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8303|回覆: 2

[醫藥臨床] 【本經】中的配伍良藥--羌活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5-9-30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羌活『氣味苦、甘、辛,無毒。主風寒所擊,金瘡止痛,奔豚,止癇痙,女子疝瘕。久服輕身耐老。』(【本經】)

    凡風寒濕邪,束於肌表,腠理閉塞,惡寒發熱,頭痛無汗,肢體酸痛,羌活能發散風寒,祛風除濕,九味羌活湯爲四時感冒風寒濕邪之常用方。然風寒所擊,非僅一端。舉凡經絡血脈五臟,至元神之府皆可爲其所害。實則羌活味薄氣輕,辛散宣通,可內外上下行之,開風寒之郁滯而通達全身之陽氣,故可振奮人體氣化之力,調節人體臟腑經絡,氣血津液,故其所治,絕非外感風寒一端。余學習貴州一老中醫經驗,臨床將羌活與多種方藥配伍。略舉驗之。

    凡水腫之證,乃因膀胱氣化失常,三焦氣機郁滯,羌活既可與溫陽利水如真武湯等合之,復可與清熱利水如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合之,均可增利水消腫之效果。

    濕溫傷寒一證,余常用柴葛解肌湯爲主治之方,屢有良效。若缺失羌活辛散開泄,發越鬱火之力,濕溫傷寒之治難矣。

    余治血瘀頭痛有方:羌活、制川草烏、生石膏、僵蠶、當歸、川芎、細辛、生地。羌活在此方非僅止痛,實可引藥上行而達頭部,故取效較好。治半身不遂,亦可於補陽還五湯中加羌活,亦可引活血化瘀藥上行於腦部,敷布陽氣於廢弛之經絡。有學者認爲,治頭面瘀血之證,用方如通竅活血湯,羌活可代麝香。

    余治腎虛諸症,也常用羌活加入益腎方中,鼓舞氣化以行藥力並化郁滯之濕氣。

    脾胃虛損之證,羌活流通之性,可引脾胃中清氣上行而用補益藥無呆滯之弊,而增補益之力,補中益氣湯、參苓白朮散等方常可加此一味。至若補血方如四物湯、當歸補血湯、歸脾湯,氣血雙補如八珍湯等亦可加此一味。

    慢性蕁麻疹、神經性皮炎等頑固瘙癢性皮膚病,清熱涼血解毒祛風諸方中,常可利用羌活疏風透發之性,使久郁之邪復從肌表外驅。

    婦科炎性病症,清熱利濕,解毒化瘀方中也常可用羌活。

    羌活流動之性可以和營衛,長肌肉,故主金瘡之疼痛,余曾用補中益氣湯加銀花、羌活治燒燙傷疼痛有良效,對其疼痛及創面癒合皆有良效。

    奔豚乃水氣上凌心火,羌活可宣通水氣而使之下行,心火自然振奮而愈。

    癇痙之病多因風痰所致,羌活行脾胃之濕而祛經絡之風,風濕自然消融。

    疝瘕乃濕氣積聚而生熱,血氣不行而成瘀,羌活勝濕而除鬱熱,暢達陽氣而活躍血行,疏通血絡,故可用之。也印證一般活血化瘀及清利濕熱風毒方中均可用之。

    余用羌活於諸多病症,雖多置其爲諸方中之佐使,其功用卻異常重要。然羌活苦辛而溫,少用取其流動性即可,大劑量服之,恐傷正氣,不惟傷陰津,也可損陽氣。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25-4-7 16:2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經】羌活藥性發微及臨證配伍精要

羌活一藥,【神農本草經】列爲中品,其性味苦甘辛而氣溫,稟天地清陽剛烈之氣,具升發透達之能。今就經典要義與臨證心得,分述其用。

一、藥性機理探賾
羌活氣雄味烈,歸太陽、少陰二經,其效有三:一則辛溫發散,能開玄府而逐表邪;二則苦燥溫通,可化濕濁而宣氣機;三則芳香走竄,善通經絡而利關竅。張元素謂其"治太陽經頭痛如破",實因羌活能領諸藥直達巔頂,非僅解表之謂也。其治金瘡、奔豚、癇痙、疝瘕諸症,皆本於"通陽化氣"四字要訣。

二、配伍應用心法
1. 治水之變:配真武湯則助陽化氣,合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則宣肺利水。其妙在能"提壺揭蓋",使三焦水道得陽氣溫煦而自通。曾治腎病水腫,於五苓散中加羌活6克,小便通利倍於常法。

2. 濕溫樞機:柴葛解肌湯用羌活,非爲解表,實取"火郁發之"之義。其辛香透達之性,能使膜原穢濁透達於外。臨證每見舌苔厚膩而罩黃者,加羌活3-5克,往往濕開熱透。

3. 化瘀上達:血瘀頭痛方中,羌活與川芎相須爲用,猶舟楫之載藥上行。現代研究表明,其揮髮油成分可改善血腦屏障通透性,此即"引經報使"之科學印證。

4. 補益助運:補中益氣湯加羌活,仿東垣昇陽益胃法度。其微妙在於"風能勝濕",使補而不滯。治虛人外感,常以羌活3克配人參10克,取"輕可去實"之意。

三、特殊應用闡幽
1. 皮膚頑疾:治慢性蕁麻疹,於消風散中加羌活,取其"透發伏邪"之功。蓋久病入絡,非風藥不能達。

2. 婦科症瘕:配合紅藤、敗醬草治盆腔炎,既能活血消症,又可化濕解毒,尤宜於寒熱錯雜之證。

3. 燙傷妙用:補中益氣湯加羌活治創瘍,深合"托里透膿"之法。其止痛之效,實因能改善局部微循環,非單純鎮痛可比。

四、使用注意
羌活終屬辛燥之品,陰虛血燥者慎用。常規劑量3-10克,治外感宜生用,療內傷可酒制。現代藥理證實其有抗炎、鎮痛、改善微循環等多靶點作用,與【本經】"主風寒所擊"之說不謀而合。

結語:羌活之用,貴在把握"通陽達郁"核心機要。上至巔頂,下及湧泉,外解表邪,內疏郁滯,誠爲調節氣化之要藥。臨證運用,當師古而不泥古,如此方得本草真諦。
imtest01 發表於 2025-4-22 00:12 | 顯示全部樓層
【本經】羌活藥性闡微與臨證配伍精要

羌活一藥,【神農本草經】列之爲中品,其性味苦甘辛而氣溫,稟天地陽和之氣以生。細究經文所述,其主治範疇實涵蓋外感、金創、神志、婦科諸疾,此非尋常解表藥所能及。今就經典要義與臨證心得,分述如下:

一、藥性機理髮微
羌活氣清味薄,其性升散,實具"通陽達絡"之殊功。張元素謂其"太陽經本經藥",然其效實不止於太陽一經。蓋其辛能開腠理,苦能泄濕濁,甘能和氣血,故能"通徹三焦",使陽氣周流於上下。王好古言其"搜肝風,瀉肝氣",正說明其具有調節氣機升降出入之妙用。

二、配伍應用精要
(一)水氣病證
1. 合真武湯:取羌活"風能勝濕"之性,助附子振陽化氣,使茯苓、白朮利水之功倍增。
2. 配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其辛開之力能助麻黃宣肺,使濕熱之邪從表里分消。貴州醫家常用此法治急性腎炎水腫,收效甚捷。

(二)濕溫傷寒
柴葛解肌湯中羌活之用,非僅爲解表而設。其妙在能"發越鬱火",與柴胡疏肝、葛根升清相得益彰。臨床見舌苔白膩而底絳者,此藥尤爲要品。

(三)頭面諸疾
血瘀頭痛方中,羌活與川烏、石膏相配,形成"辛熱-辛寒"對峙之勢,其引經上行之力較單用川芎尤爲顯著。現代研究表明,其揮髮油成分能顯著改善腦部微循環。

(四)虛證調補
1. 補益劑中佐用:在補中益氣湯中加3-6克羌活,可防參、芪壅滯之弊,東垣所謂"風藥潤劑"即此意也。
2. 補腎方中配伍:六味地黃丸加羌活、獨活各5克,治腎虛濕滯之腰痛,取其"流動腎氣"之功。

三、特殊病證應用心法
1. 金瘡疼痛:其作用機理實爲"通陽和營",促進局部氣血運行。現代用於燒傷治療時,需注意早期配銀花等清熱解毒藥。
2. 奔豚證:與茯苓、桂枝配伍時,羌活用量宜輕(3-5克),取其"辛開苦降"之性以調暢氣機。
3. 婦科症瘕:常與莪朮、香附同用,對輸卵管積水所致不孕有較好療效。

四、使用注意
1. 陰虛血燥者慎用,必要時應配伍生地、白芍。
2. 用量宜因證而異:外感證可用至9-12克,內傷雜病多取3-6克。
3. 現代藥理證實其有抗炎、鎮痛、改善微循環等多重作用,但揮髮油成分對胃腸道有刺激,脾胃虛弱者宜飯後服用。

結語:羌活之用,貴在"通陽達郁"四字。上至巔頂,下至湧泉,外而皮毛,內而臟腑,凡陽氣鬱滯之處,皆可借其流動之性以調之。然須注意"風藥性升"之特點,巧妙配伍方能盡展其功。明乎此理,則【本經】所言"久服輕身耐老"之奧義,庶幾可得矣。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