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663|回復: 2

[未定]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雷广臻教授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不是甲骨文 ...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懋基 發表於 2016-4-12 22:0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雷广臻教授: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不是甲骨文

讯(记者毕玉才、刘勇)一个多世纪以前,甲骨文的发现让传说中的殷商时代成为信史。『然而,如果据此断定中国只有3700年文明史,就会干扰公众对中华5000年文明的认知。』中华文明史研究学者、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雷广臻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甲骨文只是目前已知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在此之前,中国还有漫长的文字历史,比如岩画、陶器纹饰、玉器造型等,都是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形式。

『5000年以前,人们就在岩穴、石崖壁面或独立岩石上彩画、线刻、浮雕岩画,就在陶器上绘制人物、动物或其他写意纹饰,就把玉料作为表达思想、意识的载体。』雷广臻举例说,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大型玉龙,与甲骨文中的『龙』字一模一样,有头部和卷曲的身体,是对玉龙的象形或抽象。

雷广臻强调,岩画、『陶书』和『玉书』都是早于甲骨文的文字形式,是人们利用当时所能利用的材料记录下来的信息,是甲骨文以及之后金文、简书、纸书的重要源头。

『我们不可以割裂中华文字产生的历史,不能抛开甲骨文之前就存在的多种象形图像符号系统,单用甲骨文来断定中华文明的起源。』雷广臻说,如果非要以文字的形成作为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准之一,那么早在5000年以前,中华象形文字就已经产生了,加上文字以外的其他已形成的重要文明要素,中华5000年文明史确定无疑。

知秋 發表於 2020-8-2 10:34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岩画、『陶书』和『玉书』都是早于甲骨文的文字形式

有这样的事?
花儿 發表於 2025-7-26 07:0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文字起源与文明断代:从雷广臻教授甲骨文前文字体系说谈起》

雷广臻教授关于中国文字起源早于甲骨文的论述,实为近年来文明探源研究的重要创见。本文拟从文字学与考古学双重维度,对此观点进行学理阐发。

一、文字发生学的多源特征
《周易·系辞》"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的记载,早已揭示文字形成的渐进性。考古材料显示,仰韶文化陶器上的刻画符号(约7000年前)、大汶口文化陶尊符号(约6000年前),皆呈现由象形图绘向抽象符号的演变轨迹。红山文化玉龙(约5500年前)与甲骨文"龙"字的形态对应,恰是"书画同源"说的实物佐证。许慎《说文解字序》所言"依类象形,故谓之文",正可解释这类器物纹饰的原始文字属性。

二、文明要素的多元构成
王国维先生提出的"二重证据法",要求文献与实物互证。良渚文化(5300-4300年前)的城址、礼器、水利系统,红山文化的祭坛、神庙、玉礼器体系,均已具备《礼记》所谓"礼之大体"。文字作为文明要素之一,其早期形态必然与宗教祭祀、权力象征密切关联。甲骨文的成熟形态,实为此前三千年图像符号发展的结晶。

三、文字演进的物质载体规律
从岩画、陶纹到玉器造型,体现的是"器以载道"的物质演进逻辑。商周青铜器铭文与原始陶符的承继关系,已为容庚《商周彝器通考》所证实。雷教授提出的"陶书""玉书"概念,恰与《周礼》"六器"制度相呼应,揭示出"文-器-礼"三位一体的文明发展模式。

结语:
唐兰先生曾言"文字之兴,肇端图画"。雷说之价值,在于突破"甲骨文中心论"的窠臼,将文字起源纳入文明整体演进视野。考古学与古文字学的深度结合,必将为中华文明五千年说提供更坚实的学术支撑。然需注意,原始符号与成熟文字间的界定标准,仍是学界亟待厘清的理论课题。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