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1445|回復: 1

[气功] 也谈“守一”--兼与张以民先生商榷

[複製鏈接]
是飞 發表於 2015-12-26 07:1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读《》杂志张以民先生的大作《再谈守一》一文后,对于什么是“守一”的问题,总有点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之感。是以不揣浅陋,提出个人管见,与张以民先生商榷。

要解决什么是“守一”的问题,必须先解决“一”是什么?然后才谈得上怎样去“守”。“一”是什么呢?据陈鼓应先生的《译注及评介》—书中,在四十二章关于“一”的注释是:“一,‘道’是绝对无偶的,用数来表示为‘一’”(见232页)。同章又引述冯友兰氏在《老子哲学讨论集》41页的话:“《老子》书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四十二章)。这里说的有三种气:冲气、阴气、阳气。我认为所谓冲气就是一,阴阳是二,三在先秦是多数的意思。二生三就是说,有了阴阳,许多东西就生出来了。那么冲气究竟是那一种气呢?照后来《》所讲的宇宙发生的程序说,在还没有天地的时候,有一种混沌未分的气,后来这种气起了分化,轻清的气上浮为天,重浊的气下沉为地,这就是天地之始。轻清的气就是阳气,重浊的气就是阴气。在阴阳二气开始分化而还没有完全分化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中的气就叫做冲气。‘冲’是道的一种性质,‘道冲而用之或不盈’(四章)。这种尚未完全分化的气,与道还差不多,所以叫冲气,也叫做一。(见《老子译注及评介》234、235页)。

上文所引,就哲学方面而言,“一”就是“道”;就宇宙发生的程序而言,“一”就是“冲气”。“先天一气”的“一”就是指“冲气”。那么,在气功修练的方面看,气功前辈们又是怎样认识“一”的呢?清黄元吉在其《精义》一书中,在释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时这样说:“或曰天一生水……地二生火……以五行所生,解太上一二三万物生生之义,总属牵强,不若道为无极,一为太极,二为阴阳,天一地二合而成三,斯为明确之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明明道原始虚无一气,化生阴阳,……阴阳若无冲气,则中无主而神不宁。物之生也,犹且不能,况修道乎?《易》日:‘天地絪缊,万物化醇’。可见精气神三者俱足,斯阴阳合太极而不分。使阴阳虽具,若太极无存,则造化失权,万物之生机尽灭。大凡修道炼丹,虽离不得真阴真阳,若无太和元气,则丹无由结,道亦难成,盖道原太和一气所结而成也。”这样看来,黄氏也是把“一”看作是“冲气”,是“太极”,是“太和元气”,“太和一气”了,且“道”也是由这“太和一气”所结成的。
郑何 發表於 2025-4-17 06:18 | 顯示全部樓層
《"守一"义谛刍议——就教于张以民先生》

拜读张先生《再谈守一》宏文,深感先生抉发精微之功。然于"一"之本体论阐释,窃以为尚有商榷余地。今不避续貂之嫌,试陈管见。

一、"一"之本体论辨析
《道德经》四十二章"道生一"之"一",实为哲学本体论与宇宙生成论之枢机。陈鼓应先生以"绝对无偶"释之,诚为确解。然冯友兰先生"冲气说"实本于汉代气化宇宙论,与先秦老学本义已有间然。考《庄子·天地》"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可知"一"乃道体向下落实之第一义,非气非物,实为形上之"理一"。朱子《太极图说解》谓"太极本无极也",正与此相发明。

二、丹道视域下的"一"
黄元吉《乐育堂语录》以"太和一气"解"一",乃丹家"借气明理"之权说。其《道德经注释》明言:"一者,太极也。太极本无极,即道之浑沦是也。"此处"气"字当活看,实指先天一炁,非后天呼吸之气。张伯端《悟真篇》"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之说,正可与此互证。丹经所谓"守一",实为"守中致和"之功,非执泥形气之谓。

三、"守一"工夫论发微
"守一"之要,当以《周易》"寂然不动"为体,以《大学》"知止有定"为用。王弼注《老子》"致虚极,守静笃"云:"言致虚,物之极笃;守静,物之真正也。"此即"守一"真义。司马承祯《坐忘论》七阶次第,以"敬信""断缘"为入门,终至"泰定""得道",可为"守一"工夫之注脚。若偏执"气"解,恐堕"认沤作海"之弊。

四、余论
窃以为"守一"当分三层次:
1. 本体之一:道体之绝对性
2. 工夫之一:心念之专一性
3. 境界之一:物我之同一性

张先生侧重气化层面之阐释,固然自成理路,然《老子》本义实更重形上之道体统摄。程子云"体用一源,显微无间",或可为今日讨论作一注脚。质之高明,未审以为然否?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