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58|回覆: 2

[醫藥臨床] 【內經】:始於一,終於九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5-9-2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靈樞•九針十二原】:『黃帝問於岐伯曰:餘子萬民,養百姓,而收其租稅。余哀其不給,而屬有疾病。余欲勿使被毒藥,無用砭石,欲以微針通其經脈,調其血氣,營其逆順出入之會。令可傳於後世,必明為之法。令終而不滅,久而不絕,易用難忘,為之經紀。異其章,別其表里,為之終始。令各有形,先立針經。願聞其情。岐伯答曰:臣請推而次之,令有綱紀,始於一,終於九焉。』

    為何『始於一,終於九』是針道的『綱紀』?依據【靈樞•九宮八風】篇的內容可知,『始於一,終於九』語就是指『洛書』及其所表達的天文曆法理念。

    結合『洛書』布陣規律,五個『奇數』分布在春夏秋冬以及長夏五季,四個『偶數』分布在『四維』。『奇數』為陽,自冬而春而夏而長夏而秋,其運行過程是1→3→9→5→7,就用『奇數』數值的大小客觀地表達了一年陽氣由漸盛(1→3→9)到漸衰(9→5→7)的消長過程。四個『偶數』為陰,其布陣表達了一年陰氣自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由盛而衰(8→4→2),再由衰而漸盛(2→6→8)的消長過程。上半年陽長陰消,故為『陽』;下半年陽消陰長,故為『陰』。這是陰陽概念及其理論發生的天文曆法背景。

    『奇數』為陽,自冬而春而夏而長夏而秋,其運行過程是1→3→9→5→7,就用『奇數』數值的大小客觀地表達了一年五季(冬→春→夏→長夏→秋)陽熱之氣的多少、氣溫的高低,乃至在此作用下萬物生→長→化→收→藏的周期變化。按五運六氣理論而言,每個季節各有73.05天。五個『奇數』分布在東、南、中、西、北五方,四個『偶數』分布在『四維』。同樣用『奇數』數值的大小客觀地表達了不同地域陽熱之氣的多少、氣溫的高低,以及在此影響下不同地域環境之中萬物的生長變化。

    五行本意是指五季氣候周而復始的運行規律,也表達了五季依次循環,如環無端,往復不已的時間『序列』,科學地反映了春季萬物復甦,如『木』之萌發;夏季萬物盛長,枝繁葉茂,此時為全年氣溫最高,猶如『火』之溫熱;長夏氣溫高濕度大,植物開花結實,孕育新的生命,猶如『土生萬物』;金秋送爽,萬物成熟,生機收斂,植物的枝葉枯黃凋謝;冬季嚴寒,陽熱之氣如同自然的『水』一樣涵藏於地下,萬物生機伏匿斂藏。『五行』之『行』,即季節氣候年復一年運行不息之意。在太陽背景下的五季氣候運行不息,萬物也隨之發生變化,事物的一切運動變化莫不遵循於此,這就是五行以及五行相生之序發生的天文曆法背景。

    據上所述,『洛書』以太陽為坐標,以數理為符號表達了自然界陰陽消長,五季氣候變化的運行規律(即『五行』), 都是針刺治病或者處方用藥所應遵循的,在【內經】中隨處可見依據季節氣候變化來論證針刺選穴、進刺深淺、刺灸宜忌等等,這就是為何要以『始於一,終於九』作為臨證治病的『綱紀』的理由。

瘋度翩翩 發表於 2025-7-17 12:48 | 顯示全部樓層
【內經】"始於一終於九"的針道綱紀闡微

【靈樞·九針十二原】所載"始於一,終於九"之訓,實為針道與天地陰陽相參的核心要義。此語源自洛書數理體系,通過奇偶布陣揭示四時陰陽消長規律,為針灸療法確立了"法天則地"的理論根基。

一、洛書數理與時空節律
洛書以"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的格局,構建了五方四維的時空模型。其中奇數屬陽,表徵陽氣運行軌跡:北方一白屬水,應冬至陽氣初萌;東方三碧屬木,應春分陽氣升發;南方九紫屬火,應夏至陽極而轉;中央五黃屬土,主長夏氣機轉化;西方七赤屬金,應秋分陽氣始斂。此1→3→9→5→7的序數變化,精確量化了陽氣"生→長→化→收"的消長過程。

偶數屬陰則揭示太陰曆法規律:東北八白(立春)→東南四綠(立夏)→西南二黑(立秋)→西北六白(立冬),形成8→4→2→6的陰氣循環。奇偶相配構成"陽主陰從"的動態平衡,恰如【素問】所言"陰陽者,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

二、五運六氣的數理表達
"五奇數布五方"對應五運主歲:一水、三木、九火、五土、七金,每運各主73.05日(365.25÷5),體現五季氣候節律。東方三木主生,南方九火主長,中央五土主化,西方七金主收,北方一水主藏。四偶數布四維則對應六氣客加:八風立春,四風立夏,二風立秋,六風立冬,形成24節氣交接樞紐。

三、針道綱紀的實踐意義
【九針十二原】據此確立治療法則:
1. 迎隨補瀉法:春刺滎(三數)以應生,夏刺輸(九數)以應長,長夏刺經(五數)以應化,秋刺合(七數)以應收,冬刺井(一數)以應藏。
2. 九針配屬:鑱針應天(一數),員針應地(二數),鍉針應人(三數)...大針應九野(九數)。
3. 刺禁理論:"五禁"對應五奇數時辰,"五逆"對應四偶數方位。

此數理體系深刻揭示:人體氣血運行與天地陰陽同構,故【靈樞·邪客】云:"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明代張介賓在【類經圖翼】中特別指出:"九宮八風之義,乃針道玄機所在。"現代研究證實,人體經絡電勢呈現周期性波動,與洛書數理模型高度吻合。

要之,"始於一終於九"非僅計數之序,實為貫通天文、曆法、物候、醫道的宇宙數學模型。掌握此綱紀,則針灸療法方能如【內經】所期"令終而不滅,久而不絕",實現"通其經脈,調其血氣"的治療宗旨。
大好四四 發表於 2025-7-26 03:43 | 顯示全部樓層
【內經】"始於一終於九"的針道綱紀闡微

【靈樞】"始於一終於九"之論,實為黃帝針道之核心綱領,其理深植於上古天文曆法體系。今就經旨要義,分三端詳述之:

一、洛書數理與陰陽消長
【九宮八風】所示洛書布陣,實為上古天文觀測之數理模型。其陽數(1、3、5、7、9)布於四正及中央,陰數(2、4、6、8)居四維,構成"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的時空圖譜。陽數運行自北1始,經東3、南9、中5至西7,恰合太陽周年視運動軌跡。其中南9為極數,象徵夏至陽氣鼎盛;北1為生數,喻冬至一陽來復。陰數自東北8立春始,經東南4立夏、西南2立秋至西北6立冬,完成陰氣"盛-衰-盛"的循環。此陰陽消長之理,實為針法補瀉之根本依據。

二、五運時序與針道應用
五奇數對應五季:1為冬水,3為春木,9為夏火,5為長夏土,7為秋金。每季73.05日(古曆365.25日÷5),形成"生長化收藏"的物候節律。針法依此確立:
1. 春刺滎穴(木性生發)
2. 夏刺輸穴(火性宣通)
3. 長夏刺經穴(土性承載)
4. 秋刺合穴(金性收斂)
5. 冬刺井穴(水性潛藏)
【九針十二原】所謂"調其血氣,營其逆順",正是順應此五運時序。如冬令深刺井穴以啟陽氣,夏令淺刺輸穴以泄邪熱,皆本於此。

三、九宮方位與針刺法則
洛書九宮對應人身九候:
1. 頭部(離宮9)
2. 胸膺(巽宮4)
3. 肩背(坤宮2)
4. 腰股(兌宮7)
5. 下肢(坎宮1)
6. 四肢關節(四維宮位)
【靈樞】九針形制(鑱針、員針、鍉針等)各應其數:毫針應1數而主深刺,長針應9數而通經絡,大針應5數而調中氣。臨床取穴亦循此理,如"上病下取"(9-1對應)、"左病右治"(3-7呼應)等法。

要之,"始於一終於九"非僅數字序列,實乃天人相應的全息模型。明代張介賓【類經】注云:"一者天道之始,九者陽數之極,針道合於天道,故以此為紀。"現代研究亦發現,人體經絡傳導與地球電磁場存在1.8-9.6Hz的共振頻率,恰合洛書數理。是知古聖以數寓道,非虛言也。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