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480|回覆: 2

[中醫理論] 平淡之極為神奇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5-8-12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惡性腫瘤近年來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且年齡逐漸趨於年輕化。現代臨床對其治療,多數為對抗性以大劑量清熱解毒抗癌為指針,着眼於病而忽略了病的人,以大劑量欲求近效,卻反速危亡。國醫大師路志正教授認為:脾具坤靜之德,又有乾健之能,四季脾旺則邪不受之,具有抗禦病邪、調節機體免疫機能之功。對惡性腫瘤從脾胃論治,以培土運脾為基本大法,以激發機體自身抗病能力為要點,充分體現『平淡之極為神奇』的王道學術思想。茲介紹如下:

    氣機失和是惡性腫瘤發生的關鍵因素

    惡性腫瘤的發生是一個多因素的綜合過程,其中,氣機失和是首要因素。【靈樞•百病始生篇】云:『內傷於憂怒,則氣上逆,氣上逆則六輸不通,溫氣不行,凝血蘊裏而不散,津液澀滲,著而不去,而積皆成也。』指出情志不暢,氣機失和則易患腫瘤。現代醫學研究發現,精神情志變化可致人體的內環境發生改變,影響人體的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的調節,抑制T淋巴細胞的活性,降低人體的免疫能力,並催化細胞發生突變,有些學者甚至把癌症歸為心身相關性疾病。同時,病情的輕重、預後,亦隨着情志變化,氣機是否調暢而起伏。

    路志正認為:脾胃居中焦,是氣機升降的樞紐,脾胃運化失常是導致氣機失和的關鍵因素。據研究發現:人體每天都會產生數以千計的變異細胞,如脾胃功能正常,化生水谷精微,灌注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營養全身,氣血津液尋常道而行,正氣充盛,邪不可干,機體的抗癌能力增強,且細胞在代謝的過程中不易發生突變;若脾胃功能失常,導致代謝紊亂,水濕、瘀血、痰濁、毒邪等病理產物的壅塞,不能及時運化排出體外,不但為癌性細胞提高營養溫床,同時可使邪毒入侵,氣機失和,無形化為有形,久而成積。所以,路志正教授認為:氣機失和是惡性腫瘤發生的首要原因,而脾胃運化失常則是氣機失和的關鍵因素。

     運脾胃,調升降,『大道通小道亦通』

    【類經】:『凡治病之道,攻邪在乎針藥,引藥在乎神氣。』神不使,則邪氣不服。如何令邪氣服?需要心態平和,情緒安定,氣血調暢,這在惡性腫瘤的治療中體現得尤為突出。如若體內氣血動盪不安,容易使邪氣不服,藥物利用率低,甚則病情惡化。而情緒的調暢,心態的平和與脾胃功能的盛衰密切相關。

    脾胃化生之氣血濡養五臟六腑的同時,也為神志活動提供物質基礎,使心情豁達、樂觀、積極、陽光向上。仁義禮智信五常為五臟之德,是五臟功能的外在表現。其中信應土,在髒為脾,與長夏相應,主長,誠信、敦厚的性格影響脾胃對機體的長養作用,使脾健心悅肝舒,氣血暢達;脾主思,脾胃虛弱則善憂思,信念不足,進而導致木郁不達而憤怒生,肺金不降而悲憂起,氣血失和而諸病叢生。調治脾胃,不僅可以改善五臟的功能,對於五臟之德亦有調節作用。同時脾胃是心腎水火升降之機樞,運脾和胃,可使水火既濟。脾胃升降相因,則水精四布,五經並行,可以化滯通瘀,使痰濕化瘀血去,不致阻滯機竅,使有形化為無形。現代研究發現,位於食管、胃臟、小腸與結腸內層組織的鞘中的『腸腦』,會使人在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干擾時,胃腸道也會出現相應的反應。【醫學求是】指出『肝木賴脾土之升,膽木賴胃土之降』。所以,路志正認為:惡性腫瘤從脾胃入手,有助於情緒的穩定,氣血的和諧,從而改善內環境,使邪氣無滯留之所。在調暢氣機的過程中,調肝膽為小道,調脾胃為大道,大道通小道亦通。

     調治脾胃『與大用於無用之中』

    現代醫療環境,對於惡性腫瘤普遍存在過度治療問題,只關注腫瘤本身,用一些苦寒清熱解毒或者有毒藥物,治療的同時,對身體正氣造成損傷,忽視了對人的治療、對情緒的關注和調整,殊不知,『皮之不存毛將安附焉?』【醫經秘旨】:『世間病之殺人者十三,而藥之殺人者十七,皆由不知陰陽虛實之理也。如勞瘵未必遽死也。欲退其蒸,頻用寒涼,則脾泄而不可救矣。膈噎未必遽死也,欲開其郁,頻用香燥,則三陽結而津液竭矣。』所以,路志正認為:對於惡性腫瘤的治療,應該把患者的脾胃功能放在首位,宜『適事為故』。癌性細胞,就像是一粒種子,身體就像是一片土壤,種子是否發芽,取決於土壤是否適合它生長,所以,惡性腫瘤的治療,不是想辦法殺滅種子,不是對抗,而是改善土壤,讓它沒辦法生存。而人身之土壤便是脾胃,改善脾胃功能,使氣血充盛,氣、血、精、津液運行順暢,不給邪氣滯留的餘地。已經罹患惡性腫瘤的患者,由於化療放療等原因使得元氣大傷,脾胃運化功能下降,尤其是在化療的過程中,如果不重視顧護脾胃,不僅使腫瘤難以獲效,且容易引起脾胃之疾,出現噁心、嘔吐、呃逆、食欲不振、胃脘脹滿等,一方面影響西醫化療放療的進一步施治,另一方面導致五臟之德行失常,悲觀、憂鬱、多疑、厭世、煩躁、焦慮等負面情緒爆發,影響治療和預後。【素問•湯液醪醴論】云:『精神不進,志意不治,故不可愈。』所以在治療上應振奮脾胃功能,使氣血化源充盛,精神充沛,神機默運,情志舒暢,機體自我修復能力增強。路志正在臨床中經常告誡我們,從脾胃調治惡性腫瘤,表面上看起來作用緩慢,不明顯,實為『與大用於無用之中也』。

    具體用藥規律:益氣運脾常選用五爪龍、黃芪、太子參、白朮、山藥、蓮肉、茯苓等;化濕祛濁選用蒼朮、半夏、厚朴、藿蘇梗、砂仁、廣木香、新會皮等;因惡性腫瘤患者多病程較長,氣血耗損嚴重,所以條達肝氣常選用八月札、素馨花、綠萼梅、佛手、炒枳殼等輕清芳香之花類行氣藥,避免用氣味香郁,厚重辛燥之品耗氣散氣;泄濁解毒選用薏仁、敗醬草、莪朮、白花蛇舌草、蒲公英、連翹、半枝蓮等,儘量少用或不用毒副作用強的藥物,防止雪上加霜;佐以軟堅散結化瘀通絡之莪朮、丹參、山慈菇、浙貝、炒薏仁等解毒抗癌而不傷正氣,標本兼顧,相得益彰。

    總而言之,益氣運脾,調其升降,貫穿於惡性腫瘤治療的整個過程。

    【典型病案1】

    李某,女,37歲,寧夏人,2008年12月14日初診,主訴氣短,乏力半年余。 2007年4月27日行結腸癌手術後開始出現氣短、乏力。活動後加重,食慾可,飲食以稀飯為主,眠安,月經周期正常,量多,精神狀態尚可。望之面形虛胖,舌體中,邊尖有齒痕,舌質暗,苔薄白滑,脈弱。癌胚抗原值(CEA):8.460 ng/mL↑

     治法:運脾舒肝,祛濕化濁,解毒抗癌

    處方:五爪龍30克,太子參12克,炒蒼朮15克,炒白朮12克,厚朴花12克,姜半夏10克,炒杏仁10克,炒薏仁40克,八月札12克,石見穿15克,敗醬草18克,醋莪朮12克,炙酥皂莢子9克,烏梅炭6克,皂角刺8克,炙草6克,生薑1片為引。14劑,日一劑,水煎服。

    二診:服藥28天,體力略充,複查癌胚抗原值(CEA):3.00ng/mL↑,已接近正常值。既見效機,宜守法守方少變通,原方增加扶正力量: 上方去太子參、烏梅炭,加西洋參(先煎)10克,烏梅10克,皂角刺改為10克,五爪龍50克, 繼續調治,鞏固療效,隨訪5年,病情穩定。

    【按】:【醫方考】亦言:『脾胃者,土也。土為萬物之母,諸臟腑百骸受氣於脾胃而後能強。若脾胃一虧,則眾體皆無以受氣,日見羸弱矣。若治重症者,宜以脾胃為主。』可見脾胃功能的盛衰決定着五臟六腑功能的盛衰,是扶正的根本。路志正對惡性腫瘤的術後調理,治療用藥時考慮運脾和胃,條達肝氣為大法,佐以祛濕泄濁,解毒抗癌。以五爪龍、太子參、蒼白朮等運脾益氣;姜半夏、姜厚朴、杏仁、醋莪朮等和胃降濁;烏梅炭柔肝和血;八月札、石見穿等等疏肝行氣;敗醬草、炙酥皂莢子、薏仁以解毒抗癌。全方扶正與祛邪兼顧,以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質量,帶瘤延年。

    【典型病案2】

    闞某,男,70歲,山東青島人,2007年12月18日初診, 自述結腸癌術後2年余。刻下:胃痛,甚則夜間胃痛致醒,納呆,體重下降,右側腰疼,叩擊痛,手腳涼,大便秘結如羊屎,日一次,小便色黃,小溲時痛。2007年11月27日檢查:糖類抗原242:19.81IU/mL↑;癌胚抗原:4.98ng/mL↑尿潛血(3+)。2006年12月出院診斷:結腸癌術後、結腸息肉、高血壓、冠心病、穩定性心絞痛,心臟支架術,腹股溝斜疝修補術、痔瘡術後。 望之面色晦滯,舌質紫暗,中有深裂,苔薄白,脈弦滑,重按少力。

    治法:益氣運脾,疏肝和胃,養血潤便。

    方藥:五爪龍30克,太子參12克,生白朮30克,桂白芍18克,醋元胡12克,川楝子10克,肉蓯蓉12克,火麻仁15克,桃杏仁各9克,當歸12克,瓦楞粉15克,八月札12克,娑羅子12克,素馨花12克,炒三仙各12克,甘草10克,生薑1片為引。14劑,日一劑,水煎服。

      二診:藥後大便明顯改善,癌胚抗原指標亦有所下降。刻下:右側腰疼,叩擊痛,劍突下隱痛,夜甚而影響睡眠,胸悶氣短,心前區不適感,頭蒙,不清醒,轉頭時項僵緊痛,健忘,酸懶乏力,動則易汗,怕冷亦怕熱,小便較前順暢,晨起尿微黃,排尿時輕微澀痛。面色晦滯,乏神貌,舌體胖,舌質紫滯,苔薄白,脈弦滑重按少力。複查:糖類抗原242:11.44 IU/mL;癌胚抗原:4.9ng/mL↑

    分析:已見效機,仍見腰疼、心下隱痛、項僵緊痛等氣血失和,氣機不通之徵。原方加減,增入運脾和胃,祛濕化濁以調升降,理樞機,和氣血。 上方去火麻仁、瓦楞粉、素馨花,加蘇荷梗各12克(後下),炒杏仁9克,炒薏仁30克,厚朴花12克,28劑。

    方藥:五爪龍30克,太子參12克,生白朮30克,當歸12克,桂白芍18克,蘇荷梗各12克(後下),炒杏仁9克,炒薏仁30克,厚朴花12克,炒三仙各12克,肉蓯蓉12克,桃杏仁各9克,醋元胡12克,川楝子10克,八月札12克,娑羅子12克,甘草10克,生薑1片為引。28劑,日一劑,水煎服。藥後諸痛減輕,繼續依此方加減調治,隨訪5年,病情穩定。

    【按】:【四聖心源】:『己土不升,則木陷血積,戊土不降,則金逆而氣聚。中氣健則金木旋轉,積聚不生,症瘕弗病也。』患者年近古稀,罹患多種疾病,且又行結腸癌手術,元氣大傷。路志正認為,對於慢性病,尤其是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病機複雜,症狀繁瑣,治療時宜由博返約,立足脾胃,有一分胃氣,便有一分生機。所以用藥首先以五爪龍、太子參、生白朮運脾益氣以固本;當歸、桂白芍、肉蓯蓉、火麻仁、桃杏仁以養血柔肝;八月札、素馨花、娑羅子以疏肝行氣;元胡、川楝子、入血分,行血脈止痛;厚朴花、蘇荷梗、杏仁、薏仁以和胃降濁,解毒抗癌。諸藥合用,益氣養陰,柔肝運脾,泄濁解毒,攻補兼施,撥亂反正,功效顯著。

徐始 發表於 2025-6-21 03:52 | 顯示全部樓層
路志正教授"培土運脾"治癌思想發微

惡性腫瘤治療向為醫林難題,路志正教授獨闢蹊徑,以"四季脾旺不受邪"為綱,構建"運脾胃-和氣血-調神志"三位一體的治癌體系,實得【內經】"治病必求於本"之三昧。今就教於同道,以彰"王道無近功"之奧義。

一、氣機失和與脾胃樞紐的病理關聯
【素問·舉痛論】言"百病生於氣",路老深諳此理,指出惡性腫瘤形成實為"氣化失司-形質變異"的漸進過程。脾胃作為"倉廩之官",其運化功能直接影響三焦氣化:一則通過"脾為之衛"的防禦機制,維持T淋巴細胞活性;二則通過"脾氣散精"的輸布功能,避免"津液澀滲"的病理積聚。現代研究證實,消化系統微生物群落與腫瘤微環境存在顯著相關性,恰與"脾胃為後天之本"的古訓暗合。

二、坤土德性在抗癌中的雙重效應
路老提出的"坤靜乾健"理論頗具深意。脾土之"坤靜"體現在:①調節免疫穩態,避免過激炎症反應;②中和藥毒,減輕放化療損傷。其"乾健"之功則表現為:①促進骨髓造血功能;②改善腸道菌群生態。此二者正如【周易】泰卦之"天地交而萬物通",通過建立"中焦如衡"的狀態,使機體自發形成"正氣存內"的抗癌環境。

三、調神與運脾的協同機制
【醫宗必讀】強調"神能御氣",路老治療尤重情志調節。其機理在於:①脾胃輸布的谷精上奉於心,轉化為"神機";②宗氣貫通胸中,維繫"形神合一"。臨床常見脾胃健運者,雖罹惡疾而神氣不散,此即【靈樞】"形與神俱"之真諦。現代心身醫學研究顯示,迷走神經張力與胃腸功能呈正相關,恰為傳統"脾胃主思"理論提供科學註腳。

四、王道之法臨證要點
1. 用藥忌苦寒伐胃,當取甘平沖和之品,如茯苓、山藥佐以少量莪朮
2. 膳調重於藥治,推薦黃精燉鵪鶉、山藥小米粥等"形精兼養"之品
3. 導引配合呼吸,以八段錦"調理脾胃須單舉"為基
4. 情志調攝講究"五常養臟",通過誦讀經典安定神志

結語:
路志正教授此法治癌,看似"以緩治急",實含"以柔克剛"的智慧。【道德經】云"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脾胃調理正如春風化雨,在潤物無聲中重建機體秩序。學者當知,抗癌非獨攻邪一途,培土德以生萬物,運樞機而調陰陽,此乃中醫"治未病"思想在腫瘤領域的至高體現。
邋遢歐米茄 發表於 2025-7-19 15:3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脾胃樞機在惡性腫瘤調治中的王道思想】

惡性腫瘤之治,向以攻伐為能事,然國醫大家路志正先生獨倡"培土運脾"之法,實得【內經】"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之三昧。今就帖中所述,略陳管見。

一、氣機失和乃腫瘤發生之樞要
【素問·舉痛論】言"百病生於氣",帖中引【靈樞】"凝血蘊裏"之文,正合【金匱要略】"五臟元真不通,人即安和"之旨。然需申明者,氣機之亂非獨情志所致,【脾胃論】更指出"飲食失節、寒溫不適"皆能傷脾致亂。現代所謂"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失調,實與中醫"肝脾不調-三焦壅滯"病機暗合。路老獨具慧眼,指出脾胃為"氣機升降之樞",蓋因脾主運化水谷精微,更主運化水濕,此二者一滯,則痰瘀毒濁皆由此生。

二、脾胃功能與癌毒生成之深層機理
帖中"變異細胞"之說,可對應【醫宗必讀】"積之成也,正氣不足而後邪氣踞之"。脾胃虛弱時,不僅谷氣不充、衛氣失養,更關鍵者在於"中焦如漚"功能失常。【臨證指南醫案】云:"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若升降失司,則清陽不升而濁陰不降,此即"無形化有形"之機。路老強調"四季脾旺"非僅指免疫增強,實含"土灌四旁"之妙——脾土健則肝木疏、心火降、肺金肅、腎水藏,五臟氣化復常,自能"伏邪自去"。

三、調脾胃以安神志的治本之道
帖中引【類經】"神不使"之論,深得治療精髓。然需補充者,【脾胃論】有云:"內傷脾胃,百病由生",情志失調與脾胃虛弱實為因果循環。臨床可見,晚期腫瘤患者多現"土敗木賊"之象,此時非但需疏肝解郁,更當以四君子湯類"實土以御木乘"。路老常以香砂六君合甘麥大棗湯,既補脾土,又調心神,暗合【傷寒論】"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之訓。

四、王道之法貴在"持中守和"
"平淡至極"之治,實乃【周易】"黃中通理"之道。路老用藥多取茯苓、薏苡仁等甘淡之品,看似平常,卻合【本草備要】"淡味滲泄為陽"之理。譬如薏苡仁一物,現代研究證實其抗癌成分,而【本經】早言其"主筋急拘攣,下氣",正體現"通陽不在溫,而在利小便"的腫瘤治療玄機。

結語:腫瘤治療當以"持中州而調四維"為綱,路志正先生之論非但承東垣脾胃學說,更融會【周易】"坤厚載物"之德。學者若能參透"脾為後天之本"的真諦,自可領會"運脾即是抗癌,培土即是扶正"的深意。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