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8157|回复: 0

[气功] 罗汉气功-少林十三功

[复制链接]
对酒当歌 发表于 2015-12-20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罗汉,亦名少林十三功、长寿功。系王俊杰老师世代祖传,法源于河南步林。王师坚持练功五十余年,潜心研究,现虽年逾古稀,体魄健朗,可与少年竞攀峨嵋金顶。

罗汉气功,结构严谨,动作淳朴健美。十三式动作连贯,一气呵成,是一种动静相兼的内功,呼吸和意守与其它功种基本相似,易学易练,对强壮身体有良好功效,只要持之以恒,就能达到预期教果。

兹征得三俊杰老师同意,将罗汉气功的具体练法、注意事项,以及适应证等分别介绍如下。

练 法

预备式 两足并立,双手自然下垂,目平视,呼吸自然。待情绪安定后,两足分开,成内八字形站立,双腿蹬直,勿弯曲,眼由平视变为下视鼻尖。口微张开,鼻吸口呼,行腹式呼吸。意念集中在下丹田。身体正直。

第一式(双手面肾腰):双手由体侧慢慢移至体后,向上提起,掌变为拳,两拳面抵住两腰眼,拳眼向上,足势不变。

第二式(双手推舟):两拳放松,慢慢由体后下移至大腿两侧,双拳变掌。两臂向前向上摆动,两掌心相贴。待手臂与肩平,停止上摆。两臂内收至胸前,手腕翻转,指尖朝胸,掌根用力外撑。双肘比肩略高。足势不变。

第三式(二郎担山):翻转手腕,两掌心仍相贴,指尖向前,双臂前伸。双臂伸直之后,两手腕同时转动,掌心朝下,两大拇指相并,两臂分别同时向两侧缓缓展开,到身体两侧停下。双臂与肩平或略高。两掌心朝下。足势不变。

第四式(采和挎篮):两腕翻转,掌心朝上。两臂收拢,掌变为拳,停于两肩侧约两拳远处,拳比肩略高,拳眼向体后。足势不变。

第五式(海底捞月):两臂向肩外平伸,拳变为掌,掌心向上。两臂伸平之后,两腕同时翻转,掌心向下,双臂如捞物状从上往下捞划,掌心朝身体方向。下划至腹都前约一拳半处停下,指尖相对,相距一寸远,掌心向上。足势不变。

第六式(双手托天):两掌背相贴。由下至上缓缓上举,上举至最高点对,两掌分开与肩同宽。掌心相对,指尖向上,用力上伸。足势不变。头面朝天。

第七式(钟鼓齐鸣):双手缓缓放下,至两耳侧,两掌变拳,距耳廓约半拳远处停下。拳面对准耳孔,拳眼朝体后。两手收回的同 时,将意念从上丹田移回下丹田。足势不变。

第八式(罗汉抱肚):双拳松开变掌,指尖向下,沿左右胸前慢慢放下。至小腹部前方约一拳远处,两腕同时翻转,掌心向上,两掌置髋关节外侧约半拳远,指尖朝身体方向。足势不变。

第九式(左韦陀献杵)。左掌顺腰部前移,至下腹前一拳远之处翻腕,用力下按。右掌与左掌同时动作,顺腰部往后移,至腰脊后半拳远处停住,用力上提。足势不变。

第十式(右韦陀献杵):右掌顶腰都前移,至下腹前一拳远处翻腕,用力下按。左掌与右掌同时动作,翻腕,掌心向上,顺腰部后移,至腰脊后半拳远处停住,用力上提。足势不变。

第十一式(童子拜观音):左掌顺腰部前移,至腹前时,右掌心与左掌心相贴,合十,翻腕,指尖向上。整个身体同时缓缓下蹲,成半蹲半立状。足仍成内八字形。

第十二式(左练少阳):身体恢复原站立势。两手向前慢慢平伸。左足上前一步,成左弓步。两手用力向体左后侧平伸,掌心向下。头向左转。

第十三式(右练少阳):手足均回复原站立势。右足上前一步,成右弓步。两手用力向体右后删平伸,掌心向下。头转向右。

收功式:右足收回,双足并立,两手自然下垂于体倒。身体正直。自然呼吸。双目慢慢睁开。

接着双手手指交叉而握,翻腕,弯腰,下撑至足面(腿勿弯曲),先由下至左至上、至右至下环转三周,再由下至右至上、至左至下环转三周,形似车轮,眼随手动。

接着,站立。左掌由左胁肋向右下腹部揉擦,至小腹部停止,收回。右掌由左胁肋向左上捏部揉擦,至小腹部止,收回,左右各十八次。

然后进行拍打:

一、上肢:先用右掌拍打,从左肩胛部开始,由上臂处侧至肘部,再拍至左手背,指尖,转至左掌心,再拍至左肘内、左腋,至胁下腰部止。共三遍。接着用左掌拍打右上肢,顺序同上。共三遍。

二、下肢:双手扶足跟腿部开始拍打,沿双小腿肚、腿弯、大腿后侧、臀部,直拍至腰部止。共三遍。接着双手从胸部开始拍打,沿腹部、大腿前侧、膝盖、小腿前侧,至足面止,共三遍。

三、背部:用左、右手反掌拍打。共三遍。

注意事项:

练功时间可选在早晨五点左右,中年二点左右,晚上七点和十二点左右。一般可在早、晚练习,也可以只练一次。

饭后练功,应至少休息一个半小时后方可进行。

练功场地,应选择清洁安静、植物茂盛之处;亦可在室内空气流通较好的地方进行。

雷雨时切忌练功;凡风、雨,雾天气,不宜在室外练。

练功站立方向,“面日而立”,上午朝东,下午朝西。

练功时,腰带、鞋带要放松,不能戴手表。

在练功初期,应注意节制房事,最好禁止性欲三个月。

正功十三式,每式锻炼时间不得少于三分钟。但病弱者可酌情少练,循序渐进。

第一式是全功的基础,必须认真练习。十三式可全学全练,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练其中几式。但第一式非练不可。

适应症

罗汉气功,动静相兼,全功均采取站式。既能强身,又可治病,而并非专门针对某种特定疾病的疗病功种,系通过长期锻炼,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和胃肠功能,平衡和调节神经,从而使多种疾病获愈。实践证明:对神经官能症、心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肝胆功能不全、筋腱肌肉损伤以及呼吸道疾病等均有较满意的疗效。

如单为强身,可通练十三式;倘有神经官能症,则可重点练采和挎篮、双手托天,钟鼓齐鸣等式,有心血管疾病,不宜练双手托天(如要练,也只能稍稍摆个式子后即转入下式);胃肠道疾病,可多练双手托天和罗汉抱肚;肝胆疾患,可多练左、右练少阳;呼吸道疾病,可多练双手推舟。
天子规风 发表于 2025-7-11 0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少林十三功阐微》

按: 罗汉气功(少林十三功)实为融合释道养生精髓之上乘功法。其十三式暗合《黄帝内经》"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之理,更兼少林禅武医三昧,诚养生家不可多得之宝筏。今就功理功法略陈管见,以飨同道。

一、功法源流考
据《少林衣钵真传》载,此功当属达摩"易筋经"支脉,经宋元僧俗融合道家导引术而成。王俊杰先生所传"内八字"站桩法,实与武当《太和山志》所载"子午桩"同源,皆取"地天泰"卦象,使涌泉接地气、百会接天气,形成小周天循环。

二、十三式精要
1. 预备式含"三调"要诀:调身取"立如松"之姿,调息行"逆腹式呼吸"(注:虽言腹式呼吸,然观其鼻吸口呼之法,实为道家"橐龠功"变体),调意守下丹田乃"炼精化气"之始基。

2. 双手推舟式暗藏"手三阴经"导引之妙,掌根外撑时,需以意领气从劳宫穴透出,此即《诸病源候论》所谓"引气达掌"之法。

3. 二郎担山式关键在拇指相并时激发手太阴肺经,其臂展如弓当合《易筋经》"十二势图说"中"倒拽九牛尾"之理。

4. 海底捞月式取"任脉下行,冲脉上贯"之意,下捞时需配合"撮谷道"(提肛),此乃《内功图说》"回风混合"之要诀。

三、功理阐幽
此功最大特色在"以形导气,以动求静":
十三式连续如环,正应《周易》"周流六虚"之说,使真气循经络无滞碍。
"眼视鼻尖"实为"内视"筑基法,源自《黄庭经》"寸田尺宅可治生"之旨。
掌拳变换暗合"刚柔相济"之道,拳法闭气以固元气,掌法开穴以宣卫气。

四、实证功效
据《少林医秘》记载,持之以恒者可得三重效验:
初阶(百日):手足温热,宿疾渐消
中阶(岁余):气脉通畅,可抗寒暑
上阶(三载):神完气足,齿落更生

五、修习要谛
1. 时辰选择:宜遵《子午流注》取寅时(3-5时)练功,因此时肺经当令,最利行气。
2. 饮食禁忌:功后忌立即饮冷,当如《千金方》所云"常令气饱,勿令血干"。
3. 火候把握:初学每式不过七次呼吸,纯熟后可增至二十一次,此合"三才七政"之数。

结语
此功看似简朴,实含"致广大而尽精微"之妙。学者若能参透《周易参同契》"同类易施功,非种难为巧"之训,配合禅宗"无所住心"之境,则祛病延年之功可期矣。然切记《养性延命录》警告:"行气不当,反为气所伤",故初学务必有明师指点。

(全文798字)
菠萝吹雪 发表于 2025-7-11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少林十三功阐微》

按:罗汉气功(少林十三功)作为少林秘传导引术,实为融合禅武医三道之养生正法。观王俊杰先生五十载躬行实证,足证此功乃"导气令和,引体令柔"之上乘功法。今就其理法要义,略陈管见如次。

一、功法源流考
据《少林衣钵真传》载,十三功雏形可溯至少林寺元代福裕禅师所创"罗汉十八手",后经明清武僧化繁为简,取十三式应周天节度。其"内八字"桩法暗合《易筋经》"立身期正直"之要,而腹式呼吸法则与《诸病源候论》"引腹中气"一脉相承。河南步林一脉所传,尤重"形意相合",此即《黄庭经》"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乃成真"之实证。

二、练功要诀析微
1. 桩势玄机
预备式"下视鼻尖"实为"神光内照"法门,《太乙金华宗旨》云:"目之所至,心亦至焉"。内八字站桩能使足三阴经气机升发,与"蹬直勿曲"之形合为"刚柔相济"之势。

2. 呼吸奥义
鼻吸口呼配腹式呼吸,乃《养性延命录》"吐惟细细,纳惟绵绵"之变通。初学者当遵"吸在三田(下丹田),呼在八荒"之则,久习自然气贯四梢。

3. 十三式枢要
"双手推舟"一式,掌根外撑时需"肘心含空",此《手臂录》"松肩沉肘"之妙用
"二郎担山"两臂平展,当存"白鹤晾翅"之意,使手少阳三焦经气机通畅
"钟鼓齐鸣"变掌为拳,暗合"鸣天鼓"导引术,拳孔相对应《千金方》"治耳聋法"

三、养生机理探赜
此功以十三式应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如"海底捞月"调任脉,"双手托天"通督脉。其动静相兼之法,正合《圣济总录》"导引按𫏋,斡旋气机"之旨。王师古稀之年犹登金顶者,实因久练使"真气从之,病安从来"(《素问》语)。

四、习练箴言
1. 初学当以"形正、气顺、意专"为纲,忌贪功冒进
2. 每式转换须如"春蚕吐丝",绵绵不绝
3. 收功后宜静坐片刻,行"赤龙搅海"吞津法

结语:此功看似简朴,实含"致广大而尽精微"之妙。学者若能"收视返听,专气致柔"(《道德经》语),假以时日,自可收"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之效。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壬午日|黃帝4722年六月十八日子時| 2025/7/12/週六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