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207|回覆: 2

[中醫理論] 朱良春:治痛風重泄化濁瘀

[複製鏈接]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6-3-1 19:5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痛風病名之商榷】

    痛風之名,始於李東垣、朱丹溪,但中醫之痛風是廣義的歷節病,而西醫學之痛風,則係指嘌呤代謝紊亂引起的高尿酸血症的『痛風性關節炎』及其繼發症,所以病名雖同,概念則異。從臨床觀察,有其特徵,如多以中老年,形體豐腴,或有飲酒史,喜進膏粱肥甘之人為多;關節疼痛以夜半為甚,且有結節,或潰流脂液。從病因來看,受寒受濕雖是誘因之一,但不是主因,濕濁瘀滯內阻,才是其主要病機,且此濕濁之邪,不受之於外,而生之於內。

    因為患者多為形體豐腴之痰濕之體,並有嗜酒、喜啖之好,導致臟腑功能失調,升清降濁無權,因之痰濕滯阻於血脈之中,難以泄化,與血相結而為濁瘀,滯留於經脈,則骨節腫痛,結節畸形,甚則潰破,滲溢脂膏。或鬱閉化熱,聚而成毒,損及脾腎,初則腰痛、尿血,久則壅塞三焦,而呈『關格』危候,即『痛風性腎炎』而致腎功能衰竭之症。凡此悉皆濁瘀內阻使然,實非風邪作祟,故我稱之為『濁瘀痹』,似較契合病機。

【主要治則為泄化濁瘀】

    由於痛風之發生,是濁瘀為患,故應堅守『泄化濁瘀』這一法則,審證加減,濁瘀即可逐漸泄化,而血尿酸亦將隨之下降,從而使分清泌濁之功能恢復,而趨健復。這也說明:痛風雖然也屬於痹證範圍,具有關節疼痛、腫脹等痹證的共同表現,但濁瘀滯留經脈,乃其特點,若不注意及此,以通套治痹方藥籠統施治,則難以取效。

【辨證辨病與靈活用藥】

    我治痛風常用的處方用藥:土茯苓、萆解、薏苡仁、威靈仙、澤蘭、澤瀉、秦艽是泄濁解毒之良藥,伍以赤芍、地鱉蟲、桃仁、地龍等活血化瘀之品,則可促進濕濁泄化,溶解瘀結,推陳致新,增強療效,能明顯改善症狀,降低血尿酸濃度。

    曾取以上藥物製成『痛風沖劑』,經六年來系統觀察,大多數病例在服藥2~3天後,症狀有顯著改善,繼續服用,可以獲愈。經中國中醫科學院基礎理論研究所實驗證明,用痛風沖劑對因微結晶尿鈉所致大鼠實驗性痛風觀察,給藥組2小時後大鼠的足跖腫脹的消退,顯然比模型組要快,與秋水仙鹼組比較,在消腫方面,痛風沖劑並不遜於秋水仙鹼組。毒性試驗證明:痛風沖劑對人體是安全可靠的。

    至於蘊遏化熱者,可加清泄利絡之葎草、虎杖、三妙丸等;痛甚者伍以全蠍、蜈蚣、延胡索、五靈脂以開瘀定痛;漫腫較甚者,加僵蠶、白芥子、陳膽星等化痰藥,可加速消腫緩痛;如關節僵腫,結節堅硬者,加炮甲、蜣螂、蜂房等可破結開瘀,既可軟堅消腫,亦利於降低血尿酸指標。

    如在急性發作期,宜加重土茯苓、萆薢之用量,並依據證候之偏熱、偏寒之不同,而配用生地、寒水石、知母、水牛角等以清熱通絡;或加制川烏、草烏、川桂枝、細辛、仙靈脾、鹿角霜等以溫經散寒,可收消腫定痛、控制發作之效。體虛者,又應選用熟地黃、補骨脂、骨碎補、生黃芪等以補腎壯骨。至於腰痛血尿時,可加通淋化石之品,如金錢草、海金砂、芒硝、小薊、茅根等。

    【病案舉例】

    郭某,男,57歲,農民。於2000年1月7日初診。

    確診痛風及類風濕性關節炎均已多年。雙手十指變形,左手小指有痛風結石,全身關節酸痛,近日足趾突發紅腫熱痛,故來就診。納可,便調,舌紅絳、苔黃濁,脈弦,此濁瘀阻絡,有化熱傷陰之徵,治宜泄化濁瘀,養陰清熱,通絡定痛。

    處方:1.青風藤、土茯苓、澤蘭、澤瀉、豨薟草、炒元胡各30克,生地20克,沒藥、赤白芍各15克,炙蜂房、炙地鱉蟲各10克。14劑。

    2.痛風沖劑9包×4袋,每服1包,每日3次,飯後服。

    3.益腎蠲痹丸4克×42包,每服4克,每日3次,飯後服。

    二診(2000年2月8日):既往曾用激素未相告,用中藥後擅自將強的松每日4片突然停服,故痛反劇,腫不消,口乾、痰多,二便正常,苔中白膩,舌紅,脈弦。前法損益。

    處方:1.穿山龍50克,土茯苓、豨薟草、青風藤、澤蘭、澤瀉、金蕎麥、炒元胡各30克,徐長卿、沒藥、地龍、赤芍、炙僵蠶各15克,皂刺、地鱉蟲、當歸各10克,甘草6克。14劑。

    2.痛風沖劑9包×4袋,每服1包,每日3次,飯後服。

    3.益腎蠲痹丸4克×42包,每服4克,每日3次,飯後服。

    三診(2000年3月14日):藥後腫痛緩解,舌紅,苔白膩,脈弦滑。激素已撤除,原法出入。

    處方:1.穿山龍50克,雞血藤、土茯苓、威靈仙、金蕎麥各30克,徐長卿15克,制川烏、烏梢蛇、炙蜂房、地鱉蟲、廣地龍、炙僵蠶、全當歸各10克,鳳凰衣8克。30劑。

    2.痛風沖劑9包×4袋,每服1包,每日3次,飯後服。

    3.益腎蠲痹丸4克×42包,每服4克,每日3次,飯後服。隨訪已趨緩解,囑忌食含嘌呤類食物如各種豆類、海魚、動物內臟、菠菜等及酒,多飲水,仍每日服益腎蠲痹丸2包,以期鞏固。

    按:長期使用激素者,在改服中藥的過程中均需遞減,不可驟停。方中用穿山龍,且所用劑量甚大,據朱良春先生使用體會,似有替代激素的作用,而無激素的副作用;金蕎麥則為良好的祛痰化瘀、清熱消炎藥。

    【鏈接】

    益腎蠲痹丸

    本丸的組成是:熟地黃、仙靈脾、鹿銜草、淡蓯蓉、全當歸、雞血藤、蜂房、蘄蛇(缺時可用烏梢蛇代)、地鱉蟲、僵蠶、蜣螂蟲、炮山甲、全蠍、蜈蚣、廣地龍、甘草等,共研極細末,泛丸如綠豆大,每服6~8克,每日3次,餐後服。

    頑痹病變在骨,骨又為腎所主,而督脈能督司一身之脈,故『益腎壯督』是治本之道,可以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調整骨質代謝,對根治本病起着決定性作用。因其病邪深入經隧骨骱,必須選用具有較強的鑽透搜剔之功的藥物,始能奏效,所以在選用藥品時,除植物藥外,又宜側重於蟲類藥物,因為蟲類藥不僅具有搜剔之性,而且均含有動物異體蛋白,對機體的補益調整,有其特殊作用。特別是蛇類還能促進垂體前葉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合成與釋放,使血中這種激素的濃度升高,從而達到抗炎、消腫、止痛的療效。在實踐中體會到蟲類藥的使用對縮短療程、提高療效具有重要作用。

    由於風藥多燥,根據『治風先治血』的原則,故立方時重用地黃、當歸、雞血藤等養血之品,以緩其燥性,提高療效。

錢洽 發表於 2025-6-8 17:58 | 顯示全部樓層
【學術商榷與臨床闡微】
朱良春先生提出"濁瘀痹"之論,誠為痛風診治之卓見。然就病名源流而論,尚有可申述者。考【格致餘論·痛風論】所載,丹溪言"痛風者,四肢百節走痛,方書謂之白虎歷節風證",實已暗含代謝濁邪流注關節之病機。東垣【蘭室秘藏】論痛風用藥多取黃柏、蒼朮等清化濕熱之品,與今之痛風治療思路頗有冥合。故謂中醫傳統痛風概念完全等同於廣義歷節病,似可再議。

就濁瘀病機而言,先生所論甚精。然需補益者,脾失轉輸、肝失疏泄、腎失氣化實為濁瘀生成之三大樞機。臨床常見痛風患者舌苔濁膩而根厚,脈象弦滑而尺弱,正是三焦氣化失司之徵。吾臨證常以三仁湯合四妙散為底方,取杏仁開上焦、白蔻暢中焦、薏苡滲下焦,佐以蒼朮、黃柏、牛膝分消走泄,頗能增強濁瘀泄化之功。

先生所擬泄化濁瘀方藥,配伍精當。然就用藥法度而言,土茯苓用量尤為關鍵。近代章次公先生曾謂:"土茯苓淡滲利濕,能入絡搜剔濕熱之蘊毒。"臨證用量需達60-120克方能顯效。而萆薢當分川、粉兩種,川萆薢長於祛風除濕,粉萆薢專於分清別濁,先生未明言品種,後學當注意甄別。

實驗研究方面,先生團隊數據頗具說服力。然需指出者,中醫之"濁瘀"概念實非單純尿酸結晶可完全對應。【醫宗必讀】云:"濁者,白濁;瘀者,血瘀。"當包括脂質代謝異常、微循環障礙等多重病理產物。近年研究發現,痛風患者血清中IL-1β、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升高,與中醫"濁毒化熱"病機高度吻合,此可為先生"鬱閉化熱"之說作現代註腳。

至若用藥加減,先生之法已甚完備。然就結節堅硬者,除炮甲、蜣螂外,可參【醫學衷中參西錄】活絡效靈丹意,加當歸、丹參助其流通;漫腫日久者,可佐以劉寄奴、蘇木等破血不傷正之品。另需強調,痛風緩解期當重視調補脾腎,可予白朮、山藥、骨碎補等健脾益腎,配合少量大黃、澤瀉持續泄濁,如此攻補兼施,方能防其復發。

要之,朱先生"濁瘀痹"理論不僅承續丹溪、東垣之緒,更創新發展了中醫痛風診療體系。後學當在把握泄化濁瘀大法基礎上,進一步探究三焦氣化與代謝紊亂的內在聯繫,使這一理論更臻完善。
向乞分 發表於 2025-7-19 13:23 | 顯示全部樓層
【朱良春先生"濁瘀痹"理論發微及臨證啟悟】

朱良春先生對痛風病理機制的闡釋,實為深得【內經】"濁氣歸心,淫精於脈"之要旨。其將痛風命名為"濁瘀痹",不僅釐清了中西醫學概念之淆亂,更揭示了本病"內生濁瘀"的核心病機,較之丹溪"痛風"說更為切中肯綮。筆者試從三焦氣化理論析之:

一、名實之辨的學術價值
朱老指出痛風實為"濁瘀痹",此論實發前人所未發。考【金匱要略】"歷節"條下,仲景雖言"風濕相搏",然其"黃汗出,脛冷"之症,已暗合現代痛風特徵。朱老以"濁瘀"立論,既承【內經】"膏粱之變,足生大丁"之訓,又與現代醫學嘌呤代謝紊亂之說相契合。其辨病思路實開"病證結合"之先河。

二、濁瘀病機的三焦闡釋
1. 上焦失宣:嗜酒肥甘損傷肺氣,治節失司而濁陰不降
2. 中焦失運:膏粱厚味困厄脾陽,樞機不利而濁瘀內生
3. 下焦失化:濁瘀久羈損傷腎氣,開闔失常而溺濁滯留

朱老處方中,土茯苓、萆薢相須為用,暗合"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之旨。尤妙在佐以地鱉蟲、桃仁等蟲類藥,取"濁瘀膠結,非蟲蟻不能搜剔"之意,此乃深得葉天士絡病治法之三昧。

三、臨證應用的拓展思考
1. 分期論治:急性期當重泄濁解毒,可酌加忍冬藤、絡石藤;慢性期需兼益腎化瘀,宜配骨碎補、續斷
2. 體質調攝:痰濕體質者合防己黃芪湯;瘀熱體質者輔以丹皮、赤芍
3. 現代驗證:實驗證實土茯苓提取物可抑制黃嘌呤氧化酶活性,與朱老"泄化濁瘀"理論不謀而合

朱老創製的痛風沖劑,融經方配伍與蟲類藥運用於一爐,其消腫效果媲美秋水仙鹼而無其毒副作用,實為"發皇古義,融會新知"的典範。然需申明者,臨證時當謹守"脈證合參"原則,若見舌絳少津、脈細數者,又當在泄濁同時佐以生地、玄參顧護陰液。

此篇論述雖簡,已足見朱老學術之精深。其將傳統痹證理論升華至代謝疾病層面,不僅豐富了中醫病機學說,更為現代難治性代謝疾病的中醫診療開闢了新徑。後學當於此深研,勿負前輩濟世之心。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