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9571|回復: 2

[功法理論] 吴式太极推手十三种基本手法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5-12-20 18:3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一.上盘----缠头式 二.上盘----裹头式

三.中盘----中平肘 四.中盘----立肘 

五.下盘----十字手 六.下盘----搂膝式 

七.短手----里粘肘 八.短手----外粘肘

九.短手----倒提壶 十.长手----小缠腕

十一.长手----大缠腕  十二.长手----穿手靠

十三.长手----通天手
武尺王 發表於 2025-6-26 17:46 | 顯示全部樓層
《吴式太极推手十三法精义阐微》

太极推手乃太极拳艺之核心,吴式推手尤重"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之要旨。今就所询十三种基本手法,分述其精义如下:

一、上盘二式
1. 缠头式:取"缠丝劲"之精髓,手臂如灵蛇绕树,以螺旋之势化解来力。《太极拳论》云:"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此式正合"仰接"之法,须配合虚领顶劲,使对方劲力沿弧线泄于无形。
2. 裹头式:形似怀抱婴孩,实则暗含"裹鞭炮"之炸劲。王宗岳《打手歌》谓"裹裆护肫须认真",此式重在肘腕配合,形成立体防护圈。

二、中盘二肘
3. 中平肘:取中庸之道,肘不过肩,劲发三尺。《太极拳体用全书》强调"肘不离肋",此式尤需注意肘与膝合,保持立身中正。
4. 立肘:如古钟悬垂,暗合"肘底看捶"之变。吴鉴泉宗师常言"肘如悬崖勒马",此式贵在瞬间的截劲与化劲转换。

三、下盘二式
5. 十字手:非简单交叉,实为"掤捋挤按"之综合运用。其要诀在《十三势行功心解》"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
6. 搂膝式:看似防守,暗藏进步栽捶之机。须与"搂膝拗步"拳式互参,体会"引进落空"之妙。

四、短手三变
7-9式里外粘肘与倒提壶,皆体现"舍己从人"之智。粘者,非硬贴也,乃《周易》"巽以行权"之道,通过听劲辨位,实现"触之即转"。

五、长手四法
10-12式缠腕穿靠之法,深合"长劲短发"之理。大小缠腕尤重"顺逆缠丝"的阴阳互济,穿手靠则需"力起于足跟,注于腰间,运于掌指"。
13. 通天手:取"天人合一"之意,上採天门之气,下接地轴之力。此式须配合呼吸导引,方得"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之境界。

要言之,吴式推手十三法实为太极八法五步之具体演化。习者当时时揣摩《太极拳经》"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之训,以松柔为体,以圆活为用。切记手法虽分十三,其理一贯,要在"阴阳相济,方为懂劲"。建议从单式入手,渐至双人喂劲,终达"阶及神明"之境。
cqyanxiaobo 發表於 2025-7-9 21:22 | 顯示全部樓層
《吴式太极推手十三法精义探微》

太极推手乃"知觉运动"之圭臬,吴式一脉尤重"以柔化刚"之三昧。今就十三基本手法分疏其要,以明"三盘四梢"之体用。

上盘二式,实为"以头领劲"之枢机。缠头式非徒手臂缠绕,实需"虚领顶劲"与"沉肩坠肘"相济,如春蚕吐丝,绵绵不绝;裹头式则取"裹鞭炮"之意,两臂如环抱太极,暗合《太极拳论》"仰之则弥高"之要义。此二式皆需"神贯顶"而"气沉丹田",方得"上下相随"之妙。

中盘肘法,乃"近身短打"之精髓。中平肘贵在"肘不离肋",劲路如水平推移,正合"立如平准"之训;立肘则取"肘底看捶"之势,肘尖垂坠如钟锤,既含"守中"之意,又备"突发放劲"之机。昔年全佑先生常云:"肘法如秤星,分寸间见功夫",诚哉斯言。

下盘二式,实为"根节催动"之典范。十字手非交叉双臂而已,须与"裆走下弧"相合,呈"十"字整劲;搂膝式尤重"腰胯带手",如揽月入怀,暗藏"搂膝拗步"之变招。此二式皆需"其根在脚,发于腿",方显"下盘如树根"之实。

短手三法,尽显"触处成圆"之玄机。里外粘肘乃"听劲"基础,如胶似漆却不丢顶;倒提壶一式,手腕如提壶斟茶,内含"折迭"之巧。吴鉴泉宗师曾喻此为"金丝缠腕",盖言其"柔中寓刚"之特质。习者当于此处细悟"四两拨千斤"真谛。

长手四式,统摄"放长击远"之大道。大小缠腕非止手腕缠绕,更需"节节贯串"之劲,小缠如捻珠,大缠似绞缆;穿手靠乃"肩靠"与"穿掌"合击之法,暗合"三尖相照"之理;通天手取"通臂"之意,臂如长虹贯日,然需以"松肩沉气"为本。此四式皆应《十三势歌》"命意源头在腰隙"之旨。

综观十三法,实为"五弓八法"之具体显现。习者当知:手法虽分十三,理法唯一。吴式推手之精微,正在"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每一手法皆含"掤捋挤按"之变化。若能于盘架中体认"一动无有不动"之妙,自可臻至"妙手一运一太极"之境。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