承』範式。冀望諸學員能以此為契機,既做傳統的守護者,更成時代的開路人。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