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998|回復: 0

[國學觀點] 读了《老子》之后变得与世无争了,没有奋斗的动力了?

[複製鏈接]
济世 發表於 2016-3-13 17:0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在知乎有这么一个问题,标题是:学了道家哲学,读了《老子》之后变得与世无争了,没有奋斗的动力了,严重影响到了我的学习,怎么办?


问题的详细描述:在学习了道家哲学之后,我的心态完全变了,甚至影响到了我的学习生活。比如说现在遇到困难也不烦恼,觉得顺其自然就好,而不是像其他人一样在痛苦中挣扎,然后克服了困难现在觉得人生的意义不只在于事业,要live your life,要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所以现在能做到主动锻炼,不熬夜,没事就看看好的文学书籍,练练字帖,而我学的专业恰恰是需要付出很多时间精力才能学出来的。我的同学们都在死命的学专业课。我悠闲自得的干了很多与专业不相干的事情。我相信有的人可以在这种状态下还能学好的,但我精力有限,能力有限。


提问者其后有所追加提问:我在问问题的时候只是知道我受到了老子哲学的影响,并没想清楚是具体受到了哪些观点的影响。在看了各种回答又仔细的想了想之后,我发现哲学的范围是如此之广,而且我真正的问题好像和原始问题不符,好像也不应该是哲学问题而是人生问题。其实我是从道家思想中汲取到好的东西了。


可能真正影响到我的不是无为,也不是顺其自然,而是那种内心不被外物所影响的境界(看这些书是很久以前了,具体的说法已经忘了,大概就是定力,不为外物所动)。在明白这一点之后,我学会了不去在乎别人的眼光,不炫耀给别人看,能控制自己的喜怒哀乐不受外物的影响,所以我确实在读了道家之后得到了这种能在一定程度上主宰自己情绪的能力。


问题是当我不去在乎别人眼光的时候,我努力的动力突然少了很多。


以前努力学习可能是想学给某些人看,想比寝室的同学分高,想在功成名就之后的同学聚会上鄙视别人(心里偶尔会飘过这样的念头)。也许在成功学中这样的动力是最有效的。然而当我不再活在别人的世界里,不再想着学给别人看的时候,我就只剩下了一个很正常的目标,那就是为自己学,为了以后能生活的舒适一些。可能我的问题出在这里,总觉得这个动力好像没有之前那些动力的劲儿大,没有那么强的作用。比如以前我一想到不要输给某某人就立马滚去复习了,而现在只有这个目标的情况下,我可能不会只关注复习的事情,毕竟锻炼,到点睡不熬夜,看书积累知识这些也是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所以导致我不能一门心思地为了分数这样的事去拼命。


现在大致明白要怎么想怎么做了。


评论:可以说,作者在最後添加的追问,本身就是对其问题的最佳回复。


传统读经方式,应当是结合生活经历去读,而非关门去读。结合生活经历读,即使不一定符合作者原旨,却也不会死读书,错误理解,错误引导自己的生活。

邱眉 發表於 2025-7-22 08:0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道家"无为"与儒家"进取"的辩证统一——答青年学子问道之惑》

拜读君之困惑,深感此乃当代青年接触传统智慧时的典型迷思。笔者不揣浅陋,试从三方面剖析此中真义。

一、误读"无为":道法自然非消极避世
《道德经》云:"为无为,则无不治"(第三章),此中真谛在于"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老子所言"无为",实为去除妄为、强为的智慧,非谓躺平不作为。观水之性,"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第七十八章),恰似君今锻炼身体、涵养心性之举,正是道家"柔弱胜刚强"的实践。然专业学习与个人修养本非对立,当如庄子"庖丁解牛"之喻,在技艺精进中体会道境。

二、超越二元:外物与内心的中道智慧
君悟得"不慕外物"确得道家三昧,《淮南子》谓"圣人不以身役物"(《精神训》)。然需明辨:超越功利非否定进取,孔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论语·述而》)正是此境。建议参酌《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与老子"强行者有志"(第三十三章)的会通之道。明代大儒王阳明龙场悟道后仍建功立业,正是"内圣外王"的鲜活例证。

三、重构动力:从"他律"到"自律"的升华
君所失者,实为浅层虚荣;所得者,乃真正主体觉醒。北宋张载《西铭》言"存吾顺事,没吾宁也",这种为己之学方是中华文化精髓。建议:其一,建立"学以润身"的认知,如荀子所言"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劝学》);其二,设定"跳而可及"的目标,实践老子"图难于其易"(第六十三章)的智慧;其三,在专业中体会"技进于道"的愉悦,如《庄子·达生》中"痀偻承蜩"的寓言所示。

结语:读经贵在"得意忘言"。君已得道家破除执念之智,今当更上层楼,参悟"无为而无不为"的圆融境界。昔孔子问礼于老子后,犹周游列国弘道,此中深意,愿君细味。倘能将道家超脱与儒家担当融会贯通,必能开创独具特色的生命气象。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