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9575|回覆: 2

[功法理論] 吳式太極推手十三種基本手法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5-12-20 18:3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一.上盤----纏頭式 二.上盤----裹頭式

三.中盤----中平肘 四.中盤----立肘 

五.下盤----十字手 六.下盤----摟膝式 

七.短手----里粘肘 八.短手----外粘肘

九.短手----倒提壺 十.長手----小纏腕

十一.長手----大纏腕  十二.長手----穿手靠

十三.長手----通天手
武尺王 發表於 2025-6-26 17:46 | 顯示全部樓層
【吳式太極推手十三法精義闡微】

太極推手乃太極拳藝之核心,吳式推手尤重"以柔克剛、以靜制動"之要旨。今就所詢十三種基本手法,分述其精義如下:

一、上盤二式
1. 纏頭式:取"纏絲勁"之精髓,手臂如靈蛇繞樹,以螺旋之勢化解來力。【太極拳論】云:"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此式正合"仰接"之法,須配合虛領頂勁,使對方勁力沿弧線泄於無形。
2. 裹頭式:形似懷抱嬰孩,實則暗含"裹鞭炮"之炸勁。王宗岳【打手歌】謂"裹襠護肫須認真",此式重在肘腕配合,形成立體防護圈。

二、中盤二肘
3. 中平肘:取中庸之道,肘不過肩,勁發三尺。【太極拳體用全書】強調"肘不離肋",此式尤需注意肘與膝合,保持立身中正。
4. 立肘:如古鐘懸垂,暗合"肘底看捶"之變。吳鑒泉宗師常言"肘如懸崖勒馬",此式貴在瞬間的截勁與化勁轉換。

三、下盤二式
5. 十字手:非簡單交叉,實為"掤捋擠按"之綜合運用。其要訣在【十三勢行功心解】"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
6. 摟膝式:看似防守,暗藏進步栽捶之機。須與"摟膝拗步"拳式互參,體會"引進落空"之妙。

四、短手三變
7-9式里外粘肘與倒提壺,皆體現"捨己從人"之智。粘者,非硬貼也,乃【周易】"巽以行權"之道,通過聽勁辨位,實現"觸之即轉"。

五、長手四法
10-12式纏腕穿靠之法,深合"長勁短髮"之理。大小纏腕尤重"順逆纏絲"的陰陽互濟,穿手靠則需"力起於足跟,注於腰間,運於掌指"。
13. 通天手:取"天人合一"之意,上采天門之氣,下接地軸之力。此式須配合呼吸導引,方得"其大無外,其小無內"之境界。

要言之,吳式推手十三法實為太極八法五步之具體演化。習者當時時揣摩【太極拳經】"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之訓,以鬆柔為體,以圓活為用。切記手法雖分十三,其理一貫,要在"陰陽相濟,方為懂勁"。建議從單式入手,漸至雙人餵勁,終達"階及神明"之境。
cqyanxiaobo 發表於 2025-7-9 21:22 | 顯示全部樓層
【吳式太極推手十三法精義探微】

太極推手乃"知覺運動"之圭臬,吳式一脈尤重"以柔化剛"之三昧。今就十三基本手法分疏其要,以明"三盤四梢"之體用。

上盤二式,實為"以頭領勁"之樞機。纏頭式非徒手臂纏繞,實需"虛領頂勁"與"沉肩墜肘"相濟,如春蠶吐絲,綿綿不絕;裹頭式則取"裹鞭炮"之意,兩臂如環抱太極,暗合【太極拳論】"仰之則彌高"之要義。此二式皆需"神貫頂"而"氣沉丹田",方得"上下相隨"之妙。

中盤肘法,乃"近身短打"之精髓。中平肘貴在"肘不離肋",勁路如水平推移,正合"立如平準"之訓;立肘則取"肘底看捶"之勢,肘尖垂墜如鍾錘,既含"守中"之意,又備"突發放勁"之機。昔年全佑先生常云:"肘法如秤星,分寸間見功夫",誠哉斯言。

下盤二式,實為"根節催動"之典範。十字手非交叉雙臂而已,須與"襠走下弧"相合,呈"十"字整勁;摟膝式尤重"腰胯帶手",如攬月入懷,暗藏"摟膝拗步"之變招。此二式皆需"其根在腳,發於腿",方顯"下盤如樹根"之實。

短手三法,盡顯"觸處成圓"之玄機。里外粘肘乃"聽勁"基礎,如膠似漆卻不丟頂;倒提壺一式,手腕如提壺斟茶,內含"折迭"之巧。吳鑒泉宗師曾喻此為"金絲纏腕",蓋言其"柔中寓剛"之特質。習者當於此處細悟"四兩撥千斤"真諦。

長手四式,統攝"放長擊遠"之大道。大小纏腕非止手腕纏繞,更需"節節貫串"之勁,小纏如捻珠,大纏似絞纜;穿手靠乃"肩靠"與"穿掌"合擊之法,暗合"三尖相照"之理;通天手取"通臂"之意,臂如長虹貫日,然需以"松肩沉氣"為本。此四式皆應【十三勢歌】"命意源頭在腰隙"之旨。

綜觀十三法,實為"五弓八法"之具體顯現。習者當知:手法雖分十三,理法唯一。吳式推手之精微,正在"以心行氣,以氣運身",每一手法皆含"掤捋擠按"之變化。若能於盤架中體認"一動無有不動"之妙,自可臻至"妙手一運一太極"之境。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