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471|回復: 2

[中医理论] 路志正:肝胃不和脾失运 圆机活法消痞满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5-8-7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病案】

    吴某,女,80岁,初诊。

    初诊(2013年12月31日):主诉痞满1月余,嗳气,泛酸,纳谷尚馨,口干,疲劳,夜间睡眠醒时汗出,身热,再难以入睡,大便1~2日1行,多不成形,小便调,舌体胖质暗有瘀斑,苔薄白,脉沉弦尺弱。

    辨证:湿浊蕴滞,肝胃不和。

    治法:芳香化浊,清胆和胃。

    处方:太子参12克,青蒿12克,柴胡10克,郁金12克,黄连8克,乌贼骨10克,瓦楞粉(包)15克,竹茹12克,姜半夏9克,婆罗子9克,荷苏梗(各)12克,炒薏苡仁20克,茯苓20克,炒枳实12克,甘草3克,生姜2片为引。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2014年1月7日):患者述服药后痞满、嗳气减半,已不泛酸,夜间燥热汗出,头部及下肢无汗,入睡难,口干不多饮,大便日1行,便质偏软,小便调,舌体胖质淡暗,苔薄欠润,根部剥脱,脉同前。

    处方:路志正先生见已收效,予上方加减:青蒿改为15 克,生姜改为1片,以银柴胡易柴胡、去乌贼骨、茯苓、薏苡仁,加丹参12克,炒枣仁18克,石斛15克以清虚热、养阴液、安心神。7剂水煎服,日1剂。

    三诊:服药后脘腹胀满改善,夜间燥热汗出减,寐后半夜睡眠轻浅,口干欲饮,近纳食馨,易疲劳,服润剂后,便溏、次数多,矢气多,小便黄,舌体胖大质淡暗,苔薄见润,脉细滑。

    辨证:脾虚失运,治宜健脾益气,温中止泻。

    处方:太子参15克,炒白术12克,炒山药12克,炒三仙(各)12克,茯苓12克,姜半夏9克,石斛12克,炮姜6克,草蔻仁(后下)5克,车前子(包煎)15克,广木香9克,防风6克,泽泻9克,炙甘草6克,黄连3克。10剂水煎服,日1剂。

    四诊:服上方后脘腹胀满改善,嗳气减缓,口干欲饮,夜间少饮,易疲劳,寐早醒,近因食绿豆粥、百合而胃脘不舒,影响睡眠,大便成形,小便调,舌质暗淡,苔薄,中有裂纹,脉细(胃镜检查示浅表性萎缩性胃炎,病理示轻度肠化,HP+)。

    治法:益气养阴,和胃降逆佐以酸甘化阴法治疗。

    处方:西洋参(先煎)8克,麦冬12克,石斛12克,功劳叶15克,炒山药15克,生谷麦芽(各)20克,瓦楞粉12克,婆罗子10克,绿萼莓9克,玫瑰花12克,建神曲(各)12克,佛手8克,生炙甘草(各)3克,生姜1片为引。10剂水煎服,日1剂。

    五诊:服上方后脘腹胀满明显减轻,纳增,偶见嗳气,口干欲饮,夜间少饮,疲劳感减轻,西医检查各项指标均正常,大小便调,舌质暗,有裂纹,脉沉细小滑。

    处方:原方去石斛、功劳叶,加枇杷叶12克,石见穿12克,再进14剂。

    后随访,诸证皆消。

    【按】:痞满多因外邪内陷、饮食所伤、情志失调或脾胃虚弱等导致中焦气机不利或虚气留滞、升降失常,而成胸腹间痞闷满胀不舒的一种自觉症状,患者感觉腹部(主要是胃脘部)痞塞不通,胀满难忍,但触及不到块物。

    本案乃湿浊蕴滞,肝胃不和、脾虚失运所致。患者年事已高,虚实夹杂,过施消导则易生他变。路志正先期施以芳香化浊,清胆和胃之法,痞满减半;二诊时,根据脉证,兼顾他证,灵活化裁,改加青蒿、银柴胡、丹参、炒枣仁、石斛,旨在清虚热、养阴液、安心神。疾病后期,患者变生他证,则以健脾益气、温中止泻、和胃降逆佐以酸甘化阴法图之,俾湿浊得化,肝胃调和,脾气健运,气机通畅,则痞满自消,诸证自除,其“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调理脾胃之思想跃然纸上,值得我辈借鉴。

菠萝吹雪 發表於 2025-6-21 03:12 | 顯示全部樓層
路志正先生治疗肝胃不和兼脾失运化案析义

路志正先生此案,以八旬高龄患者痞满为主证,贯穿湿浊蕴滞、肝胃失和、脾虚不运、气阴两伤四层病机转变,展现了"持中央而运四旁"的诊疗思路,尤重斡旋中焦气机之妙,堪为老年脾胃病辨治范本。

一、初诊辨证之精要
患者痞满伴嗳气泛酸、舌胖瘀斑、脉沉弦尺弱,显系肝胃不和为本,湿浊蕴滞为标。路老以青蒿、柴胡轻清透达肝胆郁热,配黄连、竹茹苦降胃火;更妙在荷苏梗同用,取苏梗宣肺疏肝、荷梗升清化湿,形成"肺-肝-胃"三焦气机调畅之势。佐以乌贼骨、瓦楞粉制酸而不敛邪,薏苡仁、茯苓渗湿兼护脾阳,体现"治中焦如衡"的用药艺术。

二、次诊转方之枢机
二诊燥热汗出、苔剥等阴伤之象显露,路老迅即调整策略:以银柴胡易柴胡,减生姜用量,加石斛、丹参养阴活血。此际保留青蒿增至15克,既清虚热又不伤阴,暗合叶桂"青蒿劫营分热"之旨。去茯苓、薏苡仁等渗利之品,防其助燥,反映"老年病如烛照风前,当随证更方"的临证智慧。

三、三诊治脾之深意
便溏、矢气、疲劳诸症凸显脾虚失运,路老转投参苓白术散化裁,尤重炮姜与草蔻仁的配伍:炮姜温中止泻,草蔻仁醒脾化湿,二者相得益彰。更佐车前子分利止泻,取"利小便实大便"之法,然配防风升清,木香调气,形成"升-降-运"立体治法,深得东垣脾胃学说精髓。

四、末诊养阴之权衡
面对胃阴亏耗兼萎缩性胃炎病理改变,路老以西洋参、麦冬、石斛甘凉濡润,却佐以玫瑰花、绿萼梅疏肝和胃,使滋阴不碍气机。更用生炙甘草各3克,既取生者清热解毒抗HP,又以炙者甘缓补中,体现"一药两用"之巧思。

结语
此案四诊环环相扣,始终把握"疏肝不忘健脾,化湿兼顾养阴"的原则。路老对老年脾胃病"虚实夹杂"特点的深刻认知,以及"方随证转"的圆机活法,启示后学:治痞满当以调和肝脾为要,而老年患者尤需重视气阴双补、刚柔相济的用药尺度。其辨证之精准、方药之灵动,实为国医大师临床心法之典范。
亀井絵里 發表於 2025-7-8 02:31 | 顯示全部樓層
路志正先生治疗肝胃不和兼脾失健运医案析义

路志正先生此案以"痞满"为主证,展现了从肝胃不和到脾虚失运的动态辨治过程,其圆机活法尤值玩味。兹就理法方药析解如下:

一、病机层次剖析
首诊见痞满、嗳气、泛酸,显系肝胃不和;然舌胖暗、便溏、疲劳,已露脾虚湿蕴之象。路老明察"湿浊蕴滞"为本,"肝胃不和"为标,形成"土虚木乘"之局。夜间燥热汗出非纯阴虚,实乃湿郁化热、少阳枢机不利所致,故脉见沉弦尺弱,提示病涉三焦气化。

二、治法次第演进
1. 初诊清疏并行:以青蒿、柴胡透达少阳,黄连、竹茹清胆和胃,佐太子参、薏苡仁健脾渗湿,体现"治肝可以安胃"(叶天士语)之旨。尤妙在用婆罗子、荷苏梗芳香醒脾,契合"湿浊非芳香不化"(《临证指南医案》)之训。

2. 二诊转柔养阴:见热象减而阴伤显(苔剥欠润),即减辛燥之品,加石斛、枣仁养阴安神。银柴胡代柴胡,取其"清虚热而不伤正"(《本草正义》)之性,足见用药如用兵。

3. 三诊健脾固本:当标证缓解,立即转投参、术、山药健运中州,佐炮姜、草蔻温中,暗合东垣"脾胃虚则九窍不通"之论。防风、木香升清降浊,深得"脾宜升则健"(《医门法律》)三昧。

4. 四诊酸甘化阴:针对胃阴亏虚(舌裂)及HP感染,用西洋参、麦冬益气养阴,绿萼梅、玫瑰花疏肝不燥,更以生炙甘草同施,取"甘守津还"(吴鞠通语)之意。

三、用药特色管窥
1. 动静相宜:如郁金配婆罗子,行气而不破气;炒三仙佐石斛,消补兼施。
2. 斡旋气机:荷梗升清,枳实降浊,暗含"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黄元御语)的学术思想。
3. 防微杜渐:初诊即用太子参预护脾胃,三诊见便溏即投车前子分利止泻,体现"治未病"思维。

四、临证启示
1. 老年病机特点:本案八旬患者呈现"虚实夹杂"之态,路老始终把握"疏肝不忘健脾,祛湿慎防伤阴"的原则,深合《内经》"年长则求之于府"之训。
2. 微观辨证结合:末诊参考胃镜结果调整治法,展现"辨病-辨证相结合"的现代中医思维。

要之,此案层层递进,法随证变,堪称"调肝和胃以治标,运脾化湿以固本"之典范,非深谙《内经》"升降出入"之奥义者不能为也。学者当于此处细味"圆机活法"之真谛。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