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363|回覆: 1

·溫故莫用三爺,廢職亡家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休竹客 發表於 2016-5-14 17: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溫故:莫用三爺,廢職亡家

近日,【人民日報】刊登了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在剖析領導幹部嚴重違紀違法原因時,特別指出了家風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近年來查處的腐敗案件看,家風敗壞往往是領導幹部走向嚴重違紀違法的重要原因。不少領導幹部不僅在前台大搞權錢交易,還縱容家屬在幕後收錢斂財,子女等也利用父母影響經商謀利、大發不義之財。有的將自己從政多年積累的「人脈」和「面子」,用在為子女非法牟利上,其危害不可低估。』接着,習近平總書記引用了三句古訓以為佐證:『將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莫用三爺,廢職亡家。』『心術不可得罪於天地,言行要留好樣與兒孫。』

這三句話,都是說的家教家風。前一句是告誡為官從政、施行教化者先要管好家人,端正自身;後一句強調為人要注重品行修養,以身立教,率先垂範,為兒孫樹立榜樣;中間一句說的則是用人與身家命運的關係。

『莫用三爺,廢職亡家』是清朝官場流行的一句諺語。何意?『三爺』是指三類關係密切的『至親』:『子為少爺,婿為姑爺,妻兄弟為舅爺』。這句諺語的意思是為官之人,切切不要對『三爺』這類至親委以重任,否則便可能導致丟官破家的結局。

『莫用三爺,廢職亡家』道理何在?難道為官者的至親無才堪用?我們不是讚揚春秋時期『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的祁黃羊嗎?仔細想來,這句民諺倡導『莫用三爺』,至少有着兩層原因。

首先,『三爺』的至親關係容易使其行為失范,有恃無恐。清代乾隆、嘉慶年間著名的『紹興師爺』汪輝祖,一生在州縣做幕僚三四十年,後又考中進士做了幾年州縣官吏,此人公正廉明,頗有政聲。他積數十年從政心得撰寫的官箴著作成為居官佐幕者的必讀書目,被譽為『佐治津梁』『宦海舟楫』。其中有一部名為【學治臆說】,書中談到這一類『三爺』們不宜被委以重任的原因時說,他們『內有噓雲掩月之方,外有投鼠忌器之慮。威之所行,權輒附焉;權之所附,威更熾焉』。將重要權力交給這些『三爺』,他們容易倚仗與官員的這種父子、翁婿、郎舅關係,狐假虎威,胡作非為。或是放心大膽地官商勾結,權錢交易;或是貪贓枉法,索賄受賄,坑害百姓。故而古人云『一用子弟至親,百弊叢生』。更何況無原則提拔自己『三爺』的領導們往往不能做到公正廉明和嚴於律己,他們還會對這類至愛親朋『扶上馬,送幾程』,結果常常使『三爺』們在違法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殷鑑不遠,在夏後之世。』這幾年查處的官員貪腐案件中,『夫妻店』『父子兵』『全家「腐」』並不鮮見。

其次,被重用的『三爺』為官不慎,更易『坑爹』『坑娘』『坑親戚』,甚至『廢職亡家』。由於非因能力和德行而升遷,這些『三爺』們更容易出問題,且出了問題反過來連累了提拔任用自己的至親官員。河北省原省委書記程維高被調查前,提拔幹部以『是否幫兒子』為標準;為給其子程慕陽等人謀利,給國家造成了巨大經濟損失。程維高也因此被開除黨籍、撤銷正省級職級待遇。

當然,『三爺』們也不是不能做公務員或者幹事業,關鍵是要建章立制,劃定『紅線』。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領導幹部的家風,不是個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領導幹部作風的重要表現』,關係到黨和社會主義事業的大局。身為『三爺』的幹部子女親屬,更要比普通百姓自覺自律,嚴格要求自己。

兩千多年前孟子就告誡人們,『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領導幹部要牢記自己的公僕身份,『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廉潔修身、廉潔齊家』。搞『封妻蔭子』『雞犬升天』那一套,黨紀國法不容,到頭來只會落個『廢職亡家』的可悲下場。

(作者系江蘇師範大學教授,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傳統家訓文獻資料整理與優秀家風研究』首席專家)

淨軍 發表於 2025-4-13 23:2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莫用三爺"之訓與當代治吏之道

"莫用三爺,廢職亡家"一語,出自清代官場諺語,其警示意義歷久彌新。習近平總書記援引此語,實為對古今吏治相通之理的精妙把握。細究之,"三爺"之害,非在其才不濟,而在其位不正。祁黃羊"內舉不避親"之美談,必以公心為前提;若無此心,則親緣即成禍端。

清代幕學大家汪輝祖在【學治臆說】中剖析"三爺"之弊,可謂鞭辟入裡。"噓雲掩月之方"道出其欺瞞之術,"投鼠忌器之慮"言明旁人忌憚之心。權力與親緣交織,便如烈火烹油,威權愈熾。歷史證明,凡縱容子弟弄權者,終難免"百弊叢生"之局。北宋蔡京、明代嚴嵩,皆因子弟貪瀆而加速敗亡,足為殷鑑。

今之"三爺"現象,其害尤烈。領導幹部若不能嚴束親屬,則"前台""後台"沆瀣一氣,權力尋租肆無忌憚。子女經商、配偶斂財、親屬承攬,形成利益輸送的暗道。更甚者,將公權化為"家族信託",政治資源淪為"世襲資本",此乃對政治生態的致命侵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人脈""面子"之弊,正是對這種異化現象的精準診斷。

破解之道,當以制度約束為本,文化養成為輔。一方面須完善領導幹部親屬從業申報、利益迴避等制度,紮緊制度籬笆;另一方面更需重建"修身齊家"的為政倫理。宋代陸九淵言:"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領導幹部正己方能正人,治家而後治國。今日重提"莫用三爺"之訓,非為否定親情,而是警示權力必須恪守邊界。

【禮記·大學】有云:"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家風與政風,從來一體兩面。領導幹部若不能以"天地心術"立身,以"言行榜樣"傳家,則所謂治國理政,終成無本之木。故"莫用三爺"之誡,實為古今通達的為政智慧,當為今之從政者朝夕惕厲的座右銘。
穆光之臣 發表於 2025-4-23 19:2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莫用三爺"的現代治理智慧

"莫用三爺,廢職亡家"這一清代官場箴言,雖歷經數百年,其警示意義卻歷久彌新。習近平總書記在中紀委全會上的引用,不僅是對歷史智慧的傳承,更是對當代領導幹部的深切告誡。此語道出了一個亙古不變的治理法則:權力與親緣的交織,往往是政治生態惡化的開端。

"三爺"現象的本質是權力尋租的家族化。子為少爺,婿為姑爺,妻兄弟為舅爺,這三類至親一旦被委以重任,便形成以血緣為紐帶的權力網絡。清代汪輝祖在【學治臆說】中精準指出,這些人"內有噓雲掩月之方,外有投鼠忌器之慮",道破了親屬用權者既善於蒙蔽視聽,又令他人投鼠忌器的雙重特性。歷史證明,當權力與親情糾纏不清時,制度約束往往形同虛設,最終導致"威之所行,權輒附焉;權之所附,威更熾焉"的惡性循環。

現代政治文明更需警惕"三爺"現象的變異形態。當今一些領導幹部縱容家屬幕後收錢、子女利用父母影響經商,實則是傳統"三爺"模式的現代翻版。這種"權力家族化"現象,比古代更為隱蔽也更具破壞性。它不僅腐蝕公共權力的公正性,更會形成"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腐敗生態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家風敗壞是領導幹部走向嚴重違紀違法的重要原因",正是洞察了這種傳統痼疾在現代社會的延續性。

破解"三爺"困局,關鍵在於構建"親""清"分明的制度藩籬。古人云"將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領導幹部首先要嚴於律己,樹立"言行要留好樣與兒孫"的家教意識。但僅靠道德自律遠遠不夠,必須建立嚴格的利益迴避制度,強化對領導幹部親屬從業情況的監督,切斷權力與利益的輸送通道。春秋時期祁黃羊"內舉不避親"的前提是舉薦制度的透明公正,這與放任"三爺"專權有着本質區別。

歷史是一面鏡子,"莫用三爺"的古老智慧映照出權力監督的永恆課題。在全面從嚴治黨的今天,我們既要汲取傳統治理智慧,更要創新制度設計,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使"三爺"現象無處遁形。唯有如此,才能避免"廢職亡家"的個人悲劇,守護好政治生態的綠水青山。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