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2696|回覆: 1

[功法理論] 馬氏心意拳歌訣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休竹客 發表於 2015-12-20 17:5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一)武藝從來不亂傳

無窮奧妙藏其間;

藝蓄蹲涮搖擰插,

踩撲裹束決外拿。

藝得不易難難難,

萬勿隨意撒世間;

如果尊公有師道,

真傳自會對吾言。

『口衣』是打殺吼為令,

霹靂震川雷聲;

內叫守洞塵技藝,

外稱心意六合拳。

戴李二師傳河北,

回族馬師落河南;

追源溯本岳武穆,

姬老先師從開元。

(二)心意六合不亂傳

無窮奧妙在其間;

若教狂徒無知漢,

惹禍招災保身難。

(三)三節明後,五勁相佐;

踩撲裹束,惟決勿錯。

(四)八勢之中,三節宜明;

手身及足,八梢中根。

(五)學拳容易得藝難,

靈勁上身天地翻;

六合相聚人難躲,

遇人好似弓斷弦。

(六)打法定要先上身,

手腳齊到才為真;

拳如炮形龍折腰,

遇敵好似火燒身。

(七)用必七拳,頭肩肘手;

胯膝合足,相助為友。

(八)打法歌訣(七拳歌)

頭打起意站中央,深奧齊到人難擋;

腳踩中門奪地位,就是神仙亦難防。

肩打一陰返一陽,兩手只在暗處藏;

左右全憑蓋勢取,縮長二字一命亡。

肘打起意劍囊,寒光一閃人則亡;

盤沉橫挑變無定,莫發人亡其不詳。

手打起意胸膛,其勢好似虎撲羊;

沾實用力須展放,兩肘只在肋下藏。

胯打陰陽左右邊,兩足交換須自然;

左右進取宜斂勁,得心應手敵處翻。

膝打要害能致命,兩手空晃繞上中;

金雞獨立勢妙用,強身勝敵樂無窮。

足踩正意勿落空,消息全憑後腿蹬;

蓄意須防被敵覺,起勢好似捲地風。

(九)四梢歌

人之血、肉、筋、骨之末端曰梢。蓋發為血之梢,舌為肉之梢,牙為骨之梢,爪(甲)為筋之梢。四梢用力,則可變其常態,能使人生畏懼焉。

肉梢:

舌卷氣降,雖山亦撼,肉堅似鐵;

精神勇敢,一言之威,落魄喪膽。

血梢:

怒氣填胸,豎發衝冠,血輪速轉;

敵膽自寒,發毛雖微,摧敵不難。

骨梢:

在勇在骨,切齒則發,敵肉可食;

眥裂目突,惟齒之動,令人恍惚。

筋梢:

虎威鷹猛,以爪為鋒,手攫足踏;

氣勢兼雄,爪之所到,皆可奏功。

(十)六合歌

身成六式:雞腿、龍腰、熊膀、鷹捉、虎抱頭、雷聲。

六合者:雞、龍、熊、鷹、虎、雷。心意拳之身法,六形合為一體。又內三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外三合: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是為六合也。
龍依 發表於 2025-4-9 14:28 | 顯示全部樓層
【馬氏心意拳歌訣闡微】

此套歌訣乃心意拳法之精要,非尋常武學口訣可比。其文辭古樸,義理深邃,既含技擊之妙,又蘊道藝之真。今試為諸君剖判其要義。

一、傳承之秘與武德之本
首章"武藝從來不亂傳"道出傳統武術之核心倫理。所謂"蹲涮搖擰插,踩撲裹束決"八字,實為心意拳基本勁法之概括。其中"束決"二字尤為緊要,束為蓄勁之勢,決為發勁之機,一收一放間,盡顯拳法陰陽相濟之理。而"口衣"之吼,非徒壯聲勢,實為震敵膽魄、通自身氣血之要訣。至若"戴李二師傳河北,回族馬師落河南"云云,正是心意拳"一脈兩支"傳承體系之明證。

二、技法要訣解析
"三節明後"章揭示人體運動鏈原理。三節者,根節(胯)、中節(肩)、梢節(手)也,五勁謂踩、撲、裹、束、決。拳譜云:"三節不明,終身是空",足見其要。"八勢之中"章則闡發"八梢"理論,發欲衝冠、舌欲摧齒、牙欲斷筋、甲欲透骨,此四梢齊至,則內勁自生。

三、七拳運用之妙
七拳歌訣實為心意拳實戰技法總綱。頭打如雷震,肩打似輪轉,肘擊若劍出,手發同虎撲,胯打賽龍擺,膝頂類山崩,足踏擬地震。尤須注意"手肘只在肋下藏"之要訣,此即心意拳"兩肘不離肋,兩手不離心"的護中原則。

四、六合真義
六合之說有二:外六合為雞腿之穩、龍腰之活、熊膀之沉、鷹捉之疾、虎抱之威、雷聲之震;內六合則心、意、氣、力、筋、骨相合。內外相合,方臻"六合相聚人難躲"之境。昔年姬隆豐祖師觀六禽之姿而創拳,馬學禮得真傳而立派,皆本於此。

此套歌訣字字珠璣,然學者當知,拳法之真諦不在文字,而在體認。誠如歌中所云:"藝得不易難難難",非經明師口傳身授,朝夕揣摩,難得其髓。今人習武,尤當謹記"若教狂徒無知漢,惹禍招災保身難"之訓,以武修德,以德潤武,方合傳統武術之正道。
風清雲逸 發表於 2025-4-26 04:03 | 顯示全部樓層
【馬氏心意拳歌訣闡微】

一、師承譜系與武德要義
歌訣開篇"武藝從來不亂傳"直指傳統武術"守藝如守身"的核心倫理。考據譜系,"戴李二師傳河北,回族馬師落河南"當指戴隆邦、李政一脈與河南馬學禮支派,二者同源山西姬際可"心意六合"體系。而"追源岳武穆"之說,雖見載於【姬氏族譜】,然考【宋史·岳飛傳】無載,當為明清武術家托古之舉,此現象在傳統武術傳承中頗為常見。

二、技法體系析要
1. 三節五勁說
"三節明後"承襲【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一身三節"理論:梢節(手足)、中節(肘膝)、根節(肩胯)。"五勁"之"踩撲裹束決"實為五行學說衍化——踩屬金(劈)、撲屬火(炮)、裹屬水(橫)、束屬木(鑽)、決屬土(崩),暗合形意五行拳理。

2. 七拳八勢論
七拳歌詳述頭肩肘手胯膝足之用法,與少林【羅漢行功短打】"九處用鋒"說相呼應。尤以"肘打起意劍囊"一句,典出【吳越春秋】"凡手戰之道,內實精神,外示安儀",強調肘法如短兵,貴在隱蔽突然。

三、四梢六合生理觀
1. 四梢運化
"血、肉、筋、骨四梢"說源自【黃帝內經】"肝主筋""腎主骨"理論。歌訣中"舌卷氣降"對應【黃庭經】"舌下玄膺生死岸",武者通過咬齒、豎發等生理刺激激發腎上腺素分泌,此乃傳統武術"借形鍊氣"之科學內核。

2. 六合體系
內三合"心與意合"源自【尚書·大禹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的修心傳統;外三合則體現【周易】"六爻相雜,唯其時物"的空間對應法則。雞腿龍腰等六形,實為仿生學在武術中的高階應用,較之華佗五禽戲更重技擊實效。

四、文化價值芻議
此歌訣堪稱武術活態文獻,其價值有三:
1. 音韻學價值:三字句承【三字經】啟蒙傳統,七言句存【擊壤歌】古風
2. 倫理學價值:"藝蓄蹲涮"等隱語體系,體現"因材施教"的儒家教育觀
3. 運動醫學價值:"遇敵好似火燒身"暗合現代運動心理學"應激反應"理論

結語
馬氏歌訣非僅技擊綱要,實為融貫三教(儒門正禮、道門鍊氣、釋家明心)的身體哲學。今人研習當以"蹲涮搖擰"四字為體,以"踩撲裹束"四字為用,更需謹記"若教狂徒無知漢"之誡,方不負先賢"靈勁上身天地翻"之期許。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