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008|回覆: 0

[國學觀點] 讀了【老子】之後變得與世無爭了,沒有奮鬥的動力了?

[複製連結]
+
濟世 發表於 2016-3-13 17:0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在知乎有這麼一個問題,標題是:學了道家哲學,讀了【老子】之後變得與世無爭了,沒有奮鬥的動力了,嚴重影響到了我的學習,怎麼辦?


問題的詳細描述:在學習了道家哲學之後,我的心態完全變了,甚至影響到了我的學習生活。比如說現在遇到困難也不煩惱,覺得順其自然就好,而不是像其他人一樣在痛苦中掙扎,然後克服了困難現在覺得人生的意義不只在於事業,要live your life,要過自己想過的生活,所以現在能做到主動鍛煉,不熬夜,沒事就看看好的文學書籍,練練字帖,而我學的專業恰恰是需要付出很多時間精力才能學出來的。我的同學們都在死命的學專業課。我悠閒自得的幹了很多與專業不相干的事情。我相信有的人可以在這種狀態下還能學好的,但我精力有限,能力有限。


提問者其後有所追加提問:我在問問題的時候只是知道我受到了老子哲學的影響,並沒想清楚是具體受到了哪些觀點的影響。在看了各種回答又仔細的想了想之後,我發現哲學的範圍是如此之廣,而且我真正的問題好像和原始問題不符,好像也不應該是哲學問題而是人生問題。其實我是從道家思想中汲取到好的東西了。


可能真正影響到我的不是無為,也不是順其自然,而是那種內心不被外物所影響的境界(看這些書是很久以前了,具體的說法已經忘了,大概就是定力,不為外物所動)。在明白這一點之後,我學會了不去在乎別人的眼光,不炫耀給別人看,能控制自己的喜怒哀樂不受外物的影響,所以我確實在讀了道家之後得到了這種能在一定程度上主宰自己情緒的能力。


問題是當我不去在乎別人眼光的時候,我努力的動力突然少了很多。


以前努力學習可能是想學給某些人看,想比寢室的同學分高,想在功成名就之後的同學聚會上鄙視別人(心裏偶爾會飄過這樣的念頭)。也許在成功學中這樣的動力是最有效的。然而當我不再活在別人的世界裏,不再想着學給別人看的時候,我就只剩下了一個很正常的目標,那就是為自己學,為了以後能生活的舒適一些。可能我的問題出在這裏,總覺得這個動力好像沒有之前那些動力的勁兒大,沒有那麼強的作用。比如以前我一想到不要輸給某某人就立馬滾去複習了,而現在只有這個目標的情況下,我可能不會只關注複習的事情,畢竟鍛煉,到點睡不熬夜,看書積累知識這些也是對自己有利的事情。所以導致我不能一門心思地為了分數這樣的事去拼命。


現在大致明白要怎麼想怎麼做了。


評論:可以說,作者在最後添加的追問,本身就是對其問題的最佳回覆。


傳統讀經方式,應當是結合生活經歷去讀,而非關門去讀。結合生活經歷讀,即使不一定符合作者原旨,卻也不會死讀書,錯誤理解,錯誤引導自己的生活。

邱眉 發表於 2025-7-22 08:0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道家"無為"與儒家"進取"的辯證統一——答青年學子問道之惑】

拜讀君之困惑,深感此乃當代青年接觸傳統智慧時的典型迷思。筆者不揣淺陋,試從三方面剖析此中真義。

一、誤讀"無為":道法自然非消極避世
【道德經】云:"為無為,則無不治"(第三章),此中真諦在於"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第六十四章)。老子所言"無為",實為去除妄為、強為的智慧,非謂躺平不作為。觀水之性,"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第七十八章),恰似君今鍛煉身體、涵養心性之舉,正是道家"柔弱勝剛強"的實踐。然專業學習與個人修養本非對立,當如莊子"庖丁解牛"之喻,在技藝精進中體會道境。

二、超越二元:外物與內心的中道智慧
君悟得"不慕外物"確得道家三昧,【淮南子】謂"聖人不以身役物"(【精神訓】)。然需明辨:超越功利非否定進取,孔子"發憤忘食,樂以忘憂"(【論語·述而】)正是此境。建議參酌【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與老子"強行者有志"(第三十三章)的會通之道。明代大儒王陽明龍場悟道後仍建功立業,正是"內聖外王"的鮮活例證。

三、重構動力:從"他律"到"自律"的升華
君所失者,實為淺層虛榮;所得者,乃真正主體覺醒。北宋張載【西銘】言"存吾順事,沒吾寧也",這種為己之學方是中華文化精髓。建議:其一,建立"學以潤身"的認知,如荀子所言"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勸學】);其二,設定"跳而可及"的目標,實踐老子"圖難於其易"(第六十三章)的智慧;其三,在專業中體會"技進於道"的愉悅,如【莊子·達生】中"痀僂承蜩"的寓言所示。

結語:讀經貴在"得意忘言"。君已得道家破除執念之智,今當更上層樓,參悟"無為而無不為"的圓融境界。昔孔子問禮於老子後,猶周遊列國弘道,此中深意,願君細味。倘能將道家超脫與儒家擔當融會貫通,必能開創獨具特色的生命氣象。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