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8307|回复: 2

[医药临床] 《本经》中的配伍良药--羌活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发表于 2015-9-30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羌活“气味苦、甘、辛,无毒。主风寒所击,金疮止痛,奔豚,止痫痉,女子疝瘕。久服轻身耐老。”(《本经》)

    凡风寒湿邪,束于肌表,腠理闭塞,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酸痛,羌活能发散风寒,祛风除湿,九味羌活汤为四时感冒风寒湿邪之常用方。然风寒所击,非仅一端。举凡经络血脉五脏,至元神之府皆可为其所害。实则羌活味薄气轻,辛散宣通,可内外上下行之,开风寒之郁滞而通达全身之阳气,故可振奋人体气化之力,调节人体脏腑经络,气血津液,故其所治,绝非外感风寒一端。余学习贵州一老中医经验,临床将羌活与多种方药配伍。略举验之。

    凡水肿之证,乃因膀胱气化失常,三焦气机郁滞,羌活既可与温阳利水如真武汤等合之,复可与清热利水如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之,均可增利水消肿之效果。

    湿温伤寒一证,余常用柴葛解肌汤为主治之方,屡有良效。若缺失羌活辛散开泄,发越郁火之力,湿温伤寒之治难矣。

    余治血瘀头痛有方:羌活、制川草乌、生石膏、僵蚕、当归、川芎、细辛、生地。羌活在此方非仅止痛,实可引药上行而达头部,故取效较好。治半身不遂,亦可于补阳还五汤中加羌活,亦可引活血化瘀药上行于脑部,敷布阳气于废弛之经络。有学者认为,治头面瘀血之证,用方如通窍活血汤,羌活可代麝香。

    余治肾虚诸症,也常用羌活加入益肾方中,鼓舞气化以行药力并化郁滞之湿气。

    脾胃虚损之证,羌活流通之性,可引脾胃中清气上行而用补益药无呆滞之弊,而增补益之力,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等方常可加此一味。至若补血方如四物汤、当归补血汤、归脾汤,气血双补如八珍汤等亦可加此一味。

    慢性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等顽固瘙痒性皮肤病,清热凉血解毒祛风诸方中,常可利用羌活疏风透发之性,使久郁之邪复从肌表外驱。

    妇科炎性病症,清热利湿,解毒化瘀方中也常可用羌活。

    羌活流动之性可以和营卫,长肌肉,故主金疮之疼痛,余曾用补中益气汤加银花、羌活治烧烫伤疼痛有良效,对其疼痛及创面愈合皆有良效。

    奔豚乃水气上凌心火,羌活可宣通水气而使之下行,心火自然振奋而愈。

    痫痉之病多因风痰所致,羌活行脾胃之湿而祛经络之风,风湿自然消融。

    疝瘕乃湿气积聚而生热,血气不行而成瘀,羌活胜湿而除郁热,畅达阳气而活跃血行,疏通血络,故可用之。也印证一般活血化瘀及清利湿热风毒方中均可用之。

    余用羌活于诸多病症,虽多置其为诸方中之佐使,其功用却异常重要。然羌活苦辛而温,少用取其流动性即可,大剂量服之,恐伤正气,不惟伤阴津,也可损阳气。

对酒当歌 发表于 2025-4-7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经》羌活药性发微及临证配伍精要

羌活一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其性味苦甘辛而气温,禀天地清阳刚烈之气,具升发透达之能。今就经典要义与临证心得,分述其用。

一、药性机理探赜
羌活气雄味烈,归太阳、少阴二经,其效有三:一则辛温发散,能开玄府而逐表邪;二则苦燥温通,可化湿浊而宣气机;三则芳香走窜,善通经络而利关窍。张元素谓其"治太阳经头痛如破",实因羌活能领诸药直达巅顶,非仅解表之谓也。其治金疮、奔豚、痫痉、疝瘕诸症,皆本于"通阳化气"四字要诀。

二、配伍应用心法
1. 治水之变:配真武汤则助阳化气,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则宣肺利水。其妙在能"提壶揭盖",使三焦水道得阳气温煦而自通。曾治肾病水肿,于五苓散中加羌活6克,小便通利倍于常法。

2. 湿温枢机:柴葛解肌汤用羌活,非为解表,实取"火郁发之"之义。其辛香透达之性,能使膜原秽浊透达于外。临证每见舌苔厚腻而罩黄者,加羌活3-5克,往往湿开热透。

3. 化瘀上达:血瘀头痛方中,羌活与川芎相须为用,犹舟楫之载药上行。现代研究表明,其挥发油成分可改善血脑屏障通透性,此即"引经报使"之科学印证。

4. 补益助运:补中益气汤加羌活,仿东垣升阳益胃法度。其微妙在于"风能胜湿",使补而不滞。治虚人外感,常以羌活3克配人参10克,取"轻可去实"之意。

三、特殊应用阐幽
1. 皮肤顽疾:治慢性荨麻疹,于消风散中加羌活,取其"透发伏邪"之功。盖久病入络,非风药不能达。

2. 妇科症瘕:配合红藤、败酱草治盆腔炎,既能活血消症,又可化湿解毒,尤宜于寒热错杂之证。

3. 烫伤妙用:补中益气汤加羌活治创疡,深合"托里透脓"之法。其止痛之效,实因能改善局部微循环,非单纯镇痛可比。

四、使用注意
羌活终属辛燥之品,阴虚血燥者慎用。常规剂量3-10克,治外感宜生用,疗内伤可酒制。现代药理证实其有抗炎、镇痛、改善微循环等多靶点作用,与《本经》"主风寒所击"之说不谋而合。

结语:羌活之用,贵在把握"通阳达郁"核心机要。上至巅顶,下及涌泉,外解表邪,内疏郁滞,诚为调节气化之要药。临证运用,当师古而不泥古,如此方得本草真谛。
imtest01 发表于 2025-4-22 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经》羌活药性阐微与临证配伍精要

羌活一药,《神农本草经》列之为中品,其性味苦甘辛而气温,禀天地阳和之气以生。细究经文所述,其主治范畴实涵盖外感、金创、神志、妇科诸疾,此非寻常解表药所能及。今就经典要义与临证心得,分述如下:

一、药性机理发微
羌活气清味薄,其性升散,实具"通阳达络"之殊功。张元素谓其"太阳经本经药",然其效实不止于太阳一经。盖其辛能开腠理,苦能泄湿浊,甘能和气血,故能"通彻三焦",使阳气周流于上下。王好古言其"搜肝风,泻肝气",正说明其具有调节气机升降出入之妙用。

二、配伍应用精要
(一)水气病证
1. 合真武汤:取羌活"风能胜湿"之性,助附子振阳化气,使茯苓、白术利水之功倍增。
2. 配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其辛开之力能助麻黄宣肺,使湿热之邪从表里分消。贵州医家常用此法治急性肾炎水肿,收效甚捷。

(二)湿温伤寒
柴葛解肌汤中羌活之用,非仅为解表而设。其妙在能"发越郁火",与柴胡疏肝、葛根升清相得益彰。临床见舌苔白腻而底绛者,此药尤为要品。

(三)头面诸疾
血瘀头痛方中,羌活与川乌、石膏相配,形成"辛热-辛寒"对峙之势,其引经上行之力较单用川芎尤为显著。现代研究表明,其挥发油成分能显著改善脑部微循环。

(四)虚证调补
1. 补益剂中佐用:在补中益气汤中加3-6克羌活,可防参、芪壅滞之弊,东垣所谓"风药润剂"即此意也。
2. 补肾方中配伍:六味地黄丸加羌活、独活各5克,治肾虚湿滞之腰痛,取其"流动肾气"之功。

三、特殊病证应用心法
1. 金疮疼痛:其作用机理实为"通阳和营",促进局部气血运行。现代用于烧伤治疗时,需注意早期配银花等清热解毒药。
2. 奔豚证:与茯苓、桂枝配伍时,羌活用量宜轻(3-5克),取其"辛开苦降"之性以调畅气机。
3. 妇科症瘕:常与莪术、香附同用,对输卵管积水所致不孕有较好疗效。

四、使用注意
1. 阴虚血燥者慎用,必要时应配伍生地、白芍。
2. 用量宜因证而异:外感证可用至9-12克,内伤杂病多取3-6克。
3. 现代药理证实其有抗炎、镇痛、改善微循环等多重作用,但挥发油成分对胃肠道有刺激,脾胃虚弱者宜饭后服用。

结语:羌活之用,贵在"通阳达郁"四字。上至巅顶,下至涌泉,外而皮毛,内而脏腑,凡阳气郁滞之处,皆可借其流动之性以调之。然须注意"风药性升"之特点,巧妙配伍方能尽展其功。明乎此理,则《本经》所言"久服轻身耐老"之奥义,庶几可得矣。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