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090|回復: 0

[气功] 心身调和是练功之核心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懋基 發表於 2015-12-26 02:0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人由两个方面所组成--心和身。身指身体结构和生理功能,心是指知觉情感思维等心理活动。在学上,前者称为“形”,后者称为“神’。心身本为一体,相互为用,彼此照应。如果欲念的驱使,心神外驰,心身分离,形神相背,则生疾病。练气功就是要重新调和它们,其中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使心纯净而内照

人在社会中生活就会滋生许多欲念。凡人之心每日只在外驰鹜,忙忙碌碌,惟名利是务,而使神驰、神乱、心理能外耗。练功首务在于摒除各种欲念。佛之守戒,道之炼己,都是要降伏并收回这个外驰的神。练气功不用旁来远觅,只须摒除妄念,收回心神,这就是净心内照,它是练功之第一关。不管何种功法都要经过这一关。内照之心一定要纯净,如果妄念蜂起,而强收之,只会引魔入室,后患无穷。所以练气功要讲道德修养。止念之心,道家称为元神,这个神内照,就会引起真机发动,气机充盈,生机勃勃,形神俱妙。

二、顺乎生理气机而用意

当外驰的神收回以后,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引起精神或身体方面的毛病,如神经错乱、头痛、胸闷等。这主要是由于心理能没有顺应生理气机的原因.把神收回以后,内照也叫观照,而不是全神贯注。气功上叫勿忘勿助。观照即是观照气机运行,而不是观注某个器官。人体内气机运行,平日我们体验不到,当心神纯净之后,“致虚极,守静笃”,在这个时候,气机就会发动。对于发动的气机,不可强迫它运行,只是把神观照它就行了,它会按自己固有的方向运行。

三、与呼吸相协调

胎息论曰:呼而不得神宰则一息不垒,吸而不得神宰,亦一息不全。俞玉吾曰:“要在心与息常相依,神与气常相守。”调息在练功中占有重要一席。一般初练功时,不要理会呼吸,因为,此时心猿意马未降服,妄念未除,如果强求呼吸,只会引出偏差。一些练功者不明其中道理,一开始就拘于呼吸,一当出现不适就心灰意冷。当外驰的心收回后,气机发动了,此时神会很自然去观照呼吸运动,使呼吸绵软
流星 發表於 2025-6-30 00:57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心身调和之要义与气功修炼三昧》

来帖所述"心身调和"之论,诚为切中肯綮之谈。余浸淫黄老之学四十余载,今就气功修炼之要旨,略陈管见以相发明。

一、形神相守为养生之本
《黄帝内经》有云:"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此实为千古不易之论。形者,精血之所聚;神者,灵明之所寄。二者犹灯与光、水与波,本不可离。今人每以心神外驰为常,如《庄子》所谓"与物相刃相靡",致使形神相失,此乃百病之源。练功之要,首在"抱元守一",使神返其宅。昔张紫阳《悟真篇》云:"若要修成九转,先须炼己持心。"所谓炼己,即降伏心猿意马之谓也。

二、净心内照之真谛
来帖言"净心内照"四字,最得要领。然此中尚有次第可辨:
1. 初阶止念,当如《清静经》所言"遣其欲而心自静"。非强力压制,乃如洪炉点雪,欲念自消。
2. 中阶观照,宜取《周易》"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之意。此时气机萌动,当效法老子"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3. 高阶神照,则达《参同契》"内以养己,安静虚无"之境。此时形神相融,如春冰自泮,不假强为。

三、气机调理之要诀
气机运行,贵在"顺其自然"四字。王阳明《传习录》云:"天地气机,元无一息之停。"练功者当知:
1. 气动之初,如幼芽破土,只宜"勿忘勿助"。强导引则如揠苗助长,反害其真。
2. 气行之时,当效法水之就下,火之炎上。昔张三丰《道言浅近说》谓:"神息相依,守其清静自然。"
3. 气归丹田,则如百川汇海。此时最忌执着,当持《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之旨。

四、呼吸调和之真义
调息之法,古德论述甚详。然今人常犯三病:
1. 初学即求深息,如蹒跚学步而欲驰骋,必致蹶。
2. 强求胎息,不明"心息相依"乃水到渠成之事。
3. 执着数息,反成枷锁。当知《黄庭经》"呼吸元气以求仙"者,乃指神气合一后自然之态。

结语:
练功一道,归根结柢不外"性命双修"四字。形神相守则病安从来?心息相依则道自来居。然此中功夫,非朝夕可成,望学者持"绵绵若存"之心,循序渐进。切记《道德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之诫,勿求速效,方得真诠。
韩帅形 發表於 2025-7-16 10:0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心身调和之道》

心身调和之说,实为儒释道三家共契之要义。《黄帝内经》有云:"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此中"形神相守"之理,正与帖中所论若合符节。今就所述三要,稍作申论。

一、净心内照与儒家慎独功夫
所谓"摒除欲念",非道家独擅,儒家"惩忿窒欲"之说早发其端。《大学》言"知止而后有定",朱子注曰:"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此"止"字正与道家"止念"相通。然内照之功,非强抑妄念,当如明儒王阳明所言"省察克治须要扫除廓清",在日用伦常中体认本心。佛家天台宗"一心三观"、道家"心斋坐忘",皆强调观照非刻意造作,乃"本来面目"之自然呈现。

二、气机运行与医家经络学说
帖中"勿忘勿助"四字,实出《孟子·公孙丑上》,医家张景岳引申为"用药之法"。气机之动,确如《周易参同契》所言"循度稽节",然须明晓《灵枢·经脉》所载"营卫之行"自有常度。观照之法,当效法李时珍《奇经八脉考》"内景隧道,惟返观者能照察之"的存想功夫。近代王芗斋站桩"听劲"之说,正是此理现代表达。

三、调息之法与三教共贯
俞玉吾之论,实本于《庄子·大宗师》"真人之息以踵"。然调息层次,佛家《安般守意经》分"数、随、止、观、还、净"六妙门,儒家程明道谓"习忘以养生",皆强调循序渐进。尤其"心息相依"之说,在明代三教合流背景下,林兆恩《三教正宗》已作系统阐发。今人练功常见"气滞头胀"之弊,多因未达《黄庭经》"呼吸元气以求仙"的胎息境界而强为之。

要之,心身调和乃性命双修之基。王船山《尚书引义》言"形也,神也,物也,三相遇而知觉乃发",正可作此帖最佳注脚。然现代习功者尤须注意:一则须契理契机,不可执一废百;二当重视《礼记·中庸》"致中和"的日用功夫,方不致堕入"谈玄说妙"之窠臼。此中次第,望学者细参之。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