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342|回复: 2

[医药临床] 重用益气育阴治失眠

[复制链接]
无端 发表于 2016-3-1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近代著名医家丁甘仁曾治罗姓患者,因痔漏日久,气阴伤损,发为失眠。膏方调治,重在益气育阴。

    原案对病症的描述十分简略:始患痔漏,继则不寐。而对病证的分析则步步深入,鞭辟入里。

    “痔漏伤阴,阴伤及气,气阴不足,气不能配阳,阴虚及阳,故为不寐。”这是本案失眠之病机。

    通常失眠责之于心肾。丁氏从脏腑功能与八卦的联系析理:离中一阴,是为阴根,阴根下降,是生水精。坎中一阳,是为阳根,阳根上升,则为火母。坎离交济,水火协和,阳入于阴则为寐,阳出于阴则为寤也。肾阴不足,水不济火,心火不能下通于肾,肾阴不能上济于心,阳精不升,水精不降,阴阳不交,则为不寐。此为不寐之本。

    同时考虑到肝胆对失眠发病的影响。肝为乙木,内寄阳魂,胆为甲木,内含相火。肾阴亏耗,水不涵木,肝不能藏其阳魂,胆不能秘其相火,神惊火浮,亦为不寐。此为不寐之兼见。

    除了心肾肝胆,脾胃居中,其升降关乎心肾之交。丁氏谓,离处中宫,坎居下极,位乎中而职司升降者脾胃也。胃以通为补,脾以健为运,胃失流通,中宫阻塞,不能职司升降,上下之路隔绝,欲求心肾之交,不亦难乎。胃不和者,不寐之标也。

    故此,丁氏强调,治疗失眠当重益气育阴。益气以吸阳根,育阴以滋水母,升戊降己,取坎填离;益气即所以安神,育阴亦兼能涵木,标本同治,可望获效。

    丁氏膏方用药,益气用清炙黄芪、党参、炒山药、清炙甘草、莲子、红枣,养阴用生地、熟地、天冬、麦冬、制首乌、枸杞子、白芍、川石斛、鸡子黄、炙鳖甲、龟甲膏、阿胶、冰糖;并用紫石英、茯神、炙远志、酸枣仁、合欢花,加强调补心肾的功能;川贝母、生牡蛎、龙骨、青龙齿清泻肝胆,秫米、半夏健脾和胃。其中鸡子黄、鳖甲、龟甲膏与牡蛎、龙齿类同用,有育阴镇潜之用。

    笔者借鉴丁氏方,治疗天台杨女案。2008年11月8日就诊。43岁,银行职员,劳资及财务工作,劳心过度,气阴伤损,入睡困难,多烦热,心悸气短,面色暗滞,肩颈腰背酸胀,小腹时胀,大便不爽。苔薄腻,舌暗红,脉沉细数。治法补气养心,滋肾益精,疏肝理脾。用药生晒参、茯苓、白术、黄芪、山药、熟地、萸肉、天冬、麦冬、枸杞子、女贞子、白芍、菊花、制首乌、炒当归、炒川断、狗脊、柴胡、枳壳、陈皮、灵芝、夜交藤、炒枣仁、五味子、泽泻、知母、百合、核桃肉、黑芝麻、阿胶、龟板胶制成膏方。

    治疗用药亦须重视肝气的疏达。睡眠差需要疏肝,小腹胀需要行滞,柴胡、枳壳、炒川断正是为此而设。川断味苦、辛,性微温,归肝、肾经,功能补肝肾,续筋骨,调血脉,“宣通经脉”(《药性论》语)。

唐亢宛 发表于 2025-7-8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益气育阴法在失眠证治中的理论建构与临证启微》

丁甘仁先生治疗罗氏痔漏致失眠一案,堪称气阴双补法治神志病的典范。本案以"痔漏伤阴-阴损及气-阴阳失交"为病机轴心,构建起三焦气化失常致失眠的理论框架,其辨证之精微,足为后世法。

一、坎离交济失序为失眠之本
丁氏以《周易》坎离二卦阐发失眠机理,深得医易同源之旨。离卦外阳内阴,其阴爻为心阴根基;坎卦外阴内阳,其阳爻为命火本源。正常生理状态下,心火下煦肾水,肾水上济心火,形成"水火既济"之态。本案肾阴亏耗,致坎中真阳失于涵养,离中心阴无所资生,形成"火水未济"之病理格局。丁氏以"阳根""阴根"立论,揭示失眠本质在于阴阳升降枢机不利,较之单纯心肾不交说更具理论深度。

二、三脏协同失调为病机之要
1. 肝胆系统:乙癸同源理论在此得到巧妙运用。肾阴亏虚则水不涵木,致相火妄动,阳魂不藏。丁氏特别指出胆腑"内含相火"的特性,为后世从少阳论治失眠开辟蹊径。
2. 脾胃枢纽:强调中焦为"升降之枢"的定位,指出胃失和降可阻断心肾交通。此说上承《内经》"胃不和则卧不安"之论,下启黄煌教授"半夏体质"辨治体系。
3. 标本论治:将心肾不交定为本,肝胆火浮、胃气失和标,形成"三位一体"的辨证模型,体现整体观与重点论的统一。

三、方药配伍暗藏玄机
膏方组成彰显"固本清源"思想:黄芪、党参等益气药并非单纯补气,实寓"阳中求阴"之意;龟甲、鳖甲等介类药与龙骨、牡蛎同用,形成"育阴-潜阳"双向调节;半夏配秫米取法《内经》,体现"通补相须"的配伍智慧。尤其鸡子黄的应用,既取法仲景黄连阿胶汤义,又暗合"血肉有情"之旨。

四、临证拓展启示
杨女案在继承丁氏心法基础上有所发展:劳心过度致气阴两伤病机与罗案相似,但增加肝郁脾滞证候。方中柴胡、枳壳疏利气机,知母、百合清润除烦,既守丁氏气阴双补之法,又兼顾情志因素,体现"因人制宜"的辨证思维。核桃肉、黑芝麻等药食同源之品运用,更符合现代人"治未病"需求。

当代临床运用此法需注意:膏方调治适宜慢性虚损性失眠,急性肝郁化火证当慎用;介类药需配伍健脾之品以防碍胃;脑力劳动者可酌加丹参、远志等通窍之品。丁氏此案启示我们:治疗失眠当跳出安神定志的窠臼,从阴阳气化根本入手,方能取得持久疗效。
严刑厘 发表于 2025-7-16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益气育阴法在失眠证治中的理法探赜——兼论丁甘仁医案之学术价值》

丁甘仁先生治疗罗氏痔漏致失眠一案,实为气阴两伤型失眠的典范治验。本案虽寥寥数语,却完整呈现了"痔漏伤阴→阴损及气→气阴两虚→阴阳失交"的病理传变链,其辨证思维深合《内经》"阳入于阴谓之寐"之旨。今就其中医理法作三重阐发:

一、坎离交济失序为本
丁氏以八卦象数解构失眠机理尤具卓识。离卦外阳内阴,其阴爻为火中之阴根;坎卦外阴内阳,其阳爻为水中之阳根。正常生理状态下,离阴下降以济肾水,坎阳上升以温心火,此即《周易》"水火既济"之象。本案肾阴亏耗,致坎阳不能上奉,离阴不得下交,形成"火水未济"之病理格局。膏方中龟甲、阿胶等厚味填阴,佐紫石英引阳入阴,正合《伤寒论》黄连阿胶汤"育阴以恋阳"之法度。

二、木火浮越为标
肝胆系统在失眠发病中的中介作用常被忽视。丁氏指出"乙癸同源"失调引发的相火妄动,实开后世"从肝论治失眠"之先河。观其用药,龙骨、牡蛎与白芍配伍,暗含张锡纯镇肝熄风汤之意;青龙齿配川贝母,取"金能制木"之理。这种"滋水涵木"与"重镇潜阳"并用的策略,较之单纯安神法更契合病机。

三、中焦斡旋为要
丁氏特别强调脾胃升降对心肾相交的枢纽作用,此论发皇于黄元御"中气如轴,四维如轮"学说。膏方中半夏秫米汤与四君子汤化裁并用,既承《灵枢》"饮以半夏汤一剂"之古法,又创"通补相合"之新意。现代研究证实,胃肠激素与睡眠节律存在明确相关性,古人"胃不和则卧不安"的直觉认知已获科学验证。

至若杨女案之治疗,笔者在丁氏法基础上有所发挥:增入柴胡、枳壳疏利三焦,佐泽泻、知母清泻相火,更用核桃、黑芝麻等脂类药填补髓海。此乃结合现代脑力劳动者"上盛下虚"的体质特点,将传统滋肾法发展为"填精-通络-清火"三维调治模式。

要之,丁氏此案启示我们:治失眠当立"调阴阳"为纲,以"和枢机"为要,将五脏生克关系置于气机升降中统筹考量。其用药法度谨守"育阴不碍脾,益气不助火"的原则,对当今过度依赖重镇安神药的时弊,尤具纠偏意义。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