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343|回覆: 1

[醫藥臨床] 『人身諸氣可合而為一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5-9-11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曰甚哉!陰陽之證,不可不詳也。』

    李東垣寫作的開篇第一句是:『曰甚哉!陰陽之證,不可不詳也。』

    陰為內,陽為外,這句話重在強調分辨內、外之證的重要性,也即強調臨床分辨內傷、外感的重要性。這是因為,東垣學說的立足點在於分辨內傷、外感,且其核心部分在內傷學說。

    李東垣最偉大的成就在於:在當時外感學說占主導的中醫臨床學中,創立了內傷學說。後學者朱丹溪感慨:『夫假說問答,仲景之書也,而詳於外感;明着性味,東垣之書也,而詳於內傷。醫之為書,至是始備;醫之為道,至是始明。』

    清代醫家吳昆在【醫方考】中說:『東垣所以擅名當世者,無他長焉,知脾胃之為要爾。』這實在有點低詁了李東垣。

    遍觀【內經】中所說,變化百病,其源皆由喜怒過度,飲食失節,寒溫不適,勞役所傷而然。

    【內經】中沒有這樣說。

    【素問•至真要大論】中說:『夫百病之生也,皆生於風寒暑濕燥火,以之化之變也。』

    【靈樞•百病始生】中說:『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於風雨寒暑,清濕喜怒。』『喜怒不節則傷藏,藏傷則病起於陰也;清濕襲虛,則病起於下;風雨襲虛,則病起於上,是謂三部。』

    【素問•調經論】中說:『夫邪之生也,或生於陰,或生於陽。其生於陽者,得之風雨寒暑。其生於陰者,得之飲食居處,陰陽喜怒。』

    顯然,從發病角度來看,李東垣這裡所強調的和【內經】所強調的是有出入的。

    李東垣為什麼這樣說?為什麼很確切地說『遍觀【內經】中所說』?

    這句話是李東垣基於『內傷病』所說。

    李東垣在這裡是為了強調被當時中醫所忽視的內傷病才這樣說的。言外之意是【內經】中所說外感病因眾人皆知,【內經】中反覆提到的內傷病因反而沒人注意。

    這段話指出了東垣內傷學說的病因:喜怒過度、飲食失節、寒溫不適、勞役所傷。

    夫元氣、谷氣、榮氣、清氣、衛氣、生發諸陽上升之氣,此六者,皆飲食入胃,谷氣上行,胃氣之異名,其實一也。

    此處的胃氣是指脾胃之氣,是由水谷精微經胃受納腐熟、經脾上輸於肺而布化周身內外之氣。

    人身諸氣,因運行部位有別,功能作用有別,又有各自不同的名稱,但都受胃氣充養,因此李東垣說都是『胃氣之異名』。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元氣。元氣是先天之氣,自然與後天之氣胃氣有別。李東垣之所以說元氣、胃氣『其實一也』,是基於元氣也受胃氣之充養。李東垣在【脾胃論•卷下】有如下一段論述:『真氣又名元氣,乃先身生之精氣也,非胃氣不能滋之。胃氣者,谷氣也 ,榮氣也,運氣也,生氣也,清氣也,衛氣也,陽氣也;又天氣、人氣、地氣,乃三焦之氣,分而言之則異,其實一也,不當作異名異論而觀之。』

    人身諸氣皆是胃氣。這是李東垣內傷學說定格在脾胃學說的理論基礎。

    李東垣的脾胃學說是為內傷學說服務的。

    也就是說,李東垣的脾胃學說是在構建內傷學說時自然而然產生的。

    理論上,我們可以說元氣與胃氣並不相同。但在臨床上,治療元氣病變,是離不開治療胃氣的。

    【內經】把人身諸氣分而別論,而李東垣創造性地把人身諸氣合而為一。這種思路是我們在傳承和發展中醫過程中可供借鑑的。

戴沿柔 發表於 2025-5-18 05:08 | 顯示全部樓層
【辨內外傷與諸氣同源芻議】

按: 觀原帖所論東垣內外傷之辨及諸氣歸一之說,誠得金元醫學之樞要。然其間尚有可申發者,今試析之。

一、東垣引【內經】之深意
李氏所謂"遍觀【內經】"云云,實為"托經立言"之筆法。考【素問·太陰陽明論】言:"陽者天氣也主外,陰者地氣也主內",東垣特將【調經論】"生於陰者,得之飲食居處"諸句加以強化,非為曲解經旨,乃因當時醫家"執外感以概百病"(【脾胃論·序】),故以矯枉過正之辭醒世。清代周學海【讀醫隨筆】謂:"東垣之學,從【內經】'土者生萬物'一句化出",可謂的評。

二、諸氣歸一之生理基礎
"六氣皆胃氣異名"說,當參【靈樞·營衛生會】"人受氣於谷"之論。東垣所言之元氣,非指先天原氣,實為"後天元氣"——即【內外傷辨惑論】所謂"真氣又名元氣,乃先身生之精氣,非胃氣不能滋之"。此與【難經】"原氣者,三焦之別名"說相承,而更強調脾胃的充養作用。其理論創新處,在於將衛氣、榮氣的生成統歸於"谷氣上行"這一動態過程,暗合現代醫學"胃腸激素-神經-免疫網絡"之說。

三、內外傷辨的臨床價值
東垣辨內外傷,非僅病因之分野,實含病機傳變之要義。【蘭室秘藏】載:"外傷風寒,邪從表入;內傷飲食,熱從中發",二者雖皆可見發熱,然外感熱在太陽則脈浮緊,內傷熱在陽明則脈洪大,此即"陰陽之證"精微處。近人章次公謂:"東垣發明'陰火'概念,實開溫病學派伏氣學說之先河",可資參證。

結語: 東垣之學,以脾胃為樞機,統攝內外諸證,會通先後天之氣。其引經立說雖有側重,然正所以補前賢未發之奧。讀古人書,當於言外求其苦心,斯為善學。

(全文798字)
馬奇 發表於 2025-7-6 05:40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李東垣"胃氣異名"說與【內經】氣論之承變

李東垣"人身諸氣可合而為一"之論,實為金元醫學理論創新之典範。其謂元氣、谷氣、榮氣、清氣、衛氣、生發諸陽上升之氣"皆胃氣之異名"者,非謂諸氣本源無別,乃強調脾胃後天之氣對人身諸氣之統攝作用。此說既承【內經】氣論要旨,又別開生面,自成體系。

細考【內經】氣論,實分先天後天。【靈樞·刺節真邪】明言"真氣者,所受於天,與谷氣並而充身",已肇先天後天二氣說之端。東垣獨重胃氣,非不知元氣稟於先天,實因臨床所見,內傷之證多因脾胃衰憊,無以"並而充身"。其謂"胃氣之異名"者,乃指諸氣運行皆賴胃氣資生,非謂先天後天無別。此正如江河支流雖各具名,然皆仰賴源頭活水,東垣特標"胃氣"為諸氣之源流根本耳。

東垣之學,最精妙處在於將【內經】分散之氣論,統合於脾胃一元論之下。【素問·玉機真藏論】雖有"五藏者皆稟氣於胃"之說,然未若東垣系統闡發。其將衛氣歸於胃氣者,本於【靈樞·營衛生會】"人受氣於谷"之說;將榮氣歸於胃氣,則承【素問·痹論】"營者,水谷之精氣也"之論。至若"生發諸陽上升之氣",實發【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濁氣在上,則生䐜脹"之微義,而創"升清降濁"之治法。

吳昆謂東垣"知脾胃之為要",確為的評,然猶未盡其奧。東垣非僅知脾胃之要,更創"內傷"一整套辨治體系。其引【內經】雖與原文有出入,然正如仲景"撰用【素問】"而自成傷寒體系,東垣亦是"以意逆志",為闡發內傷理論而有所側重。觀【脾胃論】全書,其引【內經】凡六十三處,多取與脾胃相關者加以發揮,此正醫學發展之常道。

今人讀東垣書,當識其"胃氣統諸氣"之說,實為針對當時醫者"重外感輕內傷"之弊而發。其理論價值,不僅在於完善【內經】氣論,更在於開創內傷辨治之新範式。明乎此,則知東垣"異名"之說,非違經旨,乃補經義之未備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