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938|回覆: 2

[中醫理論] 中醫醫案書寫八法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5-9-23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醫案,古稱『診籍』,又名『病案』、『脈案』。近賢章太炎曾曰:『中醫之成績,醫案最著。』『夫醫案皆根據病理,而治療之成績,亦中醫價值之真憑實據也。』成為歷代醫家臨床經驗及專長的真實記錄,亦為中醫學經典之補充,更是理論聯繫實際之橋梁,我們作為一名當代中醫人要學習前人之經驗,醫案則不可不讀。

    中醫醫案的書寫有多種形式,每讀前賢之醫案不僅能學到知識,其文采對我們也是一種精神享受,筆者揣一己之管見、宗前人之經驗、歸以八法、冀能對同仁在閱讀及工作時間中有所裨益。

【症狀辨治法】

    案例:右脅肋下作痛,引及肩部,胸悶納呆,口苦噯酸,急躁易怒,大便秘結,小溲深黃,苔黃膩,舌質嫩紅,脈弦數。乃肝膽濕熱蘊結,絡脈不和。治擬清利肝膽,化濕通絡。方選大柴胡湯加減。

    按:本案為一循序漸進的書寫方法,中規中矩,故適宜於初上臨床者。

【病機歸納法】

    案例:營陰虛,則氣火易升;肝木橫,則脾土受侮。腹滿頭暈,肝脾之病;耳鳴喉燥,虛火之愆,陰虛內熱,腎虛故腰痛。擬補陰潛陽、扶土抑木法。(【柳選】第166頁)

    方藥:六味地黃湯合炙龜板、沙苑子、黨參、杜仲、歸身、白芍、石決明。

    按:本方法難度較高,適於學識較淵博,臨床有一定經驗者;特點是簡明扼要,語言精練。膏方醫案亦都採用此法。

【承上啟下法】

    案例:前投祛風宣肺之法,頭痛頭脹,腰背酸痛均失,大便如前。惟仍有頭暈,微咳痰多,脈象寸微數,關尺和緩,苔白膩漸化。風邪雖減,但未盡徹,脾胃未和。再擬祛風宣肺,並調脾胃為治。

    按:本方法醫案中常見,常用於複診病人。

【夾敘夾議法】

    案例:素有痰飲咳嗽,今夏五月,曾經吐血,是肺受熱迫也。茲者六七日來,伏暑先蘊於內,涼風復襲於外,病起先寒慄而後大熱,熱勢有起伏。表之,汗不暢;清之,熱不退。所以然者、為痰飲阻於胸中,肺胃失其宣達故也。夫舌色底絳,而望之黏膩,獨舌心之苔,白厚如豆大者一瓣,此即伏暑夾痰飲之證,而況氣急痰嘶乎!據云,26日便泄數次,至今大便不通,按腹板窒,卻不硬痛,小水先前紅濁,今則但赤不渾,此乃濕熱痰濁聚於胸中,因肺金失降,不能下達膀胱,故濕濁不從下注,而反上逆為痰氣喘嗘之症也。病機在是,病之兇險亦在是。當從此理會,滌痰濕熱,降氣清肺,乃方中必需之事,但清肅上焦,尤為要務耳。

    方藥:葶藶子、枳實、鬱金、杏仁、羚羊角、川貝、膽南星、連翹、赤茯苓、竹瀝、薑汁、枇杷葉、滾痰丸(包煎)

    按:本方法適於病情較錯綜複雜者,該案敘述病因病機,歷歷如繪,前賢辨證之精細,由此可見一斑。

【引據辨治法】

    案例:丹溪謂五淋證濕熱阻竅居多。3年前曾有足病,日前舉發。竟有血塊窒塞,尿時大痛不能溺出,良由房事強忍、而致敗精離位,釀生濕濁瘀腐,阻塞竅道。且少腹堅滿,大便秘澀,髒氣無權,腑氣不用。考頻湖發明篇中有外甥柳喬之病,與此適符、今仿其義、參入朱南陽法。方宗豬苓湯合滋腎通關散,不效,代抵當湯主之。

    按:本方法是一引經據典式的表達,在辨證和治療上引用前人之經驗,可適當參考應用。

【切脈辨治法】

    案例:脈來濡數,濡為濕,數為熱,濕與熱合,蘊蒸氣分,於是氣機不大,三焦不宣,身熱不暢,小溲不利,頭額獨熱,心胸痞悶,舌苔白膩,底絳尖紅,種種皆濕遏熱伏之徵,顯系邪蘊於中,不能外達,擬以梔豉上下宣洩之。翼其三焦宣暢,未識得奏微功否。

    按:本法在右醫案中亦常見,前人對脈理之重視及體驗,非我輩所能及也。

【症狀分類法】

    案例:胸悶噯氣頻頻,咽如梅核阻塞,但進食如常;此肝鬱氣痰上逆,和降失司所致;兩脅撐痛,發怒尤甚,此肝鬱不暢、橫逆竄絡所致;尤以近日來腹痛欲瀉、腸鳴不休,乃肝木犯脾,肝脾不和使然;舌苔薄膩、脈細弦。綜上症情,肝為剛髒,喜達惡郁,疏泄失常。郁於上則喉似物梗,郁於中則腹痛欲泄,郁於本髒則二脅脹痛也。

    按:本方法適於病因相同而症狀繁多者。條分類析,系執簡馭繁之法。

【中西結合辨治法】

    案例:以往曾患肺結核,經治療已穩定。近數日來,經常胃痛善飢,曾在市中醫院經胃鏡檢查提示為:胃小彎潰瘍。十二指腸球部潰瘍。

    症見:胃脘疼痛,食後二小時為甚,得食則痛緩,消谷善飢,年來增劇;形體為之贏瘦,苔薄,舌質紅,脈細弦。此脾虛氣滯,陰虛胃熱之『飢疝』也,治擬調脾補中、養陰清胃。

    按:本方法常見於現代醫案中。亦足現門診臨床中常用的書寫格式。

    以上八法,定不能涵蓋醫案書寫之全部,祖國醫學之診籍,可謂汗牛充棟,精彩紛呈。翼望同仁們在閱讀中加深理解,學以致用,亦不難觸類旁通也。

白定 發表於 2025-6-25 06:25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中醫醫案書寫八法之學術價值與臨證要義】

醫案之學,實為中醫學術之圭臬。章太炎先生"中醫之成績,醫案最著"之論,誠非虛言。今觀所述八法,深契中醫辨證論治之精髓,余不揣淺陋,試為闡發其要。

症狀辨治法乃醫案之基柢。【內經】云:"謹守病機,各司其屬。"此案從右脅痛引肩胛,至脈弦數,條分縷析,正合【傷寒論】"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之旨。大柴胡湯之選用,尤見少陽陽明合病之機要,誠為初學之津梁。然須注意者,症狀羅列當如張仲景"但見一證便是"之嚴謹,非徒堆砌而已。

病機歸納法最見功力。柳寶詒此案以"營陰虛則氣火易升"為綱,將腹滿頭暈諸症統攝於肝脾腎三經,深得【臨證指南醫案】"治病必求其本"之奧義。其用藥法度,六味地黃湯培本,佐以龜板、石決明潛陽,更兼歸、芍調肝,實開後世"育陰潛陽"法門。此法非貫通【內經】病機十九條者不能為。

承上啟下法尤顯中醫辨證之動態。案中"風邪雖減未盡徹"一語,暗合【溫病條辨】"治上焦如羽"之要,既肯定前效,又指明傳變。吳鞠通云:"溫病之治,法當循序。"此案示人須掌握疾病發展之樞機,與【傷寒論】壞病轉方之理一脈相承。

至若夾敘夾議法,乃醫案之至高境界。此案剖析"舌心白厚如豆大者一瓣",直指痰飲挾暑之本質,與葉天士"必驗之於舌"之訓若合符節。其論濕熱痰濁上逆之機,闡發"肺失肅降"之變,實發【丹溪心法】"百病多由痰作祟"之微義。此等案語,非學貫傷寒溫病者不能道。

其餘四法雖未詳述,然要皆不離"辨證論治"之核心。昔年周學海【讀醫隨筆】有云:"醫案乃臨證之實錄,非工於文者所能偽為。"今觀此八法,上承【名醫類案】之遺緒,下啟現代病案規範之先聲,既存古法之粹,又開新用之途。

吾輩研習醫案,當如徐靈胎【洄溪醫案】所示:"每案必究其理之所以然。"若能於此八法沉潛反覆,則不僅得診療之規矩,更可悟中醫辨證之玄機。醫道之傳,其在斯乎?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25-7-5 18:40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中醫醫案書寫八法之學術價值與臨證要義】

醫案之學,實為中醫傳承之命脈。昔太炎先生"中醫之成績,醫案最著"之論,誠為的評。今觀所述八法,深契中醫辨證論治之精髓,試為闡發其學術要義。

一、症狀辨治法乃築基之功
此法定症求因,循標探本,最合【內經】"謹守病機"之訓。所示肝膽濕熱案,其症候群排列暗合張仲景"但見一證便是"之旨。大柴胡湯之選用,既承【傷寒論】"按之心下滿痛者,此為實也"之教,又得後世"肝膽相表里"之說。初學者當從此入手,培養"症-證-法-方"的辨證思維鏈條。

二、病機歸納法見上工境界
柳寶詒此案深得"治病必求於本"之奧義。其病機分析層層遞進:先明"營陰虛則氣火易升"之體,再辨"肝木橫則脾土受侮"之變,終成"陰虛內熱,腎虛腰痛"之局。六味地黃湯為底,佐以介類潛陽、甘溫實脾,正合葉天士"上下交損,當治其中"之妙。此非洞悉臟腑生克關係者不能為。

三、承上啟下法顯動態辨證
此法深諳【傷寒論】"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的辨證精髓。其價值在於:1)體現疾病傳變規律;2)彰顯"效不更方"與"證變法亦變"的臨證智慧;3)示範四診合參的持續運用。所述案例中"苔白膩漸化"而"寸脈微數"的細節捕捉,正是王孟英所謂"辨證之精微,在毫釐之間"的體現。

四、夾敘夾議法合醫文雙妙
此案熔醫理、文理於一爐,其特色有三:1)病史溯源與現症分析相參,暗合"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2)舌診剖析入微,白苔如豆之辨,深得周學海"舌診心法";3)病機闡發與預後判斷並重,展現"見微知著"的功夫。其"清肅上焦尤為要務"之斷,直承吳鞠通"治上焦如羽"之訓。

要之,醫案八法實為辨證思維之外化。症狀辨治如工筆描摹,病機歸納似寫意傳神,承上啟下類章回小說,夾敘夾議同醫話隨筆。學者當以【名醫類案】【續名醫類案】為經,以各家醫案為緯,揣摩其辨證眼目,體會其處方機杼。若能於八法中得其三昧,則臨證之際,自能"觀其脈證,知犯何逆",而達"隨證治之"的圓機活法之境。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