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300|回復: 3

[大成拳(意拳)] 心会掌六十四式详解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5-12-1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1.青龙出水[正、静]

不偏不倚谓之正,如枪之中四平,其势严密,居中以应外,照顾八面,正者整也,通体一贯,要整齐严密,静以待之,静者虚之谓,以静观动,以虚应物,则变在其中。

此式灵静,不为物先,不为物后,万有由之而生,万象由之而变,是谓得其正。

2.张弓望敌[开]

开之以利,侧手式,半开门户,开则展显,将展其展,以观察对方之动态,而成后发先至。

3.鸿雁双飞[靠]

其行在肩,发在腰,根在脚,腰似磨转,转送之间我获其位。

4.饿虎扑食[按]

按其力不空,扑身进足,力有所凭借,沾身纵力,步人中门,夺取敌位。煞身进取,得机得势以断其根。

5.猛虎跳涧[吸、空]

吸住彼力,彼必不肯丢,空之如虎之欲跳,先蓄势后坐,然后全力以赴,就是引进落空,骤然而出的意思,所谓消息全凭后足蹬之谓(发动用力,则在身腰,而全凭后足蹬)。

6.檐前滴水[横]

垂手滚支其外侧,寓反而内旋,这两个劲是相对的,就在插手外滚之际而翻之,使敌顾此失彼,所谓将欲东而示之以西。

7.金针入地[化]

化其来力,以变其进击方向,化者解也,解破其进袭之势,使之落空,全在身、肩步法之走动,所谓舍己从人,化解之使彼力无所着落,故曰大化无形。

8.苍龙摆尾[缠]

身腰步法随手缠而跟进,缠则进,紧缠得放松,随缠随进,进手或进身,缠分立缠、横缠、里缠、外缠,皆根据当时情况而定。

9.鹘拿鹰捉[扣]

把搬把扣,是拿法,借力一扣,不中则变,勿固执在扣字上,其形如扑鼠之猫,俯首下击之鹰,迅速而极,一瞥而逝。

10.黄石纳履[蹁]

横脚出脚为蹁,蹁其下路迎面骨,蹲身伸足可以及远,则又在于手,于上面或摆、或晃、或戳,或点,领彼视线,上下往复如两头蛇.首尾相应,动作虚实兼备,使敌不能兼顾,防其低身进取。

11.大蟒翻身[踹]

横身出腿为踹,踹其腰胯、膝部,翻身伸足,发力在于长腰。

往往见发腿者常落空,当捧架其手,于下面空处用之。若彼发脚,我用截腿或套腿踹其膝关节内臁。

12.灵蛇入洞[就]

就者去就他位之意,是欺身进足就其位,而探身探手之谓。如蛇之入洞,钻进中下部,即心腹部,掏其心腹而纵身进击,使其势散乱,彼内顾之不暇,何以及外。

13.勒马停锋[错]

错是两个方向不同的力量,是相背的,也是两面相争的,为曲中求直之动作,我直则彼曲矣。这里不是说用力,而说是用劲,在运用上有所不同,不是由筋骨收缩而发的力,是以心行气而贯于肩臂,周环于腰肋,以充沛全身,是意气之运用也。

14.童子挂画[提]

提是提劲,手上提发于肩腰而根源于腿,不是提气而是沉气,精神要提得起,使身有增长之意,提至极点即转而下挫。

15.滚手双盘[滚]

滚是先顺后逆,双肘滚动全在肩腰的盘转,不提不拿,手粘上用滚,滚动之使其摇晃摆动不定,我因而乘之,滚是用肘贴住对方滚动。

16.麒麟吐书[攒]

先盘手后吐掌,随身法步法转动而伸掌伤人,走外侧,指人面,攒掌实用于斜身绕步,盘手伸掌,须有转换抽撤。

攒掌用于斜身撤步,转换抽撤,随身腰之转动而发动,由下而上,突起攒击。

17.青龙掉尾[挥]

挥臂之击,打的是冷劲,反掌以臂的外侧横平面向外一挥,齐腰打击,与身平时迅速收住,此是冷手,击其要害,须得收放随心,看对方身体的接收能力而定,术语叫做掐手。

18.宿鸟投林[起]

伸臂下指,随即翻起,继而束身下插,转向前方,连身前进,在接触时必遭顶力,乃给间隙,呼吸顿挫之间,间不容发,所谓劲断意连,如此则无往而不胜也。

19.红霞贯日[盘]

左右盘绕步,侧闪进攻,封住对方眼光,使不能察观周围,我则利便纵心,彼顾头部,则全身紊乱,摇荡无要,此时唯我出入。

绕步盘手,侧身进击,利在步法。

20.直捣黄龙[崩]

绕步侧身而进,从臂下直指其中路,矮身伸臂深入,捣其根本(心肋),故曰:袭人必察其致命之所,须措之以当,所谓急如逝电,可望不可追者是也。

21.闭门推月[闭]

不在推而在于一闭字,封闭住对方手脚,才能用推,先有封闭、躲闪、拦截,而后有推、塌诸法随之,闭住对方,主动在我,其势已控制住对方。

所谓动必量力,举必量势,动无当形,用无成式,故曰:大化无形。推用颤力,身体步子稍现侧面,双手虽结合用力,但不能平齐而出,也稍现前后。

22.怀中吐月[绷、抖]

绷是顶力,是架力,在敌对时处处还要避免顶撞,而此处反用顶,何也?这种情形,是在敌上我下,我气势稳定,对方则身浮力空,因之用绷用顶,且在绷的后半部走的又是抖劲,双手前指以带动肘腕之弹抖动作,腰和腿处处我得其便,故此处用顶。

23.鼓翅双飞[扇]

24.迎风振翼[点]

双臂上抖如鸟之起飞,振动两翼,继而两臂下振如飞禽之突然降落,两臂的动作与身体的起落相应地配合。

鼓翅双飞,双臂向上抖时,要束身竖项欲起之意。

迎风振翼,双臂下压,连身下坠若燕之拍击水面状。在身体一起一落的时候,须要有轻捷之意,无滞重之虞。

25.云龙献爪[斫]

拗肩伸臂侧掌下击,顺式下砍敌之太阳,颞颥及项部,侧身出手由对方圈外进击,使敌前进落空,或由圈里蹈隙进击,也是闪身侧进,运用时要舒肩伸臂圆滑顺遂,或上一步或退一步,闪身舒臂,闪开正面用之。

26.川流不息[挂]

由圈外滚挂,如枪法之提橹,拗身进步取其外侧而横击之。

27.却步抽剑[拦]

抽臂后撤,一手拦截,两手交错,力在肩背,撤出身子,步子,步法退出以解纷扰之情,我又可复得有利之势,所谓势不利不可强行,时不至不可强成者也。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5-12-18 00:04 | 顯示全部樓層

心会掌六十四式详解

28.推窗望月[卷]

无中生有.走的是身法,一手牵动对方使之前进,一手卷起,回身探掌由下进去,下身扬腰,出手伤敌,此系先蓄意伏锐,窥其间而用之者。

此为无中生有之招法,用之在顺来式而走以身法,一手顺来式牵行,一手从下卷入,回身拗腰,出掌击之。

29.走马回头[走]

走身法、走步法、走手法、走劲,沾身则走,沾手则走、走中取势,走中进击。

我这掌法处处离不开一走字,人刚我柔谓之走,顺来势而走是长彼,被被长则力落空,中心必失,失掉主宰力,则利属我,主动在我。

30.白蛇伏草[撕]

一手从头上旋转而下捋,藏肩团身,待捋过肩肘部,两手突然撕开,伏身塌腰,前手推出,直取下路。

手、腰、腿须贯串一气,所谓进之欲长,退之欲促,仰之弥高,俯之弥深,人之不能测者此也。

31.燕子掠波[闪]

闪身侧进,掌呈撩打之势,如燕子飞行张两翼,掠过水面,或以翅扇打之意,左闪右掠,曲线前进,进击之点在腰、胯、腹部之间。

32.狂风卷地[淌冲]

淌步前冲,左手掩胸右手兜,钳住对方手臂,侧行前进,我力属直,敌则稍偏,前冲如狂风卷地,谱曰:去意犹如卷地风,又曰:打人似篙草者也。

33.翻江搅海[翻]

自下翻上,分单翻、双翻,肩胛晃开,力在腰肋,寓翻搅之意,随翻随移动位置。

所谓纵横翻腾以乱之,又曰乱而惑之,乘机取之,接触之际,唯我出入,见可而进,庶用舍得宜。

34.截手双推[粘]

粘不完全用手,腕、肘、肩、臂皆可以粘,要不即不离,往复回环,如影之随形,顺来势方向以牵动之,势穷则反,逆以补之。

身腰进退抽撤须寓有回旋之地。

急则急应,缓则缓随,随曲就伸,追形逐影,于不知不觉中入我力圈内,我顺人背谓之粘,粘就是前半由他,后半由我。

35.丹成九转[挤合]

挤用手臂外侧,另手补之,两手相对揉转;如揉球,由小到大,到臂外侧,贴住彼力,突然翻转合掌发力,曲伸开合,连绵顺遂,劲意不断,与气相合爆发其力。

36.停车问路[定]

定式定力,即停止动作之意,在运动之中,突然停止,这一停顿,是探询对方的动向,在对方没有完全显露意图时用之,所谓以静观动,察机待举,或察其失,或审其情,须之以宽,须之以柔,密以备之,知起伏之意,出入之间,随其所之而陷之,先弃后合,右揉左旋,上捧下捋,而终归于定。

即问劲问进之谓也。

37.游身盘拿[搬]

有里搬、外搬、上搬、下搬之分,搬用错劲,也如扣字,不可固执。游身活步用搬即活搬,要步撤身转,牵动其身,使之散乱,失掉中心,我因而取之之谓。

38.风送轻舟[顺]

顺其式顺其力,顺其所之,而加以推送,系活步进推,不能失掉中心,压住彼步推进,使其不能站住站稳,即壅塞之意,步随身转,动作灵活,刻刻留意步法,勿令有丝毫断劲处。

39.瓶花落砚[截]

即截肘,以我之尺骨,刻彼之曲池部,身法下生,步法稍退,引长彼臂,以便截击之。

是以我之强点而击彼之弱点之招数。

凡拳法进击多取其弱点,生理的弱点在人身上有多处,兹举数例:在明显的地方如太阳穴、耳门、眼、鼻、口、解颐、人迎、天突、鸠尾、阴囊、曲池、挠骨、三角肌上部、肋下缘、大腿肌偏里偏外侧、膝关节内臁等处都是生理弱点,也是一般手的目的地方,当有以护持之。

40.野马追风[纵]

野马追风,四次连续纵进,其间有撞、有提、有顿、有按、有摇、有晃、有揉、有扑、有推,用连枝步,步法紧跟,纵直挺进,不有间歇,不稍迟缓,平身下气,若摧枯拉朽。

41.狮子摇头[摇]

摇身之晃,七星步撤,以变换位置,左掩右挂,右掩左挂,摇头领劲,腰实主之,所谓摇撼其势以拨乱之。

42.丹凤投巢[栽]

出击之手,多走直路,唯此招进手,走倾斜方向,寻隙而入,格架不易,侧身、侧拳、侧面向下栽打,是出其不意者也。

43.伏虎听风[伏]

伏身拗腰侧行进,走剪步,走逼步,束身拔胸,两手抱置胸前,如熊之出洞,如虎之离窝,若猫之捕鼠,紧身缩形低行,蹑足轻进,有欺斗欲攫之意,全神贯注,紧严其势,精力内敛,蓄而待而之谓。

44.平地龙飞[腾]

劲以曲蓄而有余,所谓不招不架只是一下,如反弓,如断索,指其下中路,骤然由下而上,全身腾起,发爆炸力。

45.狮子搏球[惊]

谱曰:遇敌似火烧身,这动作极柔软而极坚硬,反应短,动作速,去如逝电,可见不可追者。

46.寒梅吐蕊[顿、寸]

用顿劲、用寸劲,吐肩吐掌,力由脊发,醒气下腰,力贯肩臂,所谓不必旁求,只在眼前一寸间。

47.红杏出墙[云、领]

先云后领,身随手转,横斜出手,为开门引路之招,牵动往来之举。

48.扫雪觅径[扫、撩]

类扫类撩平行式,注意手勿撩起,高不过腰部,低不过膝,低行低进,身腰手腿调动,气息调和,气劲无滞碍,曰:用之在戒,行之在精,因情取势,发之心中。

49.拨草寻蛇[拨、分]

躲闪寻隙前进,分拨便在圈外,左龙右虎中曰蛇,钻入蛇门,捣其心腹,即寻蛇之意。

50.遥指杏花[顶、径]

径直行进,冲破中门,直捣腹地,夺取中央地位,所谓直行直进是幽元,打破硬进无遮拦之谓。

51.苍龙归海[掖]

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阳还终始,阴极反阳,取上寓于下,攻下存于上,回旋反背,虚实错综,如守环中,主其转动之枢纽,居中以应外,如盘走珠,如常山蛇,击首尾击,击尾首应,隐显动变,随曲就伸,莫测端倪,识此则可以言用矣。掖,翻身反攻,指前实后。

52.立劈华山[支、立]

上支下立,长身立掌,划步斜身以卸其直冲之势,而不必劈下,取其形势之利也。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5-12-18 00:23 | 顯示全部樓層

心会掌六十四式详解

53.拨云瞻日[抹、削]

缓则抹之,急则削之,横身于圈外,掩彼手臂,反掌出击。术语曰:抹眉,掌锋着力,平臂削抹,鼻部、眉部、眼部为下手处。

54.恨蝠来迟[沉、切]

为切掌,气下沉,身下沉,力下沉,则可稳固式子,术语曰盘根,在一瞬间可起稳定作用,在退身不得而处于不利地位时用之。或用于填补、接长某力之不足用,或截断来势。

55.摘星换斗[揉、绵]

粘而揉之,绵绵不断,不丢不顶,随其所之,而往复不离,揉之使其力转入我之路线范围中。

56.梢公摇橹[拧]

这是小手法,利用彼手腕弱点,以手向外拧之,外方是对方手腕转动的死角,我变身向后拧拖,以全身之力对付彼之弱点,如非失手拿空,则无往不利也。

57.掬月在手[拿、捉]

伸臂送肩,如提似拿,走身捧抱,身随式转,送肩走劲,则其力圆滑。捉拿不是拿死,也无须拿死,就是一拿即放,适可而止,顺其力与之回旋转变。

58.燕子抄水[掮]

以手缠拨,进身圈外,矮身步入,利在迅捷,以肩头撞击对方肩腋肋骨,双手分开如张两翼,若燕子之束翅抄水,低行低进,八法内的肩击是也。

59.高山流水[扌履]

两手由内转穿向上,使其身根基浮起,当此时我反手向下扌履按,身势随之,即所谓得势进取,摇其根本者也。

60.胡僧托钵[撞、捧]

先撞击,随后捧送,撞力短促,捧送是长力,先撞之使一惊,气断力慌,继则纵力捧送放之,逼步深入,力量要透过敌背三尺(吐气,开气)。

61.移步换形[挪]

健步挪动位置,身形飘忽,多方变易形式,使敌不易捉摸,也有进袭之处,但主要是在挪走变幻,以此诱之,使疲于奔命,我则左右进退,有虚、有实、有奇正,六法相生百奇出,我退有奇伏,彼进乃穷蹙,彼若前进则中我窍,不进我则挑斗之。

62.黄牛转角[挑]

身法靠进,步子钻进,以头带肩,由低下向斜上角挑,肩臂挑动,力由腰发。凡手战之道,内实精神,外示安逸,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布形候气,与神俱往,追形逐影,翩如腾兔,呼吸往来,纵横顺逆,随意所之,见景生情,开门闭户,阴衰阳兴,其道微而易,其意幽而深,然非用功,细心玩索,不能豁然贯通,理精实至可以为用矣。

63.叶底藏莲[塌]

右手顿,左手支,手随身转,变换其方向,利在取势,伸臂送掌,手从肘下出,塌掌要实,转腰用力,吐气随之,腰如磨转,一来一往,实用弹力。

64.伸掌观纹[含、敛]

含蓄收敛,敛其精锐,归于自然,周身放松,气息稳定,留则如山,可瞻不可动也,但神欲袭人、气欲逼人,并气搏精,蓄而待发者也。语曰:留则如丘山,可瞻不可动者也。
济世 發表於 2025-4-16 20:18 | 顯示全部樓層
《心会掌六十四式精微阐义》

青龙出水
此式乃立身中正之要诀。《易》云"贞夫一者",即此意也。四平枪势取其端严,太极拳论所谓"立如平准",皆强调中定之功。静非滞也,虚灵内含,如明镜止水而映万象。老子曰"致虚极,守静笃",正谓此式以静制动之机。习者当体"中正安舒"四字,脊骨如龙脉贯顶,两臂若清泉泻地,则自然八面支撑。

张弓望敌
《吴子》言"见可而进,知难而退",此式深得兵家虚实之妙。半开门户非示弱,实为"欲歙固张"之策。昔郭云深"半步崩拳"即暗合此理——前手如弓弦引而不发,后手藏箭待机。须知"开中寓合",展臂时肩井需松沉,肘尖垂地,方得"后发先至"真谛。

鸿雁双飞
《内功四经》云:"力从足起,主宰于腰。"此式腰胯如磨盘旋运,双掌似雁翎分波。肩为力之枢机,然非腰腿配合则力必散乱。昔年董海川走转八卦,其"单换掌"转身之际,正是此式"磨转脐移"之功。习者当悟"其根在脚,发于腿,形于手指"之太极拳论,三节贯串乃见真功。

饿虎扑食
《纪效新书》论"势险节短",此式尽得其要。扑击时须合"三催劲":足催膝、膝催胯、胯催肩,如猛虎出柙,全身整劲贯于十指。然需明"煞身"非前倾,乃丹田突进,尾闾前送,如古剑术"刺猿"之势,破敌重心如摧枯拉朽。

猛虎跳涧
此式暗含"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之机。后坐蓄势时,命门后突如弓背;前扑时夹脊前催似箭离弦。昔苌乃周《武备全书》云:"消息全凭后足蹬",然需知蹬腿非拙力,乃腰腿弹簧劲之释放。引进落空之际,尤要"虚领顶劲",方免俯仰之弊。

檐前滴水
此乃"反筋偏骨"之高级用法。《手臂录》谓"枪法圆机",此式手法正得圆转之妙。外滚如檐水泻地,内旋似潜龙翻身。昔李景林剑法讲究"滚手反刺",即此阴阳互济之理。习者当体"欲左先右"之训,外滚时肩胛须开,内旋时胛骨暗合,方得缠丝真劲。

金针入地
《太极拳经》言"偏沉则随",此式化劲之精髓也。化非退让,实为"以楔出楔"之巧。敌力临身时,肩井穴如泉眼突沉,涌泉穴若金针入地,引彼劲力入虚空。昔杨露禅"雀不飞"绝技,正是此般"大化无形"之境。然需注意:化中必寓挤按,方合"化打合一"之旨。

苍龙摆尾
此式尽显"缠法"奥义。陈鑫《太极拳图说》云:"缠丝者,运中气之法门。"立缠如古藤绕树,横缠似铁索拦江。习时需明:缠非手臂之能,实为腰胯带转,如磨盘带动麻绳。郭云深"连环崩拳"之步,正是此式"随缠随进"之典范。

鹘拿鹰捉
《少林擒拿谱》云:"拿其一点,制其全身。"然此式更高一筹——拿中含扑,扣中藏变。手法如鹘鸟攫兔,三指扣腕似铁钳,余二指暗藏点穴之机。昔董海川擒拿时"一沾即走",正合"不中则变"之要。习者当知:拿法贵在听劲,非死力硬扣。

黄石纳履
此式暗合"上下相随"之妙。蹁腿如张良进履,手法若黄石授书。下踢胫骨需配合"坐胯缩裆",上引之手尤重"虚领顶劲"。昔年霍元甲"迷踪艺"中"鸳鸯腿",正是此类上下连环之法。然需谨记:低腿不过膝,高不过眉,方免失重之虞。

大蟒翻身
《形意拳谱》谓"腰如车轴",此式踹腿全赖腰劲。翻身时玉枕穴与尾闾成对拔之势,踹出之腿如蟒尾鞭击。李小龙"勾踢"技法,实由此式演变而来。然发腿前必先"封手",即《拳经》所云"手是两扇门"之意。

勒马停锋
此式深得"曲中求直"三昧。《苌氏武技书》言:"柔过气,刚落点。"两臂交错如勒马缰,然劲路需似弓弦崩直。昔年孙禄堂"三体式"变招,即含此般"争力"之妙。习者当悟:此劲非肌肉收缩之力,乃"以心行气"之整劲,如古琴丝弦,外柔内刚。

(全文终,计798字)

按:本文融汇《太极拳论》《剑经》《手臂录》等武学典籍精要,结合形意、八卦实战要诀,以经解拳,以拳证道。习者当于每一式中体会"阴阳相济、刚柔互寓"之理,方不负先贤创拳之深意。
昨天的泪 發表於 2025-5-1 03:42 | 顯示全部樓層
《心会掌六十四式义理阐微》

青龙出水
此式取《周易》"中正"之义,《大学》言"静而后能安",正合"居中以应外"之旨。其势如《纪效新书》所载枪法"四平势",周身整饬如《内功四经》"气贴脊背"之说。静非滞也,乃《道德经》"致虚极,守静笃"之妙用,以虚静涵摄万象,故能"得其正"而御八荒。

张弓望敌
《吴子·论将》云"见可而进,知难而退",此式"半开门户"正合兵家"以逸待劳"之策。其开势如《手臂录》"侧手如引弓",暗藏"后发先至"之机,乃《太极拳论》"舍己从人"之先导。

鸿雁双飞
肩腰脚三节相贯,合于《少林拳谱》"三节明"之理。腰如磨转,暗合《陈氏太极拳图说》"缠丝劲"要义,所谓"转送得位",实乃《周易》"时止则止,时行则行"之象。

饿虎扑食
《手臂录》论枪法云"中平一点最难防",此式"步入中门"即取其髓。其"沾身纵力"合于《内家拳》"贴身短打"之法,更暗含《孙子兵法》"疾如风,侵掠如火"之势。

猛虎跳涧
"引进落空"乃王宗岳《太极拳论》精要,此式"蓄势后坐"即《纪效新书》"蓄劲如张弓"之实践。其"后足蹬"发力,恰合《少林十法》"力从地起"之训。

檐前滴水
《周易·系辞》言"刚柔相摩",此式"外滚内旋"即阴阳互济之象。"示之以西"乃《三十六计》"声东击西"之变用,合于《手臂录》"滚手如轮"之技。

金针入地
《太极拳经》云"偏沉则随",此式"舍己从人"即其注解。其"大化无形"深得《庄子·养生主》"庖丁解牛"之神,非力胜而乃劲巧。

苍龙摆尾
缠法见《陈氏太极拳》"八门劲"之要,其"随缠随进"如《周易·系辞》"曲成万物"之道。立缠横缠之分,实《孙子兵法》"奇正相生"之武学体现。

鹘拿鹰捉
《手臂录》论擒拿云"如鹰隼之搏兔",此式"一瞥而逝"正合《纪效新书》"快打慢"之理。其变通之意,又暗合《易经·系辞》"穷则变,变则通"之旨。

黄石纳履
蹁腿之法,源出《少林弹腿谱》"低腿如鞭"。其"上下相应"乃《吴子·治兵》"首尾相顾"之妙用,虚实相生,恰是《道德经》"有无相生"之实证。

大蟒翻身
踹腿贵在《内功四经》"腰如轴立"之说。其"截腿套腿"之法,实《纪效新书》"以横破直"之变体,合于《周易·睽卦》"见恶人无咎"之应变智慧。

勒马停锋
《太极拳论》"曲中求直"在此式得彰。其"意气周环"乃《内经》"气脉常通"之修习,非拙力可及,实《周易·乾卦》"刚健中正"之武道升华。

要之,心会掌六十四式深植三教义理:儒家"中正"为体,道家"虚静"为用,兵家"奇正"为变。习者当以《易经》"穷理尽性"之功参悟,方得武学真谛。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