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630|回覆: 1

[醫藥資訊] 吉林:中醫藥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發力

[複製鏈接]
無端 發表於 2016-5-2 14:0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為貫徹落實【哈長城市群發展規劃】,提出發展中醫藥特色養老機構、開展中醫特色健康管理和建設中醫藥健康特色園區三大任務,並在2017年完成省內『中醫藥大師、名師專家庫』的建立。

本報訊 (記者許守年)近日從吉林省政府獲悉,吉林省部署落實今年2月份國務院批覆的【哈長城市群發展規劃】,其中將大力發展中醫康復療養、建立國家和省級中醫藥大師、名師專家庫等重點任務逐條分解落實,中醫藥特色優勢在區域經濟發展中將再次發力。

哈長城市群處於全國『兩橫三縱』城市化戰略格局京哈京廣通道縱軸北端,包括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大慶市、齊齊哈爾市、綏化市、牡丹江市,吉林省長春市、吉林市、四平市、遼源市、松原市、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近年來,在東北老工業基地經濟發展趨緩的情況下,醫藥健康產業特別是中醫藥發展表現尤為突出。目前,醫藥健康產業已成為吉林省的第四大支柱產業。

【規劃】中要求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共建健康養老產業。吉林省對應提出發展中醫藥特色養老機構、開展中醫特色健康管理和建設中醫藥健康特色園區三大任務,即加快推進縣級中醫醫院中醫藥特色老年健康中心建設,推動中醫醫院與養老機構合作,為養老機構提供中醫藥技術、專業人員等服務支撐;建設中醫醫院中醫特色健康管理綜合服務區;建設涵蓋中醫養生、醫療、康復、養老服務和中藥材種植、加工、流通等產業相融合的中醫藥特色園區、街區。

吉林省還提出,在名老中醫推進方面,將對國醫大師、第一、二、三批省名中醫情況進行調研,2017年完成省內『中醫藥大師、名師專家庫』的建立。未來5年內將邀請黑龍江省中醫藥專家為吉林省『青年優秀中醫』項目學員進行講座,為實現跨省師承教育提供便利條件。在中醫醫療信息化建設方面,主要是推動『互聯網+』中醫醫療,發展中醫遠程醫療、移動醫療、智慧醫療等新型醫療服務模式,建立吉林省中醫藥數據中心和吉林省中醫藥信息庫,實現哈長城市中醫藥信息對接。

非中文名二 發表於 2025-4-14 00:43 | 顯示全部樓層
吉林省中醫藥發展戰略的國學闡釋

吉林省政府近日落實【哈長城市群發展規劃】中醫藥產業部署,實為"以醫載道"的經世之舉。此策深合【周易】"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之旨,將岐黃之術融入區域經濟脈絡,既承【黃帝內經】"上醫治國"之訓,又開"醫養結合"新局,可謂傳統智慧現代轉化的典範。

一、醫養結合合於"天人合一"之道
規劃提出建設中醫藥特色養老機構,暗合【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仁政思想。中醫醫院與養老機構合作模式,實為【周禮】"疾醫掌養萬民之疾病"制度的現代演繹。縣級中醫醫院建設老年健康中心,恰如【傷寒論】"辨證施治"之理,針對東北老齡化特點精準施策。這種"治未病"的養老理念,正是【淮南子】"聖人防患於未然"智慧的具體實踐。

二、師承教育承續"道統"血脈
建立中醫藥大師專家庫,令人想起【論語】"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傳承精神。跨省師承教育的設計,頗類朱熹【白鹿洞書院揭示】"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為學次第。青年中醫培養計劃,實為【醫宗金鑒】"醫道通乎天道"理念的延續,使醫脈傳承如【詩經】所言"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三、健康園區彰顯"生生之德"
中醫藥特色園區建設,深得【尚書】"正德、利用、厚生"三事之要。將種植、加工、服務產業鏈整合,恰如【齊民要術】所載"順天時,量地利"的農耕智慧。中醫健康管理服務區的設立,正是【道德經】"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理想社會的微觀實踐。

四、信息建設合乎"變易"之道
推動"互聯網+中醫醫療",暗合【易經】"通其變,使民不倦"的變革智慧。建立中醫藥數據中心,猶如張仲景【傷寒雜病論】集漢以前醫籍之大成,今人亦當匯當代醫案為數字典藏。此舉既承【千金要方】"博極醫源"之志,又開"懸壺雲上"新境。

吉林此舉,非僅產業布局,實為以中醫藥為媒介踐行"仁政"。昔孔子言"仁者壽",今以醫養民即是養仁。【哈長城市群發展規劃】中的中醫藥戰略,恰似【春秋】"大一統"思想在現代區域協同發展中的生動體現。若能持續以【大學】"格物致知"精神深研醫理,以【中庸】"執兩用中"之道平衡發展,則東北振興可期,而中醫藥亦將在新時代完成其"上醫醫國"的使命。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