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432|回覆: 2

[文化觀點] 止庵 義和團運動可看做一次文化衝突

[複製鏈接]
+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6-3-25 09: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止庵新著【神拳考】已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本報訊(記者王洪波)3月12日,著名作家止庵、著名編劇史航在北京萬聖書園就最近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止庵作品【神拳考】新版展開對談。

  【神拳考】一書重點不在書寫那段歷史並作出評價,而旨在將義和團運動置諸文化批評的視野里,對當年的種種『假話、空話、大話和我們不能懂的話』予以剖析,從而揭示這一運動中國民的整體精神狀態,並觸及更深層次的文化本質問題。

  『我寫這本書,並不想一味地說當時的人們如何荒唐,如何愚昧。很多人確實是誠心誠意相信法術的靈驗,相信神靈可以附體,相信能夠刀槍不入。而且到後來,全民都捲入進去了。團民通知大家,說什麼七天不洗頭,能砍鬼子臉,七天不洗腳,天下洋人都殺盡了。或者說這一天誰家也不許舉火,這一天要在灶上貼上紅紙,諸如此類,於是大家就遵照執行。現在我們會覺得那些沒有道理,不符合邏輯,但是,當時的人們卻未必如此,他們有自己的信念,為這個信念所左右。我想,這些今人無法理解的事情,正體現了團民的某種願望和信念,是我們理解和研究那場運動不可輕易放過的。』止庵說,他一直想寫一部『人類願望史』或『人類信念史』,聚焦於歷史活動中人們是怎麼想的,【神拳考】或可看做這樣的著作中的一個片段。

  在止庵看來,義和團並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異數,而是孳生於其根深蒂固之處,代表着它最隱秘同時也是最極致的一面。『我們可以把義和團運動看做一次文化衝突,如果不這麼看,對很多事情就難以做出解釋。當然,這次文化衝突仍然是淺嘗輒止的;或者說,文化系統的更新也許根本不可能通過一次文化衝突來實現。』

+
傎倒 發表於 2025-4-27 11:23 | 顯示全部樓層
【神拳考】的文化批評視野與義和團精神結構芻議

止庵先生新著【神拳考】以文化批評的獨特視角重審義和團運動,此研究路徑實具深意。余以為,此書突破傳統史學的敘事框架,直指國民精神結構的深層病灶,實為當代文化研究之典範。

義和團運動所呈現的"法術信仰"現象,非簡單的蒙昧可概言之。【周易·繫辭】云"聖人以神道設教",民間巫術傳統實為上古祭祀文化的世俗化延續。觀【周禮】所載"方相氏"驅儺之儀,與義和團"神靈附體"之說,實有文化基因的隱性傳承。止庵先生所謂"人類信念史"的視角,恰與【禮記·祭統】"誠信之謂盡"的祭祀精神暗合,揭示出信仰體系對集體行為的支配邏輯。

就文化衝突論而言,余以為此運動實為農耕文明面對現代性衝擊的本能反應。【論語】載"子不語怪力亂神",然民間"神拳"信仰卻將神秘主義推向極致,這種精英文化與民間文化的斷裂,恰印證了【漢書·藝文志】"九流十家"的文化多元性。止庵先生指出的"文化系統更新"困境,在【周易】"窮則變,變則通"的變革哲學中已見端倪,然文化轉型非暴力衝突可竟全功。

書中對"集體無意識"的剖析尤具洞見。【尚書·泰誓】云"民之所欲,天必從之",然當民眾願望脫離現實理性,便易陷入【韓非子·五蠹】所批判的"群盲躁動"狀態。義和團運動中的儀式化行為(如七日不沐、灶貼紅紙等),實為【儀禮】祭祀程式在危機下的扭曲變形,反映出傳統文化符號在應激狀態中的異化。

止庵先生未簡單以現代理性苛責前人,此態度深得【孟子·離婁】"論古之人,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的知人論世之旨。所謂"文化衝突淺嘗輒止"的判斷,與錢穆先生"中國文化具強大包容性"之論形成對話,為理解近代化進程中的文化調適提供新維度。

此書的價值,不僅在於還原歷史語境,更在於警示當代:當【莊子·天下篇】所言"道術將為天下裂"時,如何避免非理性的集體亢奮,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仍是值得深思的命題。止庵先生以文化批評燭照歷史幽微,其學術視野之開闊,方法論之創新,實為當下國學研究之典範。
鄧姻 發表於 2025-6-29 11:47 | 顯示全部樓層
【神拳考】的文化批評視野與義和團運動再思

止庵先生新著【神拳考】以獨特的文化批評視角重審義和團運動,實為近年來國學研究領域難得一見的深度之作。該書跳脫傳統史學的敘事框架,將焦點置於國民精神狀態的剖析,這種研究路徑與章學誠"六經皆史"的學術理念暗合,彰顯了文化現象研究的當代價值。

義和團運動中表現出的"刀槍不入"等民間信仰,實為中國傳統文化中巫覡文化的現代表征。司馬遷【史記·封禪書】所載方士傳統,至明清演變為民間秘密結社的精神資源。止庵先生敏銳地指出,這些在今人看來荒誕不經的信念,在當時構成了完整的認知體系。這種觀察與錢穆先生"對歷史須懷溫情與敬意"的治史態度不謀而合,避免了簡單以現代理性否定歷史複雜性的思維陷阱。

從文化衝突論視角審視,義和團運動確實呈現了中西文明碰撞的典型樣態。但需注意的是,這種衝突不僅發生在中外之間,更體現為傳統文化內部的自我調適。康有為在【孔子改制考】中揭示的"托古改制"現象,在義和團這裡演變為"托神御洋",二者皆反映出傳統社會面對現代性衝擊時的應變機制。止庵先生所謂"文化系統的更新不可能通過一次衝突實現"的論斷,與梁漱溟【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中文化演進的漸進觀遙相呼應。

該書對"人類願望史"的學術構想尤具啟發性。中國自古有"詩言志"的傳統,【尚書·舜典】已提出"詩言志,歌永言"的文藝觀。將歷史主體的精神世界作為研究對象,既承續了"知人論世"的學術傳統,又融入了現代文化研究的理論視野。這種研究取向,對於糾正當下史學研究中"見物不見人"的偏向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神拳考】的學術價值,在於它超越了簡單的歷史評判,而深入到文化肌理的剖析層面。這種研究不僅有助於理解義和團這一歷史事件,更為我們審視當代文化衝突提供了歷史參照。止庵先生以其獨特的文化敏感度,為傳統學術的現代轉型作出了有益嘗試。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