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67|回復: 0

[诗词研究] 从伤心到词心秦观的词意人生

[複製鏈接]
顺天道化 發表於 2016-5-16 08:1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1093年,北宋元祐八年,哲宗亲政,发动了一场旷日持久且辐射面巨大的罢黜旧党,以复新政为旨的运动,史称『绍圣述绍』。在这场以往党锢史上绝无仅有的党争清理中,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在风雨飘摇中等待死亡的召唤。

    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秦观被贬,临行前重游友人王诜家的西园,写下了〖望海潮〗: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今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1087年,秦观参加了驸马都尉王诜家里举行的西园雅集,当时苏轼和苏辙以及『苏门四学士』等十六人参加了这次文人聚会。文士们吟诗对唱、风流俊朗,人们把这次聚会称为『西园雅集』。这首〖望海潮〗写到了往日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雅集的幸福时光,如今他成为宦海沉浮的牺牲品,因此通过这首长调慢词,用情景结合来表达对前途迷茫的感慨,也传达了他隐居出世的心绪,这种失落无奈的心情是寂寞而伤感的。这首词在上片末尾即时空转换,从现在的『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到『长记误随车』回忆昔日西园雅集时的良辰美景,『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又回到现在,结尾处再回到现实之中,呼应开头。这种今昔对照,通过交错的时空方式揭示了政局多变在秦观心中的失落和惶恐,使得词情婉曲动人。

    绍圣元年,秦观在汴京任国史院编修,因新党重新上台,有人控告秦观主修的〖神宗实录〗『记述不实』,为此朝廷追回了他为杭州通判的前命,贬为处州酒税。在新党耳目的紧盯下,秦观又因『读佛书、败坏场务罪』被贬往更加偏远的郴州编管。秦观已料到自己也许有去无回,遂留下一家大小,只带了儿子秦湛随从南行。

    一路舟行,两岸的风景虽然千帆过尽,但想起曾经的『西园雅集』,想起昔日的离别和爱恨,心中的块垒就难以抒发,所以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秦观来到湖南郴州,还没来得及领略潇湘之美,就又接到诏书,被编管广西横州。从湖南到广西,当时是路途遥远的一次行程,何况秦观是作为囚徒被押解上路的,在这样的境况下,他写下了〖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为凄厉也。这首词深切地抒写出秦观遭受流放、前途渺茫、怀乡思念的愁绪。词的开端以郴州春夜的景色开始,大雾迷茫,月色朦胧,遥不可及的桃源,这些都是前途渺茫与内心凄苦的外化,进而抒发客居之悲、难解之愁,形象地写出自己背井离乡、漂泊天涯的无奈和悲伤。

    秦观被贬到衡州时,衡阳太守孔毅甫见到他就说:『秦少游气貌大不类平时,殆不久于世矣。』

    秦观在被贬的第二年,写了一首〖好事近·梦中作〗: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郦千百。飞云当面化龙蛇,天矫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词的上片呈现的是春山远水的山水画卷,里面有小溪潺潺、翠莺啾啾,下片在写梦中之境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他一生多舛的命运的感叹。古藤阴下醉卧,悠然忘记身在何方,这样的超然物外,明人沈际飞说这首词是『白眼看世态』,真是得其『词心』。

    苏轼当年读到秦观这首词说:『为予道此词至流泪。』黄庭坚也百感交集地说:『少游醉卧古藤下,谁与愁眉唱一杯。解道江南断肠句,只今唯有贺方回。』历经十年宦海沉浮,用一句『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来置之度外。

    就在旧党在新党权贵的打压下命悬一线时,元符三年正月,天降暴雨,哲宗驾崩,徽宗即位。当旧党臣子们听到传来大赦北回的消息后,有多少人老泪纵横,然而这样天大的喜讯却并没有让秦观高兴起来。他的内心已经对前途不抱希望了。

    秦观是有一番『伤心之处』的,他不仅在仕途上几多浮沉,贬谪流放,客死异乡,而且在诗词上也受到很多人的误解。宋词两大流派,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代表人物苏轼和李清照就曾指责过秦观。苏轼说秦观是『不意分别后却学柳七』,没想到我们分别后,你却向柳永学习;李清照说他『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然十分艳丽丰逸,但终究缺少富贵仪态和气象。

    历史上,北宋秦观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共称为『苏门四学士』,这四人不但和苏轼亦师亦友,而且他们大部分人在词学上都受到苏轼豪放派的影响,只有秦观一人与其他『苏门』不同,他不拘泥于门户之见,以诗、文、词兼善,尤其是词一枝独秀,在北宋词坛成为『正宗』。

    秦观一生坎坷曲折的道路,正如〖宋四家词选〗中说的那样,『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

    晚清词论家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说:『吾听风雨,吾览江山,常常风雨江山外有万不得已在。此万不得已者,即词心也。』词心,是一种独立于风雨江山外客观存在的情感,『吾言写吾心』,我写的诗词就是我心灵和情感的独白。

    有人说,宋代的文学家性格各有不同,欧阳修沉稳,苏轼旷达,黄庭坚顽强,一般认为『少游钟情』。就是秦观多情而真,他的诗词风格就有天生的性格特质。在面对人生忧患时,秦观没有苏轼的旷达、黄庭坚的泰然,但正是这种『钟情』的特性,使他成为『情种』,具备了『词心』。

花儿 發表於 2025-5-1 07:23 | 顯示全部樓層
《从伤心到词心:论秦观贬谪词中的时空重构与精神突围》

秦观词作之精妙,在于将个体生命体验与时代变局熔铸为独特的艺术境界。绍圣元年(1094年)的《望海潮》堪称北宋贬谪文学的典范,其时空交叠的笔法非徒技艺之巧,实为士人精神困境的深刻投射。上片以"梅英疏淡"暗喻政治寒冬的降临,"东风暗换年华"一语双关,既写节候更迭,亦讽朝局翻覆。词人通过"铜驼巷陌"的典故(《晋书·索靖传》载铜驼荆棘之叹),将个人贬谪升华为历史兴亡的集体记忆。

西园雅集的追忆尤具深意。元祐二年(1087年)的文人盛会,本质是旧党文人的政治共同体象征。词中"华灯碍月,飞盖妨花"的铺陈,实则以乐景写哀——当年车盖如云的盛况,反衬出"行人渐老"的孤绝。这种今昔对照非简单怀旧,而是通过时空错位建构双重批判:既指向外部党争的残酷,亦揭示内在理想的幻灭。清人周济评秦词"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宋四家词选》),此作正可见其以春色之"乱分"喻政争之无序的匠心。

及至郴州所作《踏莎行》,艺术表现更臻化境。"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以视觉的迷失隐喻价值体系的崩塌,"桃源望断"则彻底消解了陶渊明式的精神避难所。值得注意的是"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的用典:南朝陆凯赠范晔梅花,本为友朋慰藉,在此却转为"砌成此恨无重数",揭示书信往来反加剧孤独感的悖论。这种对传统意象的反用,标志着秦观词心已从政治伤怀转向存在层面的哲学叩问。

秦观词境的演进,折射出北宋士大夫精神史的重要转折。元祐时期的词作尚存"词人之词"的婉约,至贬谪阶段则发展为"士大夫之词"的沉郁。其艺术价值不仅在于"以词为史"的纪实功能(陈寅恪语),更在于开创了以词体承载形而上学思考的新路径。从《望海潮》的时空重构到《踏莎行》的终极追问,秦观最终在词艺中完成了对现实困境的精神突围——此即所谓"伤心人别有怀抱"(冯煦《蒿庵论词》)的真谛。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