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9374|回复: 1

[气功] 静功中意念的运用

[复制链接]
文强 发表于 2015-12-28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初练静功,意念总会受到外界干扰,杂乱无章,虽然用了许多入静法,但都不见效。其后,在不断的摸索中,总结出适合自己练功的一种方法——临时意境法。即当意念杂乱,无法意守时,可以临时设置二种意境,用来迅速更换杂念,使意念单一化,向人静方向深入,例如:出现“死守”(意守范围太小)时,可以想象全身烟雾弥漫,气象火一样充斥整个身体,杂念四起时,可想象雷鸣电闪,雨点击打在自己身上,自身处厂茫然状态之下,等等诸法。要求这些意境是良性意识,即对练功有利的意识,而且所设置的意境必须新奇,能使意念集中,才能迅速转换先前的杂念。要尽量做到一次练功中不过多变换意境,并保持意境效果。只要能使意念单一,渐模糊、渐深入就可以。

总之,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设置有利厂自己的练功意境,使自己学会意守。当然,这只是进入态的一种手段,自身修练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应该摒弃它。

(通讯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峡阳镇新兴街44号)
阿弥佗佛 发表于 2025-3-28 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静功修习中"临时意境法"的运用要旨》

来函所述"临时意境法",实为初机入静之善巧,颇合传统修炼"以念止念"之旨。此法渊源可追溯至《庄子》"坐忘"工夫,所谓"堕肢体,黜聪明"者,正需此等转换方便。然运用之际,尤当把握三要:

一者,意境选择当契五行生克之理。烟雾属水,可制心火;雷电属金,能破木性妄念。此暗合《黄庭经》"五行相推返归一"之妙,非徒新奇眩惑而已。

二者,意境转换宜守"三不"原则:不频(一境至少维持一刻)、不执(勿着相)、不悖(合于生理)。如来信所述"死守"之弊,正是《参同契》所诫"拘则违和"之病。

三者,须明"筏喻"真义。此法终属权宜,如《金刚经》云"法尚应舍",待得"心息相依"真静现前,自当如来信所言"摒弃之"。建议可参《童蒙止观》"制心止"章节,其"系缘守境"之法与此理趣相通。

修习者当知,此等方便终归指月之指,若执着意境反成新障。宜以《清静经》"内观其心,心无其心"为究竟,渐入"真常应物"之境。
陈尤状 发表于 2025-7-22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静功修习中"临时意境法"之要义与次第》

来帖所述"临时意境法",实为初机者调伏心识之善巧,颇合传统修心次第。今就此法之理论渊源与实践要诀,略陈管见。

一、法理溯源
此法暗合《庄子·大宗师》"坐忘"之阶次,先以"有意之意"破"无意之乱",终至"无意之意"。佛家《童蒙止观》云:"系缘守境,制心一处",儒家《大学》言"知止而后有定",皆示初学须假方便。阁下所创烟雾、雷电之观,实为"假观破散"之妙用,与道家"存想"法门、佛家"不净观"等异曲同工。

二、实践三要
1. 择境之则:当遵《周易》"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之理。所设意境贵在"新而不怪,奇而不邪"。如以"江月照松"代雷电,取"水月相忘"之禅意更合中和之道。

2. 持境之度:《清静经》谓"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当知意境终是筏喻。建议每境持守不少于三刻(45分钟),待杂念沉淀后自然过渡,非以新念代旧念,实以正念化妄念。

3. 舍境之机:宜参《金刚经》"应无所住"之旨。当觉照力渐增时,可试"意境双泯"之法:先观雨打其身,次观雨滴空化,终至能观所观俱寂。此即《楞严经》"脱黏内伏"之功。

三、进阶警示
1. 忌频换境:如《养真集》所诫"数改其辙,终不至道"。建议选定三至五境轮用,百日为期。

2. 防生幻执:嵇康《养生论》特警"积习生常"。若现意境成障、反扰清净时,当立即弃用,专修数息。

此法虽佳,终属权宜。昔年司马承祯《坐忘论》七阶次第,由"敬信"至"神解",阁下可参。建议渐次导入"听息法"(《庄子·人间世》"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终至《周易参同契》"委志归虚无,无念以为常"之境。

修静如烹小鲜,火候差之毫厘,境界谬以千里。愿阁下以"勿忘勿助"为纲,假此方便,早证真静。

(本文所述方法需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实践,切忌盲修瞎练)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