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4727|回復: 2

[大成拳(意拳)] 站桩功的“意念活动”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5-12-1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自古以来,前人传留下了很多类似“站桩”功的养生方法,如“独立守神,肌肉若一”,“以形为体,以意为用,以静为和”,“势以意变,形简意繁”等说法。其中的“守神”,“以意为用”和“势以意变”,都强调了意念活动的重要性。

一提到“意念活动”,就容易使人联想起一般所提的“意守丹田”。其实,“意念活动”和“意守丹田”根本不是一回事。“意守丹田”是要求练气功的人,固定的“意守”在自己身体内的“丹田”部位(脐下小腹处),也就是常说的“守窍”。而“站桩”功的“意念活动”则要求练功者把自己的“意念”集中到大自然界的某种联想中去,如默想平静的海洋、夜晚的星空等等。所以,“站桩”功的“意念活动”,完全不同于气功的“意守丹田”。同时,“站桩”功配合“意念活动”的结果,只会增加自身的舒适感,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

对初学“站桩”的慢性患者来说,“意念活动”可以起“稳定情绪,排除杂念,放松肌肉”的作用。一般患者由于受疾病的影响,在开始练“站桩”时,精神和肌肉都显得格外紧张,很难达到平心静气的要求,这时,如果只简单的告诉练功者要注意“放松”,就会使他们感到“放松”这两个字太抽象,无法理解。如果配合“意念活动”让他们放松,就显得具体而有效。曾有一位病人,自己坚持练功一个阶段,总没有什么舒适感,甚至有时练完了觉得全身难受。一次,他来找我们指导,在看了他练功的情况后,我们指出他的精神和肌肉都很紧张,这位病人却不以为然,觉得自己已经很放松了。后来我们给他摆姿势,配合“意念活动”指导他练习,让他慢慢地想到自己是在温水中洗浴,全身放松,随水飘荡。在练习结束后,他觉得这次才真的放松了,象洗温水澡那样舒服。有时有的患者出现了胸腹紧张的感觉,就给他们配合上“背部臀部与物接触”,保持“似离不离”的意念;腰背紧张的,使他们产生“胸腹向前贴物”的意念;两臂紧张的,让他们想着自己的双手在扶着水中的浮球等等。“意念活动”不仅能使练功者达到放松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它能增进强身效果。因为“意念活动”对神经系统有负诱引作用,能使大脑皮层产生保护性抑制,可以抑制住因疾病影响形成的兴奋灶,逐渐调整恢复大脑细胞的功能。因此,很多患者练功后,有头脑清醒、精神爽快、记忆力增强、食欲增加、入睡快而深沉等良好感觉。对一些高血压症,中医认为是“阴阳失去平衡,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在练功时,配合全身血液下引的“意念活动”,就会有较好的效果。这就说明了“站桩功的“意念活动”与姿势配合起了良好的作用。

在“站桩”功的练习中,如果单纯以姿势和运动量大小来区分哪些是属于“养生”的,哪些是属于“技击”的,是不确切的。例如,一些体质较好的神经衰弱患者,就可以采取负担量较大的姿势进行锻炼,而体质较弱的病人,有时把手放在脐下很低的位置上,也还感到难以支持。如果以运动量来区别的话,就必须是运动量大的是“技击”桩,运动量小的是“养生”桩,这是不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的标准,这会使患者很难选择合适的姿势来练习。所以,我们认为,确定“站桩”功的形式,应先以“意念活动”为标准,然后再以姿势来衡量。例如,《站桩功的练法》一文中介绍的“拧裹推托”一式,如果形式上真做出“拧裹推托”的要求,就是属于“技击”部分中的四肢功锻炼法了,这种姿势一般来说并不适于初练者。但如果同样是这个姿势,不强调“拧裹推托”,而给练功者配合上“暖风吹拂”的“意念活动”,使他们想到自己是站在阳光灿烂、暖风拂体的草原上,全身每个毛孔都在开放,那会使练功者感到格外轻松舒适,决不会有“拧裹推托”那样紧张的感觉,某些体质较好的患者,就可以采用这种姿势。由此可见,确定“站桩”功的形式时,“意念活动”是很重要的。同时,它和“站桩”功运动量大小也是很有关系的。

“站桩”功从每个环节到具体姿势,除了特定情况外,都不能离开“意念活动”,否则就会变成呆板的肢体锻炼,效果难免不会受到影响。
遊客  發表於 2019-8-26 13:36
所谓站桩,其实也是养生的一种。早清晨公园里大爷们就有很多站桩的,据说锻炼效果不错。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9-8-26 13:39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遊客 14.120.75.x 發表於 2019-8-26 13:36
所谓站桩,其实也是养生的一种。早清晨公园里大爷们就有很多站桩的,据说锻炼效果不错。 ...

站桩,练的是气,坐禅也是,通过意念,解散情结,疏通经络,散发身体的郁结。
谢丘申 發表於 2025-5-1 09:52 | 顯示全部樓層
《论站桩功意念活动之体用关系与养生机理》

站桩功作为传统养生术之精髓,其"意念活动"实为形神合一之关键。考《黄帝内经》"独立守神"之论,非独指形体之静立,实含神意导引之妙用。今就站桩意念之要义,分三端论之:

一、意念本质辨
"意守丹田"与"站桩意念"之异,犹"守窍"与"观想"之别。前者属内丹派"凝神入气穴"之法,后者则近于《庄子》"坐忘"之境。王芗斋先生《大成拳论》云:"意念如空中大旗飘扬",正谓此意。站桩之念,当如苏轼《赤壁赋》"纵一苇之所如"的逍遥,非拘泥方寸之地的执着。临床所见患者难解"放松"之谛,实因未得"假借"之法门——借外景以调内境,此乃"得意忘形"之真诠。

二、操作要诀析
《周易》"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之理,于站桩中体现为三重境界:初学当"假物为喻",如温水沐浴之想;进境须"得意忘象",体会"似贴非贴"之妙;终至"无意之意",达《道德经》"惚兮恍兮"之境。具体修习,可参《云笈七签》存想法:上肢紧张者,当存白鹤展翅之轻灵;腰背僵直者,可想山巅云绕之虚松。然需知"过犹不及",《养性延命录》所谓"用意之妙,存乎缓急之间"。

三、养生机理探
其效验非止肌肉放松,实关气机升降。《素问》"怒则气上,喜则气缓"之说,揭示情志与气血之关联。站桩时"血液下引"之念,暗合"上病下取"之治则。现代医学所谓"皮层诱导抑制",即古贤"以一念代万念"之功。昔年指导某眩晕患者存想足踏春泥,三月而诸症悉减,此正《景岳全书》"导气下行,阴阳自和"之明证。

要之,站桩意念非徒心理暗示,实为"神与形俱"的修炼法度。学者当遵"因势利导"之则:初学重形似,久练求神真,终至形神俱妙。若能参透《周易》"变通配四时"之理,则养生祛病之功,自可期矣。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