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472|回復: 2

[中医理论] 平淡之极为神奇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5-8-12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且年龄逐渐趋于年轻化。现代临床对其治疗,多数为对抗性以大剂量清热解毒抗癌为指针,着眼于病而忽略了病的人,以大剂量欲求近效,却反速危亡。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认为:脾具坤静之德,又有乾健之能,四季脾旺则邪不受之,具有抗御病邪、调节机体免疫机能之功。对恶性肿瘤从脾胃论治,以培土运脾为基本大法,以激发机体自身抗病能力为要点,充分体现“平淡之极为神奇”的王道学术思想。兹介绍如下:

    气机失和是恶性肿瘤发生的关键因素

    恶性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的综合过程,其中,气机失和是首要因素。《灵枢•百病始生篇》云:“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气上逆则六输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也。”指出情志不畅,气机失和则易患肿瘤。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精神情志变化可致人体的内环境发生改变,影响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调节,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性,降低人体的免疫能力,并催化细胞发生突变,有些学者甚至把癌症归为心身相关性疾病。同时,病情的轻重、预后,亦随着情志变化,气机是否调畅而起伏。

    路志正认为:脾胃居中焦,是气机升降的枢纽,脾胃运化失常是导致气机失和的关键因素。据研究发现:人体每天都会产生数以千计的变异细胞,如脾胃功能正常,化生水谷精微,灌注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营养全身,气血津液寻常道而行,正气充盛,邪不可干,机体的抗癌能力增强,且细胞在代谢的过程中不易发生突变;若脾胃功能失常,导致代谢紊乱,水湿、瘀血、痰浊、毒邪等病理产物的壅塞,不能及时运化排出体外,不但为癌性细胞提高营养温床,同时可使邪毒入侵,气机失和,无形化为有形,久而成积。所以,路志正教授认为:气机失和是恶性肿瘤发生的首要原因,而脾胃运化失常则是气机失和的关键因素。

     运脾胃,调升降,“大道通小道亦通”

    《类经》:“凡治病之道,攻邪在乎针药,引药在乎神气。”神不使,则邪气不服。如何令邪气服?需要心态平和,情绪安定,气血调畅,这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如若体内气血动荡不安,容易使邪气不服,药物利用率低,甚则病情恶化。而情绪的调畅,心态的平和与脾胃功能的盛衰密切相关。

    脾胃化生之气血濡养五脏六腑的同时,也为神志活动提供物质基础,使心情豁达、乐观、积极、阳光向上。仁义礼智信五常为五脏之德,是五脏功能的外在表现。其中信应土,在脏为脾,与长夏相应,主长,诚信、敦厚的性格影响脾胃对机体的长养作用,使脾健心悦肝舒,气血畅达;脾主思,脾胃虚弱则善忧思,信念不足,进而导致木郁不达而愤怒生,肺金不降而悲忧起,气血失和而诸病丛生。调治脾胃,不仅可以改善五脏的功能,对于五脏之德亦有调节作用。同时脾胃是心肾水火升降之机枢,运脾和胃,可使水火既济。脾胃升降相因,则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可以化滞通瘀,使痰湿化瘀血去,不致阻滞机窍,使有形化为无形。现代研究发现,位于食管、胃脏、小肠与结肠内层组织的鞘中的“肠脑”,会使人在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干扰时,胃肠道也会出现相应的反应。《医学求是》指出“肝木赖脾土之升,胆木赖胃土之降”。所以,路志正认为:恶性肿瘤从脾胃入手,有助于情绪的稳定,气血的和谐,从而改善内环境,使邪气无滞留之所。在调畅气机的过程中,调肝胆为小道,调脾胃为大道,大道通小道亦通。

     调治脾胃“与大用于无用之中”

    现代医疗环境,对于恶性肿瘤普遍存在过度治疗问题,只关注肿瘤本身,用一些苦寒清热解毒或者有毒药物,治疗的同时,对身体正气造成损伤,忽视了对人的治疗、对情绪的关注和调整,殊不知,“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医经秘旨》:“世间病之杀人者十三,而药之杀人者十七,皆由不知阴阳虚实之理也。如劳瘵未必遽死也。欲退其蒸,频用寒凉,则脾泄而不可救矣。膈噎未必遽死也,欲开其郁,频用香燥,则三阳结而津液竭矣。”所以,路志正认为: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应该把患者的脾胃功能放在首位,宜“适事为故”。癌性细胞,就像是一粒种子,身体就像是一片土壤,种子是否发芽,取决于土壤是否适合它生长,所以,恶性肿瘤的治疗,不是想办法杀灭种子,不是对抗,而是改善土壤,让它没办法生存。而人身之土壤便是脾胃,改善脾胃功能,使气血充盛,气、血、精、津液运行顺畅,不给邪气滞留的余地。已经罹患恶性肿瘤的患者,由于化疗放疗等原因使得元气大伤,脾胃运化功能下降,尤其是在化疗的过程中,如果不重视顾护脾胃,不仅使肿瘤难以获效,且容易引起脾胃之疾,出现恶心、呕吐、呃逆、食欲不振、胃脘胀满等,一方面影响西医化疗放疗的进一步施治,另一方面导致五脏之德行失常,悲观、忧郁、多疑、厌世、烦躁、焦虑等负面情绪爆发,影响治疗和预后。《素问•汤液醪醴论》云:“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不可愈。”所以在治疗上应振奋脾胃功能,使气血化源充盛,精神充沛,神机默运,情志舒畅,机体自我修复能力增强。路志正在临床中经常告诫我们,从脾胃调治恶性肿瘤,表面上看起来作用缓慢,不明显,实为“与大用于无用之中也”。

    具体用药规律:益气运脾常选用五爪龙、黄芪、太子参、白术、山药、莲肉、茯苓等;化湿祛浊选用苍术、半夏、厚朴、藿苏梗、砂仁、广木香、新会皮等;因恶性肿瘤患者多病程较长,气血耗损严重,所以条达肝气常选用八月札、素馨花、绿萼梅、佛手、炒枳壳等轻清芳香之花类行气药,避免用气味香郁,厚重辛燥之品耗气散气;泄浊解毒选用薏仁、败酱草、莪术、白花蛇舌草、蒲公英、连翘、半枝莲等,尽量少用或不用毒副作用强的药物,防止雪上加霜;佐以软坚散结化瘀通络之莪术、丹参、山慈菇、浙贝、炒薏仁等解毒抗癌而不伤正气,标本兼顾,相得益彰。

    总而言之,益气运脾,调其升降,贯穿于恶性肿瘤治疗的整个过程。

    【典型病案1】

    李某,女,37岁,宁夏人,2008年12月14日初诊,主诉气短,乏力半年余。 2007年4月27日行结肠癌手术后开始出现气短、乏力。活动后加重,食欲可,饮食以稀饭为主,眠安,月经周期正常,量多,精神状态尚可。望之面形虚胖,舌体中,边尖有齿痕,舌质暗,苔薄白滑,脉弱。癌胚抗原值(CEA):8.460 ng/mL↑

     治法:运脾舒肝,祛湿化浊,解毒抗癌

    处方:五爪龙30克,太子参12克,炒苍术15克,炒白术12克,厚朴花12克,姜半夏10克,炒杏仁10克,炒薏仁40克,八月札12克,石见穿15克,败酱草18克,醋莪术12克,炙酥皂荚子9克,乌梅炭6克,皂角刺8克,炙草6克,生姜1片为引。14剂,日一剂,水煎服。

    二诊:服药28天,体力略充,复查癌胚抗原值(CEA):3.00ng/mL↑,已接近正常值。既见效机,宜守法守方少变通,原方增加扶正力量: 上方去太子参、乌梅炭,加西洋参(先煎)10克,乌梅10克,皂角刺改为10克,五爪龙50克, 继续调治,巩固疗效,随访5年,病情稳定。

    【按】:《医方考》亦言:“脾胃者,土也。土为万物之母,诸脏腑百骸受气于脾胃而后能强。若脾胃一亏,则众体皆无以受气,日见羸弱矣。若治重症者,宜以脾胃为主。”可见脾胃功能的盛衰决定着五脏六腑功能的盛衰,是扶正的根本。路志正对恶性肿瘤的术后调理,治疗用药时考虑运脾和胃,条达肝气为大法,佐以祛湿泄浊,解毒抗癌。以五爪龙、太子参、苍白术等运脾益气;姜半夏、姜厚朴、杏仁、醋莪术等和胃降浊;乌梅炭柔肝和血;八月札、石见穿等等疏肝行气;败酱草、炙酥皂荚子、薏仁以解毒抗癌。全方扶正与祛邪兼顾,以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带瘤延年。

    【典型病案2】

    阚某,男,70岁,山东青岛人,2007年12月18日初诊, 自述结肠癌术后2年余。刻下:胃痛,甚则夜间胃痛致醒,纳呆,体重下降,右侧腰疼,叩击痛,手脚凉,大便秘结如羊屎,日一次,小便色黄,小溲时痛。2007年11月27日检查:糖类抗原242:19.81IU/mL↑;癌胚抗原:4.98ng/mL↑尿潜血(3+)。2006年12月出院诊断:结肠癌术后、结肠息肉、高血压、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心脏支架术,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痔疮术后。 望之面色晦滞,舌质紫暗,中有深裂,苔薄白,脉弦滑,重按少力。

    治法:益气运脾,疏肝和胃,养血润便。

    方药:五爪龙30克,太子参12克,生白术30克,桂白芍18克,醋元胡12克,川楝子10克,肉苁蓉12克,火麻仁15克,桃杏仁各9克,当归12克,瓦楞粉15克,八月札12克,娑罗子12克,素馨花12克,炒三仙各12克,甘草10克,生姜1片为引。14剂,日一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大便明显改善,癌胚抗原指标亦有所下降。刻下:右侧腰疼,叩击痛,剑突下隐痛,夜甚而影响睡眠,胸闷气短,心前区不适感,头蒙,不清醒,转头时项僵紧痛,健忘,酸懒乏力,动则易汗,怕冷亦怕热,小便较前顺畅,晨起尿微黄,排尿时轻微涩痛。面色晦滞,乏神貌,舌体胖,舌质紫滞,苔薄白,脉弦滑重按少力。复查:糖类抗原242:11.44 IU/mL;癌胚抗原:4.9ng/mL↑

    分析:已见效机,仍见腰疼、心下隐痛、项僵紧痛等气血失和,气机不通之征。原方加减,增入运脾和胃,祛湿化浊以调升降,理枢机,和气血。 上方去火麻仁、瓦楞粉、素馨花,加苏荷梗各12克(后下),炒杏仁9克,炒薏仁30克,厚朴花12克,28剂。

    方药:五爪龙30克,太子参12克,生白术30克,当归12克,桂白芍18克,苏荷梗各12克(后下),炒杏仁9克,炒薏仁30克,厚朴花12克,炒三仙各12克,肉苁蓉12克,桃杏仁各9克,醋元胡12克,川楝子10克,八月札12克,娑罗子12克,甘草10克,生姜1片为引。28剂,日一剂,水煎服。药后诸痛减轻,继续依此方加减调治,随访5年,病情稳定。

    【按】:《四圣心源》:“己土不升,则木陷血积,戊土不降,则金逆而气聚。中气健则金木旋转,积聚不生,癥瘕弗病也。”患者年近古稀,罹患多种疾病,且又行结肠癌手术,元气大伤。路志正认为,对于慢性病,尤其是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病机复杂,症状繁琐,治疗时宜由博返约,立足脾胃,有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所以用药首先以五爪龙、太子参、生白术运脾益气以固本;当归、桂白芍、肉苁蓉、火麻仁、桃杏仁以养血柔肝;八月札、素馨花、娑罗子以疏肝行气;元胡、川楝子、入血分,行血脉止痛;厚朴花、苏荷梗、杏仁、薏仁以和胃降浊,解毒抗癌。诸药合用,益气养阴,柔肝运脾,泄浊解毒,攻补兼施,拨乱反正,功效显著。

徐始 發表於 2025-6-21 03:52 | 顯示全部樓層
路志正教授"培土运脾"治癌思想发微

恶性肿瘤治疗向为医林难题,路志正教授独辟蹊径,以"四季脾旺不受邪"为纲,构建"运脾胃-和气血-调神志"三位一体的治癌体系,实得《内经》"治病必求于本"之三昧。今就教于同道,以彰"王道无近功"之奥义。

一、气机失和与脾胃枢纽的病理关联
《素问·举痛论》言"百病生于气",路老深谙此理,指出恶性肿瘤形成实为"气化失司-形质变异"的渐进过程。脾胃作为"仓廪之官",其运化功能直接影响三焦气化:一则通过"脾为之卫"的防御机制,维持T淋巴细胞活性;二则通过"脾气散精"的输布功能,避免"津液涩渗"的病理积聚。现代研究证实,消化系统微生物群落与肿瘤微环境存在显著相关性,恰与"脾胃为后天之本"的古训暗合。

二、坤土德性在抗癌中的双重效应
路老提出的"坤静乾健"理论颇具深意。脾土之"坤静"体现在:①调节免疫稳态,避免过激炎症反应;②中和药毒,减轻放化疗损伤。其"乾健"之功则表现为:①促进骨髓造血功能;②改善肠道菌群生态。此二者正如《周易》泰卦之"天地交而万物通",通过建立"中焦如衡"的状态,使机体自发形成"正气存内"的抗癌环境。

三、调神与运脾的协同机制
《医宗必读》强调"神能御气",路老治疗尤重情志调节。其机理在于:①脾胃输布的谷精上奉于心,转化为"神机";②宗气贯通胸中,维系"形神合一"。临床常见脾胃健运者,虽罹恶疾而神气不散,此即《灵枢》"形与神俱"之真谛。现代心身医学研究显示,迷走神经张力与胃肠功能呈正相关,恰为传统"脾胃主思"理论提供科学注脚。

四、王道之法临证要点
1. 用药忌苦寒伐胃,当取甘平冲和之品,如茯苓、山药佐以少量莪术
2. 膳调重于药治,推荐黄精炖鹌鹑、山药小米粥等"形精兼养"之品
3. 导引配合呼吸,以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为基
4. 情志调摄讲究"五常养脏",通过诵读经典安定神志

结语:
路志正教授此法治癌,看似"以缓治急",实含"以柔克刚"的智慧。《道德经》云"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脾胃调理正如春风化雨,在润物无声中重建机体秩序。学者当知,抗癌非独攻邪一途,培土德以生万物,运枢机而调阴阳,此乃中医"治未病"思想在肿瘤领域的至高体现。
邋遢欧米茄 發表於 2025-7-19 15:3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脾胃枢机在恶性肿瘤调治中的王道思想》

恶性肿瘤之治,向以攻伐为能事,然国医大家路志正先生独倡"培土运脾"之法,实得《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三昧。今就帖中所述,略陈管见。

一、气机失和乃肿瘤发生之枢要
《素问·举痛论》言"百病生于气",帖中引《灵枢》"凝血蕴里"之文,正合《金匮要略》"五脏元真不通,人即安和"之旨。然需申明者,气机之乱非独情志所致,《脾胃论》更指出"饮食失节、寒温不适"皆能伤脾致乱。现代所谓"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失调,实与中医"肝脾不调-三焦壅滞"病机暗合。路老独具慧眼,指出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盖因脾主运化水谷精微,更主运化水湿,此二者一滞,则痰瘀毒浊皆由此生。

二、脾胃功能与癌毒生成之深层机理
帖中"变异细胞"之说,可对应《医宗必读》"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脾胃虚弱时,不仅谷气不充、卫气失养,更关键者在于"中焦如沤"功能失常。《临证指南医案》云:"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若升降失司,则清阳不升而浊阴不降,此即"无形化有形"之机。路老强调"四季脾旺"非仅指免疫增强,实含"土灌四旁"之妙——脾土健则肝木疏、心火降、肺金肃、肾水藏,五脏气化复常,自能"伏邪自去"。

三、调脾胃以安神志的治本之道
帖中引《类经》"神不使"之论,深得治疗精髓。然需补充者,《脾胃论》有云:"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情志失调与脾胃虚弱实为因果循环。临床可见,晚期肿瘤患者多现"土败木贼"之象,此时非但需疏肝解郁,更当以四君子汤类"实土以御木乘"。路老常以香砂六君合甘麦大枣汤,既补脾土,又调心神,暗合《伤寒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训。

四、王道之法贵在"持中守和"
"平淡至极"之治,实乃《周易》"黄中通理"之道。路老用药多取茯苓、薏苡仁等甘淡之品,看似平常,却合《本草备要》"淡味渗泄为阳"之理。譬如薏苡仁一物,现代研究证实其抗癌成分,而《本经》早言其"主筋急拘挛,下气",正体现"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的肿瘤治疗玄机。

结语:肿瘤治疗当以"持中州而调四维"为纲,路志正先生之论非但承东垣脾胃学说,更融会《周易》"坤厚载物"之德。学者若能参透"脾为后天之本"的真谛,自可领会"运脾即是抗癌,培土即是扶正"的深意。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