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3093|回復: 0

[气功] 《医学衷中参西录》气功内容简介

[複製鏈接]
无端 發表於 2015-12-28 15:3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为河北盐山近代名医张锡纯所著。此书内容丰富,流传甚广,颇受医界称道与推崇。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张氏对的研究也造诣颇深,书中涉及气功内容的有八篇之多,对气功的论述自成一格,精妙透彻。从某种意义上说,此书也是一部宝贵的气功学文献。

《医学衷中参西录》分一、二、三册,共七期三十卷。其中,《元气诠》,《论医士当用静坐之功以悟哲学》,《医学宜参看丹经论》、《论哲学与医学之关系》、《治遗精运气法》等均属气功范畴,论述了气功理论和运用气功方法养生疗疾等有关内容,现简要介绍如下:

在气功养生方面,书中论述道:“凡人之享天年者,下元必常温暖,气血必常充足;人之神明因又由脑至心,更可以诚导之而行于全身。是以内炼家有凝神入气穴之语。诚以谓志能帅气,即神能帅气;神明照临之处,即真气凝集之处,神气充足,丹田温暖,寿命之根自然壮固;神明之功何其弘哉。”这里,张氏高度评价了气功对长寿之作用。书中又详细介绍了道家的“采阳生”功夫:于“睡眠之际,偶然之觉,宜急披衣坐起,先急呼气数口.继徐呼气数口,又继则徐而且长,细细呼气数口。且当呼气外出之时,宜将心中识神,注意下降,与肾气相团结,呼气外出之时,肾气随呼气上升,自与下降之心神相遇,此道家所谓吸升呼降之功,亦即巽风倒吹之功,以收回元阳。”这些描述对气功养生的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书中根据中医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的理论及长期练功实践,对“呼降吸升”之理有一番精采的论述:“盖心中元神,若必随吸气下降,则拘于迹象,久之则气分必觉不顺。惟呼气外出之时,心中元神默默收敛,内气下降,与肾中元气会合浑融,不使随呼气外出,则息息归根,存之又存而性命之根蒂自固也。”寥寥数语,透彻地阐述了练气功时意识与呼吸配合要领之奥旨。

书中对气功本质也有新释妙论。在《元气诠》一文中指出:“夫地之中心有磁气,所以敛吸全球之气化,磁气即地之元气也。人身一小天地,由斯知人之元气,即天地间之磁类也。……其气不但无形且无质(空气扇之成风,电气阻以玻璃,是皆有质之验。惟磁气无质,触处透达,追元气似磁气,故亦无质)。”这段阐述与“人体是一个巨系统,并与宇宙密不可分”的现代认识何其相似!这里还第一次提出了“气”是—种无形无质的东西,与其他物质有着本质的区别。考虑到张氏所处的年代,有此种认识确是很不易的了。
袁侍占 發表於 2025-7-28 09:38 | 顯示全部樓層
《医学衷中参西录》气功思想发微

张锡纯先生《医学衷中参西录》向以"衷中参西"之旨著称医林,然其气功论述实为书中精微所在。今观所述八篇气功专论,非但承《内经》《黄庭》之奥义,更融会儒释道三家静坐法要,于传统丹道理论尤多创见,诚为近代医学史中不可多得之气功文献。

张氏气功理论之核心,在于"神气互化"与"心肾交济"二端。其论丹田温养之法云:"神明照临之处,即真气凝集之处",此语直指《周易参同契》"太阳流珠,常欲去人"之秘。所谓"凝神入气穴",实脱胎于吕祖《太乙金华宗旨》"回光守中"之说,然张氏以医家解剖知识释之,谓"神明由脑至心",将丹道"泥丸宫"与西医脑髓学说相印证,可谓善会通中西者。其论呼吸导引尤为精辟,析"吸升呼降"之理曰:"呼气外出之时,心中元神默默收敛",此说与《庄子》"真人之息以踵"暗合,而较《云笈七签》"吐纳六气"之法更契医理。

至若"元气似磁气"之喻,实为张氏最具开创性之见。考《元气诠》以地磁拟人身元气,既本于《黄帝内经》"人与天地相参"之说,又暗合现代生物电磁场理论。其谓元气"无形无质"而能"触处透达",较之张载《正蒙》"太虚即气"论更近现代物理学场论思想。此种认识在清末西学东渐背景下,既坚守传统气论本质,又尝试与新兴科学对话,展现出非凡的理论勇气。

书中所述"采阳生"功法,虽源自道家"活子时"理论,然张氏特重"识神下降与肾气相团结"的操作细节,将玄奥的丹诀转化为可验证的生理体验。这种"以医解道"的诠释路径,使传统内丹术褪去神秘色彩,成为可操作性极强的养生方法。其治遗精运气法强调"息息归根",实将李东垣"脾胃元气论"与钟吕丹法相结合,构成独具特色的医疗气功体系。

要言之,张锡纯之气功学说,既得传统丹道精髓,复以医学实证精神提纯升华。其价值不仅在于保存了清末民初珍贵的气功文献,更开创了以现代医学语言诠释传统修炼法门的先河。今日重读这些论述,对于构建具有中医特色的生命科学理论体系,仍具重要启示意义。

(全文798字)
神魔鬼啖 發表於 2025-7-29 18:08 | 顯示全部樓層
《医学衷中参西录》气功思想发微

张锡纯先生《医学衷中参西录》向以融贯中西医学著称,然其书中所载八篇气功专论,实为近代医家系统阐述气功理法之瑰宝。张氏以医家视角参合丹道精髓,于气功养生、疗疾、机理三者皆有独到创见,今试析其要旨如次。

一、气功养生之枢要
张氏论养生首重"神气相守",其《元气诠》提出"凝神入气穴"为内炼根本。此说直承《黄庭经》"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乃成真"之旨,而更以医理阐发:"神明照临之处,即真气凝集之处",将道家"守窍"之法与中医心肾相交理论相印证。其论"采阳生"功夫时,尤重呼吸与神意配合之机微,强调呼气时"心神下降与肾气相团结",此即《周易参同契》"巽风导火"之现代表述,较传统丹经更为明晰切实。

二、气功疗疾之创见
《治遗精运气法》篇中,张氏突破传统固精止泄之常法,提出"以动化静"的调控理念:"当觉精将动时,速吸气提至胸,即运此气向后转,经背脊上升至脑部",此乃将任督二脉循环理论与临床急症处理相结合。更值得注意的是,其将气功疗法纳入整体辨证体系,主张"气机失调者调其息,神志不宁者安其意",体现"形神共调"的中医整体观。

三、气功本质之新诠
张氏以"磁气说"阐释元气本质,实为传统气论之重大突破。其在《元气诠》中提出:"人之元气即天地间之磁类",此论暗合现代生物电磁场理论,较同期西方"动物磁性说"更具科学性。其辨"气"之特质为"无形无质而透达万物",既区别于朴素唯物论之"精气说",亦超越玄学之"神秘论",为传统气功理论向现代转化提供了重要中介。

四、医学气功之方法论
张氏特别强调"医士当用静坐之功以悟哲学",此乃承袭《内经》"精神内守"之训,而赋予新义:一则主张通过气功实践体悟阴阳变化之理,二则开创"实验体证"之研究方法。其记录练功时"气分觉不顺"等反应,实开现代气功科研"主观指标量化"之先河。

要之,张锡纯之气功思想,既恪守"心肾相交""呼吸归根"等传统要义,复以电磁现象类比气机运行,体现"衷中参西"之学术特色。其价值不仅在于保存丹道秘法,更在于构建了传统气功向现代转化的理论桥梁。今日重读这些论述,于中医气功学之继承发展,犹具重要启示意义。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