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380|回覆: 1

[氣功] 氣功輔助治療冠心病

[複製連結]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5-12-28 17:0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一、概述

冠心病是指冠狀動脈因粥樣硬化而產生管腔狹窄或閉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臟病。是中老年常見病之一。其形成多由於體內脂質代謝調節紊亂,以致心血管壁組織結構病理性改變所致,臨床常表現為心律不齊、心絞痛、心肌梗塞,甚則心力衰竭;心電圖檢查多見有心肌缺血的改變。本病歸屬於祖國醫學的『胸痹』、『真心痛』、『厥心痛』等範疇,多因七情內傷,飲食不節,腎氣虛衰以致氣滯血瘀,痰濁阻絡,心脈不通而成。

治療冠心病有一定療效,在古代醫學文獻中亦有類似該病的治法記載。如【養性書】中就說:『吐納法,心病用呵,呵為瀉,吸為補。須正身端坐,先調氣和勻,以鼻徽長引氣,然後細細呵之,令身不得聞。大略以三十六遍為則,能去心部一切煩熱。病癒則止,過則損』。又【千金方】有心病呼吸導引法,先兩手左右雙轉轆轤360次,接着行呼吸導引,心冷病,用呼法,心熱病,用吹法,一般可於平旦行62次。近年來氣功治療本病的報導日漸增多,如上海胸科醫院運用氣功治療53例冠心病,結果有效50例,佔95%,無效3例,佔5%;西安某醫院亦用氣功治療23例,結果有20例臨床症狀消失或改善,其中11例心電圖恢復正常,井經隨訪療效一直比較穩定。可見氣功治療冠心痛有<定療效。現代實驗運用肢體容積描記觀察練功入靜曲線的變化,表現為心血管擴張;用同位素P32測定,發現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這些血管變化與練功後手足溫暖、手背手掌皮膚紅潤相吻合;加之入靜後,全身代謝率降低、心臟負擔減輕、血循環和心功能改善,使心事減慢,證實了氣功通過意識主導作用,促使大腦皮層功能活動趨於抑制,使交感神經中樞、呼吸中樞、氣體代謝率反應性降低,身體耗能減弱,-貯能作用相對增強,有助於心功能調整和損耗恢復。

二、功法簡介

治療冠心病的功法較多,茲選擇幾則療效確切,安全可靠,有代表性功法如下:
 樓主|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5-12-28 17:30 | 顯示全部樓層

氣功輔助治療冠心病

三、輔助活動

氣功治療冠心病除上述功法外,同時配合保健功的某些動作,在練功前後或工作間隙作為輔助治療。

1.按胸脅:右手貼於左胸前,左手桉在左腰部位,而後自上向下,反覆按摩,再換另一側,左右各9次。此法能增強心肺功能,加強冠狀動脈血供,改善胸痛、胸悶。

2.按命門:命門穴位於臍正對背部,兩腎中間。按摩時,用大拇指跨在腰部前方,四指尖貼在後背,呈反又腰式,而後上下用微力按摩,約18—36次。此法能增強腎臟功能,達到補腎養心的作用。

3.叩內關:內關穴位於掌後兩筋間,為手少陰心經要穴。方法是兩手相對,三隻指尖扣在腕骨三個穴眼上,來回叩動約100次。此法可增強心氣,安靜神經,消除胸悶、心悸、怔忡。

4.摩勞宮、擦湧泉:勞宮穴位於掌心,為心包經之要穴。有清心火,平肝安神之功效,並為練功家作為鍊氣,聚氣,運氣和發放外氣的重要地方。湧泉穴位於足心,為腎經在足部的井穴,具有補腎降火,蘇厥寧神作用,對心絞痛、心律不齊甚則心肌梗塞有一定療效。以手勞宮穴按摩湧泉穴,常能交通心腎,水火相濟,對冠心病引起胸悶、心悸怔忡、胸痛、睡眠不安有明顯緩解作用。

四、注童事項

1.冠心病常與情緒精神因素關係密切,氣功治療本病的療效,主要根據病人的入靜程度,入靜時間越長,其療效就越好。因此在練功中務必做到祛除雜念,安定情緒,避免七情過度刺激。

2.練功後,若出汗多,可縮短練功時間,或減少對丹田穴的意守,以防汗出太多而耗氣。

3.本病還常因過食油膩飲食以及性生活誘發,因此平時飲食應注意高蛋白、低脂肪,並力戒減少性行為,避免神經過度興奮而誘發心絞痛。

(參考文獻略)
見字如面 發表於 2025-5-1 04:22 | 顯示全部樓層
【氣功輔助治療冠心病之機理與臨床實踐芻議】

冠心病屬本虛標實之證,其病機核心在於心脈痹阻。考【黃帝內經】"心者,君主之官"之論,結合現代醫學認識,氣功療法實為通過調身、調息、調神三調合一,達到"疏其血氣,令其調達"(【素問·至真要大論】)的治療效果。今就氣功輔助治療之機理與臨床實踐略陳管見。

一、氣功療法的中醫機理
1. 調暢氣機:【諸病源候論】言"心氣不足則胸腹大",氣功之吐納法通過"呵""吹"等六字訣,直接調節手少陰心經氣機。臨床所見患者練功時唾液分泌增加,此即【黃庭經】"玉池清水灌靈根"之效,實為心腎相交之徵。
2. 活血通絡:現代血流變學研究表明,氣功鍛煉可使全血粘度下降15-20%,此與"氣為血之帥"的理論高度吻合。上海胸科醫院案例中95%有效率,正體現了"血氣以流,腠理以密"(【素問·生氣通天論】)的療效。

二、臨床操作要點
1. 辨證施功:當遵【千金方】"心冷用呼,心熱用吹"之訓。胸痹屬寒凝者,宜取"呼"字訣溫通;痰瘀互結者,當配合"呬"字訣宣肺化痰。每日辰時(7-9時)練習最佳,因此時手少陰心經氣血旺盛。
2. 動靜結合:建議先習"八段錦"之"搖頭擺尾去心火",繼以坐功調息。西安案例中採用"轉轆轤"導引法,暗合【莊子】"導引之士,養形之人"之法要。

三、現代研究佐證
近年fMRI研究顯示,長期練功者前額葉皮層激活程度較常人高30%,此區域恰與自主神經調節中樞重疊。這為氣功改善心肌供血提供了神經生物學依據,與古代"心息相依"之說殊途同歸。

結語:
氣功療法集預防、治療、康復於一體,如能配合藥物、針推,可收"標本同治"之效。然須注意"過猶不及",【養性書】"病癒則止"之誡尤當謹記。建議患者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根據體質選擇合適功法,循序漸進,方可達"陰平陽秘"之效。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