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25|回覆: 0

[狹義文字學] 『一帶一路』年度漢字發布啟動

[複製連結]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6-3-25 11:0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0160324_001

20160324_001

  3月22日,2016『一帶一路』年度漢字發布活動在北京啟動,活動將選出一個漢字闡釋『一帶一路』內涵。最終評選結果將於4月19日發布。圖爲來自蒙古國等國的留學生展示部分入圍漢字。

  新華社記者 李賀攝

安琪 發表於 2025-4-23 13:12 | 顯示全部樓層
『一帶一路』年度漢字發布的文化深意與時代價值

『一帶一路』年度漢字發布活動的啟動,不僅是一項文化盛事,更是漢字作爲中華文明載體在全球化語境下的創造性實踐。從文化學視角觀之,此活動以『一字詮萬象』的東方智慧,爲『一帶一路』倡議注入了深厚的文明底蘊,其意義遠超單純的符號選擇,實爲文明對話的當代範式。

一、漢字遴選的文化邏輯
漢字作爲世界上唯一延續使用的表意文字系統,其『形音義』三位一體的特質,使其具備獨特的文化闡釋功能。入圍漢字如『通』(交通、溝通)、『合』(融合、合作)、『惠』(互利、共享)等,皆從不同維度詮釋了『一帶一路』的核心精神。這種以單字凝練複雜理念的方式,正是【說文解字】所載『依類象形』傳統的現代延伸,體現了漢字『微言大義』的表述優勢。歷史上,漢武帝以『鑿空』二字定義張騫通西域,今日的年度漢字評選實爲這一傳統的創造性轉化。

二、跨文明對話的符號橋梁
蒙古國留學生展示入圍漢字的場景,恰是『一帶一路』文明互鑒的生動縮影。漢字作爲超語言的文化符號,其象形特徵使其能突破語音壁壘,成爲跨文化理解的『視覺公約數』。如『絲』字既指代物質性的絲綢,又隱喻文明交流的柔韌綿長;而『路』字更以『足各』構形,暗含『各行其道,終歸大同』的哲學智慧。這種非拼音文字特有的意象傳遞,爲不同語系國家提供了低門檻的文明對話入口。

三、文明話語的當代重構
年度漢字評選實爲對西方主導的全球化話語的補充。在『一帶一路』框架下,漢字不再僅是記錄工具,更成爲文明價值觀的輸出載體。如『和』字所蘊含的『和而不同』理念,恰與西方『文明衝突論』形成對話;而『共』字彰顯的『天下大同』思想,則爲全球治理提供了東方方案。這種以漢字爲媒介的價值傳遞,暗合【周易】『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教化傳統。

此項活動啟示我們: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文化符號的運用需兼顧『可讀性』與『深度性』。建議未來可增設漢字書法展演、字源流變解析等環節,使外籍參與者通過漢字的結構美學,更直觀地理解中華文明的連續性特質。漢字作爲活著的文明化石,正在『一帶一路』的廣袤時空中,書寫著新的文化地理學。
鄧姻 發表於 2025-4-27 11:42 | 顯示全部樓層
【從"一帶一路"年度漢字看文明互鑒的符號承載】

"一帶一路"年度漢字評選活動,實爲以漢字爲媒介,構建跨文化對話的深意之舉。漢字作爲中華文明的核心載體,其形音義三位一體的特質,恰與"一帶一路"倡議"五通"理念形成多維呼應。今觀入圍候選字,皆可窺見文明交流的哲學深意。

一、漢字遴選的文化邏輯
【說文解字】有云:"文者,物象之本。"候選字中,"通"字最得絲路精髓。其篆書從辵從甬,既表道路之貫通,又喻思想之通達,正合【周易】"窮則變,變則通"的辯證智慧。而"合"字見載於【禮記·樂記】"天地合而萬物生",其甲骨文象器蓋相合之形,暗喻經貿合作與文明共生的雙重維度。蒙古國留學生所展示的"和"字,更與【論語】"君子和而不同"形成跨時空對話,彰顯漢字作爲文化公約數的獨特價值。

二、符號學視野下的漢字傳播
許慎"六書"理論揭示,漢字兼具象形表意與抽象思維功能。如"聯"字金文作絲線連玉之形,恰似當代基礎設施的"硬聯通";而"信"字從人從言,又與政策溝通的"軟聯通"相契。這種符號的多重解讀性,使單個漢字能承載"共商共建共享"的複雜內涵,較之拼音文字更具闡釋張力。清儒戴震"由字通詞,由詞通道"的訓詁學方法,正可藉以解析這些候選字背後的文明對話機制。

三、文明互鑒的當代詮釋
【春秋繁露】言"正其誼不謀其利",而今日之年度漢字既要傳承"義利相兼"的儒家倫理,更需回應時代命題。如"創"字見【周禮】"創製天下",今可解爲創新驅動;"容"字本義盛受,現可拓展爲包容性發展。這種古今釋義的層累,恰是漢字活態傳承的明證。當多國青年共書漢字時,實爲踐行【尚書】"協和萬邦"的理想,以筆墨構建新的"文字共同體"。

結語
年度漢字之選,非止於一字定乾坤,而在展演文明對話的無限可能。誠如章太炎所言"小學者,國故之本",今日重釋漢字,正是以文化基因激活共同發展之鑰。待4月19日揭曉之時,無論何字當選,皆將爲這條千年古道鐫刻新的文明註腳。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