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471|回覆: 2

[中醫理論] 路志正:肝胃不和脾失運 圓機活法消痞滿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
延章 發表於 2015-8-7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病案】

    吳某,女,80歲,初診。

    初診(2013年12月31日):主訴痞滿1月余,噯氣,泛酸,納谷尚馨,口乾,疲勞,夜間睡眠醒時汗出,身熱,再難以入睡,大便1~2日1行,多不成形,小便調,舌體胖質暗有瘀斑,苔薄白,脈沉弦尺弱。

    辨證:濕濁蘊滯,肝胃不和。

    治法:芳香化濁,清膽和胃。

    處方:太子參12克,青蒿12克,柴胡10克,鬱金12克,黃連8克,烏賊骨10克,瓦楞粉(包)15克,竹茹12克,姜半夏9克,婆羅子9克,荷蘇梗(各)12克,炒薏苡仁20克,茯苓20克,炒枳實12克,甘草3克,生薑2片為引。7劑水煎服,日1劑。

    二診(2014年1月7日):患者述服藥後痞滿、噯氣減半,已不泛酸,夜間燥熱汗出,頭部及下肢無汗,入睡難,口乾不多飲,大便日1行,便質偏軟,小便調,舌體胖質淡暗,苔薄欠潤,根部剝脫,脈同前。

    處方:路志正先生見已收效,予上方加減:青蒿改為15 克,生薑改為1片,以銀柴胡易柴胡、去烏賊骨、茯苓、薏苡仁,加丹參12克,炒棗仁18克,石斛15克以清虛熱、養陰液、安心神。7劑水煎服,日1劑。

    三診:服藥後脘腹脹滿改善,夜間燥熱汗出減,寐後半夜睡眠輕淺,口乾欲飲,近納食馨,易疲勞,服潤劑後,便溏、次數多,矢氣多,小便黃,舌體胖大質淡暗,苔薄見潤,脈細滑。

    辨證:脾虛失運,治宜健脾益氣,溫中止瀉。

    處方:太子參15克,炒白朮12克,炒山藥12克,炒三仙(各)12克,茯苓12克,姜半夏9克,石斛12克,炮姜6克,草蔻仁(後下)5克,車前子(包煎)15克,廣木香9克,防風6克,澤瀉9克,炙甘草6克,黃連3克。10劑水煎服,日1劑。

    四診:服上方後脘腹脹滿改善,噯氣減緩,口乾欲飲,夜間少飲,易疲勞,寐早醒,近因食綠豆粥、百合而胃脘不舒,影響睡眠,大便成形,小便調,舌質暗淡,苔薄,中有裂紋,脈細(胃鏡檢查示淺表性萎縮性胃炎,病理示輕度腸化,HP+)。

    治法:益氣養陰,和胃降逆佐以酸甘化陰法治療。

    處方:西洋參(先煎)8克,麥冬12克,石斛12克,功勞葉15克,炒山藥15克,生谷麥芽(各)20克,瓦楞粉12克,婆羅子10克,綠萼莓9克,玫瑰花12克,建神曲(各)12克,佛手8克,生炙甘草(各)3克,生薑1片為引。10劑水煎服,日1劑。

    五診:服上方後脘腹脹滿明顯減輕,納增,偶見噯氣,口乾欲飲,夜間少飲,疲勞感減輕,西醫檢查各項指標均正常,大小便調,舌質暗,有裂紋,脈沉細小滑。

    處方:原方去石斛、功勞葉,加枇杷葉12克,石見穿12克,再進14劑。

    後隨訪,諸證皆消。

    【按】:痞滿多因外邪內陷、飲食所傷、情志失調或脾胃虛弱等導致中焦氣機不利或虛氣留滯、升降失常,而成胸腹間痞悶滿脹不舒的一種自覺症狀,患者感覺腹部(主要是胃脘部)痞塞不通,脹滿難忍,但觸及不到塊物。

    本案乃濕濁蘊滯,肝胃不和、脾虛失運所致。患者年事已高,虛實夾雜,過施消導則易生他變。路志正先期施以芳香化濁,清膽和胃之法,痞滿減半;二診時,根據脈證,兼顧他證,靈活化裁,改加青蒿、銀柴胡、丹參、炒棗仁、石斛,旨在清虛熱、養陰液、安心神。疾病後期,患者變生他證,則以健脾益氣、溫中止瀉、和胃降逆佐以酸甘化陰法圖之,俾濕濁得化,肝胃調和,脾氣健運,氣機通暢,則痞滿自消,諸證自除,其『持中央、運四旁、怡情志、調升降、顧潤燥、納化常』調理脾胃之思想躍然紙上,值得我輩借鑑。

菠蘿吹雪 發表於 2025-6-21 03:12 | 顯示全部樓層
路志正先生治療肝胃不和兼脾失運化案析義

路志正先生此案,以八旬高齡患者痞滿為主證,貫穿濕濁蘊滯、肝胃失和、脾虛不運、氣陰兩傷四層病機轉變,展現了"持中央而運四旁"的診療思路,尤重斡旋中焦氣機之妙,堪為老年脾胃病辨治範本。

一、初診辨證之精要
患者痞滿伴噯氣泛酸、舌胖瘀斑、脈沉弦尺弱,顯系肝胃不和為本,濕濁蘊滯為標。路老以青蒿、柴胡輕清透達肝膽鬱熱,配黃連、竹茹苦降胃火;更妙在荷蘇梗同用,取蘇梗宣肺疏肝、荷梗升清化濕,形成"肺-肝-胃"三焦氣機調暢之勢。佐以烏賊骨、瓦楞粉制酸而不斂邪,薏苡仁、茯苓滲濕兼護脾陽,體現"治中焦如衡"的用藥藝術。

二、次診轉方之樞機
二診燥熱汗出、苔剝等陰傷之象顯露,路老迅即調整策略:以銀柴胡易柴胡,減生薑用量,加石斛、丹參養陰活血。此際保留青蒿增至15克,既清虛熱又不傷陰,暗合葉桂"青蒿劫營分熱"之旨。去茯苓、薏苡仁等滲利之品,防其助燥,反映"老年病如燭照風前,當隨證更方"的臨證智慧。

三、三診治脾之深意
便溏、矢氣、疲勞諸症凸顯脾虛失運,路老轉投參苓白朮散化裁,尤重炮姜與草蔻仁的配伍:炮姜溫中止瀉,草蔻仁醒脾化濕,二者相得益彰。更佐車前子分利止瀉,取"利小便實大便"之法,然配防風升清,木香調氣,形成"升-降-運"立體治法,深得東垣脾胃學說精髓。

四、末診養陰之權衡
面對胃陰虧耗兼萎縮性胃炎病理改變,路老以西洋參、麥冬、石斛甘涼濡潤,卻佐以玫瑰花、綠萼梅疏肝和胃,使滋陰不礙氣機。更用生炙甘草各3克,既取生者清熱解毒抗HP,又以炙者甘緩補中,體現"一藥兩用"之巧思。

結語
此案四診環環相扣,始終把握"疏肝不忘健脾,化濕兼顧養陰"的原則。路老對老年脾胃病"虛實夾雜"特點的深刻認知,以及"方隨證轉"的圓機活法,啟示後學:治痞滿當以調和肝脾為要,而老年患者尤需重視氣陰雙補、剛柔相濟的用藥尺度。其辨證之精準、方藥之靈動,實為國醫大師臨床心法之典範。
亀井絵裏 發表於 2025-7-8 02:31 | 顯示全部樓層
路志正先生治療肝胃不和兼脾失健運醫案析義

路志正先生此案以"痞滿"為主證,展現了從肝胃不和到脾虛失運的動態辨治過程,其圓機活法尤值玩味。茲就理法方藥析解如下:

一、病機層次剖析
首診見痞滿、噯氣、泛酸,顯系肝胃不和;然舌胖暗、便溏、疲勞,已露脾虛濕蘊之象。路老明察"濕濁蘊滯"為本,"肝胃不和"為標,形成"土虛木乘"之局。夜間燥熱汗出非純陰虛,實乃濕郁化熱、少陽樞機不利所致,故脈見沉弦尺弱,提示病涉三焦氣化。

二、治法次第演進
1. 初診清疏並行:以青蒿、柴胡透達少陽,黃連、竹茹清膽和胃,佐太子參、薏苡仁健脾滲濕,體現"治肝可以安胃"(葉天士語)之旨。尤妙在用婆羅子、荷蘇梗芳香醒脾,契合"濕濁非芳香不化"(【臨證指南醫案】)之訓。

2. 二診轉柔養陰:見熱象減而陰傷顯(苔剝欠潤),即減辛燥之品,加石斛、棗仁養陰安神。銀柴胡代柴胡,取其"清虛熱而不傷正"(【本草正義】)之性,足見用藥如用兵。

3. 三診健脾固本:當標證緩解,立即轉投參、術、山藥健運中州,佐炮姜、草蔻溫中,暗合東垣"脾胃虛則九竅不通"之論。防風、木香升清降濁,深得"脾宜升則健"(【醫門法律】)三昧。

4. 四診酸甘化陰:針對胃陰虧虛(舌裂)及HP感染,用西洋參、麥冬益氣養陰,綠萼梅、玫瑰花疏肝不燥,更以生炙甘草同施,取"甘守津還"(吳鞠通語)之意。

三、用藥特色管窺
1. 動靜相宜:如鬱金配婆羅子,行氣而不破氣;炒三仙佐石斛,消補兼施。
2. 斡旋氣機:荷梗升清,枳實降濁,暗含"脾胃為氣機升降之樞"(黃元御語)的學術思想。
3. 防微杜漸:初診即用太子參預護脾胃,三診見便溏即投車前子分利止瀉,體現"治未病"思維。

四、臨證啟示
1. 老年病機特點:本案八旬患者呈現"虛實夾雜"之態,路老始終把握"疏肝不忘健脾,祛濕慎防傷陰"的原則,深合【內經】"年長則求之於府"之訓。
2. 微觀辨證結合:末診參考胃鏡結果調整治法,展現"辨病-辨證相結合"的現代中醫思維。

要之,此案層層遞進,法隨證變,堪稱"調肝和胃以治標,運脾化濕以固本"之典範,非深諳【內經】"升降出入"之奧義者不能為也。學者當於此處細味"圓機活法"之真諦。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