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833|回復: 1

[中医理论] 健脾补肾从本图 温调冲任止带下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5-7-22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女性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味异常,或伴全身或局部症状者,称带下病。正常带下乃为肾气充盛,脾气健运,有任、带所约束而润泽于阴户的一种无色、质粘、无臭的液体,其量不多。国医大师路志正治疗此病,治法井然,用药灵活,兹举例如下。

    孙某,女,47岁,2014年5月31日

    【初诊】:患者于4~5年前开始白带色黄有味,月经先期,一般提前1周左右,量色正常,伴全身畏寒,四肢不温,夜寐梦多,入睡困难,眠浅易醒,畏光恐声,急躁易怒,性格内向,纳可,大便1日1~2次,小便调,伴有全身乏力,腰膝酸软,患者有花粉过敏史,望其形体适中,目窠发暗,舌胖大有齿痕,质暗淡,苔薄黄腻水滑,脉沉细小弦滑。

    辨证:肝郁脾(肾)虚,冲任不调。

    治法:益气运脾,温胆宁神,温经止带。

    方药:五爪龙30克,西洋参(先煎)8克,功劳叶15克,炒苍术15克,炒白术12克,炒杏仁9克,炒薏苡仁30克,炒山药15克,炒白芍12克,姜半夏12克,炒枣仁30克,芡实15克,车前子(包煎)15克,生龙牡(各)30克,生姜1片为引。14剂水煎服,日1剂。

    茶饮方:小麦30克,绿萼梅8克,玫瑰花6克,白茅根15克,小蓟10克,夜交藤15克,甘草3克。7剂代茶饮,2日1剂。

    【二诊】:带下量多,清晰色白,略有腥臭,月经先期,经期乏力,腰腹疼痛,畏寒如故,得衣则舒,手足不温,不及肘膝,夜寐不安,入睡困难,兼有烘热汗出,疲乏无力,纳可,不耐凉食,二便调,困倦,舌胖大边有齿痕,质淡红,苔少有裂纹,脉沉细,左细弦小数,重按有力。

    路志正见上方效果不佳,遂以健脾和胃,调理冲任为主治疗。

    方药:五爪龙30克,西洋参(先煎)8克,炒白术12克,炒苍术15克,炒山药15克,桂白芍15克,炒杏仁9克,炒薏苡仁30克,当归12克,川芎9克,盐知母12克,盐黄柏6克,土茯苓30克,车前子(包煎)15克,炮姜8克,乌药6克,醋元胡12克,川楝子10克,生龙牡(各)30克,生姜2片为引,14剂水煎服,日1剂。

    上茶饮方继服7剂。

    【三诊】:患者述服药后带下量减,腥臭减轻,月经先期,经期乏力,腰腹痛,畏寒如故,四肢不温,夜寐入睡困难,眠浅易醒,夜间烘热汗出,时有自汗,甚则如水淋漓,以头部及上半身为主,全身乏力,倦怠嗜卧,腰膝酸软,食欲可,脘腹和,二便调,舌胖大边有齿痕,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弦小数,重按有力。

    处方:前方去川芎、炮姜、乌药;加仙灵脾15克、仙茅12克、桂枝皮12克、怀牛膝12克,五爪龙改为40克,桂白芍改为18克,盐知母改为10克,盐黄柏改为10克。14剂水煎服,日1剂。

    上茶饮方继服7剂。

    【四诊】:患者述服药后带下量明显减少,腥臭减轻,畏寒及四肢不温减,已能入睡,夜间烘热汗出,自汗症状消失,全身气力渐增,倦怠嗜卧,腰膝酸软好转,食欲可,脘腹和,二便调,月经先期,经期乏力,腰腹痛。舌胖大边有少许齿痕,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弦小数,重按有力。效不更方,守方再进14剂,诸证告愈。

    【按】:带下病主要由于脾虚失运,肾阳虚乏、肾气失固或湿热蕴结导致湿邪影响任、带二脉,以致带脉失约、任脉不固所致。

    本案脾肾阳虚兼证较多,同时伴有阴虚证候,路志正始则以益气运脾,温胆宁神,温经止带之法治疗效果不佳。遂审时度势,以健脾和胃,调理冲任辅以温经散寒为治。见效后,又灵活化裁,伍以温阳补肾之品(仙灵脾、仙茅、桂枝皮、怀牛膝 )治之,同时伍以滋阴降火之剂(盐知母、盐黄柏),旨在温补肾阳,调和阴阳,使肾阳得补,引火归元,温煦有权,则寒散寐安,热除汗止。

    纵观全案,寒热夹杂,脾肾两虚,肝气郁滞,任带失束,病情复杂。路志正法以健脾并补肾共伍,疏肝与温胆同行,温阳同滋阴合用,调经和止带并施,俾脾气健运,肾气温煦,肝气条达,任带固摄,则经调带止,诸证告瘥。

江决 發表於 2025-4-23 21:18 | 顯示全部樓層
《从路志正治带下病案探脾肾同调之法要》

案析:观路氏此案,治带下病深得"治带必调任督,调任督需固脾肾"之旨。患者年届七七,天癸将竭,肾气已虚,复见肝郁乘脾,湿浊下注,形成本虚标实、寒热错杂之候。初诊以温胆宁神佐健脾化湿,然二诊带下转白而腥臭不减,此乃辨证之精微处——路公敏锐察觉前法未直中病本,遂转以健脾固肾、调和冲任为主,佐以疏肝清热,体现了"病机转寰则方药随之"的活法。

治法探赜:
1. 健脾为基:方中五爪龙、二术、山药等药相伍,暗合"治湿不理脾,非其治也"之训。脾失健运则湿浊下注,故路公始终以运脾为轴,尤妙在炒杏仁、炒薏苡仁的配伍,取"轻苦微辛醒脾"之效,较之燥湿峻剂更合"脾喜燥而恶滞"之性。

2. 温肾为要:二诊增入炮姜、乌药,看似温中,实寓"少火生气"之意。患者畏寒肢冷不及肘膝,此非纯阳虚证,乃肾阳不能蒸腾脾阳之象,故不用桂附之刚燥,而以炮姜温守中焦,佐乌药通彻下焦,形成"釜底加薪"之妙。

3. 调肝为枢:案中绿萼梅、玫瑰花茶饮方与川楝子、醋元胡的配伍,展现"疏肝不劫阴,清热不伤阳"的用药艺术。患者目窠发暗、脉见弦象,提示肝郁化热已伤冲任,故以知柏清相火而坚阴,尤妙在盐制减其苦寒,契合"妇人以血为本"之体。

方药特色:
生龙牡之用:非独安神,更取"涩而不滞"之功,与芡实、车前子形成"通涩并用"结构,既固带脉又不留邪。
茶饮方设计:以甘麦之法缓肝急,白茅根、小蓟清血分郁热,与汤剂形成"刚柔相济"的治疗节奏,尤适更年期情绪波动者。

临证启悟:此案启示带下病治疗当把握三点:一则察色辨质,白多责脾寒,黄臭究肝热;二则问期参龄,经带相关,更年期患者尤需注意肾中阴阳消长;三则脉舌互勘,舌胖大齿痕必参脉象沉取有力否,方能识破虚实真假。路公之方看似平淡,实寓"三阴同调"之深意,非阅历深厚者不能为此。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