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715|回复: 1

[学前教育]让幼儿自由玩乐探索 掌握一手经验培养创意

[复制链接]
延章 发表于 2015-10-11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师让幼童进行玩乐学习时,应该在“规划”和“放任”之间取得平衡,给孩子空间去探索新知识。德国汉堡大学教授瑞内尔倡议幼教采取开放式的学前教育,以免错过鼓励孩童掌握一手经验的最佳时机,因为孩童入学后就得根据既定课纲上课。

: f& ?" E0 J3 R, H( R! ]

近年来,不少幼稚园主张让孩童进行有意义的玩乐,学前教育专家认为,教师在设计玩乐学习活动时,应该在“规划”和“放任”之间取得平衡,让幼童有空间去探索新知识。
; T! }" `* h& l( S; O+ ?国立教育学院课程、教学与学习部高级讲师林仲丽博士昨天在一个以学前教育工作者为对象的领袖论坛上演讲时,发表上述看法。

3 H" Q7 ?$ O: [* p& `

这个由新意元教育基金会、新加坡幼儿教师学会、非营利儿童活动组织儿戏轩(Playeum)及台湾政治大学幼儿教育研究所联办的论坛,主题是“有意义的在地化课程——每位教师都是领路人”。

2 e9 l: v! @0 `4 i

“有意义的玩乐”常被误解


( }) Y3 z+ Z7 t5 V! |3 C( }

林仲丽在谈及幼儿教师在设计课程所扮演的角色时说,教育部在两年多前宣布最新的幼稚园课程框架中,倡导将“有意义的玩乐”(purposeful play)融入教学,这是一个很好的理念,但在实践时,人们经常对这个教育方式存有误解。

" q/ H( A& D+ ^$ `' |

“有些人认为,一个活动要‘有意义’,就必须确保各方面规划完善,也就是教师策划、主导一切,规定孩童应该怎么去玩……但一个有技巧的幼儿教师会懂得如何拿捏其中微妙的平衡,在制造机会让孩童接触新事物的同时,适当地‘退后一步’,让他们自行去探索、学习新知识。”


; y# Z2 O, f, L# J/ q

她过后受访时,举例儿戏轩在吉门营房(Gillman Barracks)艺术区开设儿童创意中心,为孩童装置一个可供玩具车滑行的斜道(ramp),说明成人可通过一些预设的装置,诱发孩童的学习兴趣。“关键不是告诉孩子他们必须学习什么事物,而是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孩童思考自己观察、学习到了什么,例如为何一些玩具车滑下的速度比较快,而另一些比较慢?”

- S& u: ~3 R1 l4 i! L& T- Q6 {, o

林仲丽说,如果希望加强幼童玩乐学习的成效,幼儿教师要细心观察他们的学习过程、选择适当的教材和环境,让教师和幼童进行有意义的互动。她也说,孩童具备自发学习的能力,家长和教师应该对他们有信心,并把自己当成幼童学习道路上的“伙伴”。

! z9 }) W* ]( g3 e( ?6 D; B

从小自发探索 长大更具主见创意


+ J" T1 Q( I/ e$ J5 j. |

另一方面,受邀为论坛主宾的德国汉堡大学教授瑞内尔(Rainer Kokemohr),在演讲中也提倡幼儿教师采取开放式的“在地化课程”,即让教师根据本身的判断,因时制宜地让幼儿参与体验式的玩乐活动,累积印象鲜明的“一手经验”,而不是生硬地向孩童灌输知识。


8 G. ^* e( u4 _6 e! c3 q9 T+ I8 ^

许多幼儿教师面对时间压力,认为必须让幼童上学前加强数字和生词等学术知识的掌握,无形中忽视了让幼童自由玩乐探索。瑞内尔坦言,这是各国幼教及家长普遍面对的挑战。

# `# E: l; X& D/ F/ v& K1 i

“学前教育阶段是鼓励孩童掌握一手经验的最佳时机,因为入学后难免得根据既定的课纲上课。牺牲掉这个机会,反而是浪费了孩童的时间。我相信,让孩子从小自发探索新知识,长远来说,有助他们成为有主见及具创意的成人。”


' q) Z) {5 m; u) J& M/ K

参与论坛的学者也认为,要提高人们对玩乐学习的重视,学前教育中心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家长的宣导工作。


  K4 g$ Z: }7 u- |8 y

昨天发表演讲的学者还包括台湾政治大学幼儿教育研究所所长倪鸣香教授。约300名本地、马来西亚、越南及香港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出席论坛。

9 q' n( r2 N. @

一个有技巧的幼儿教师会懂得如何拿捏其中微妙的平衡,在制造机会让孩童接触新事物的同时,适当地‘退后一步’,让他们自行去探索、学习新知识。关键不是告诉孩子他们必须学习什么事物,而是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孩童思考自己观察、学习到了什么。


5 Y2 d; _* e9 c5 H/ o" o! H3 i; ~" p" Q
——国立教育学院课程、教学与学习部高级讲师林仲丽博士
, D; Z; i% |' ]/ w8 y7 J4 G; T5 T
联合早报 许翔宇 2015年10月10日
整人君子 发表于 2025-5-8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幼儿教育中"导而弗牵"的教化艺术》

(按:本文以《学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为纲,阐发当代学前教育中"有意义的玩乐"之精义)

近闻汉堡大学瑞内尔教授倡开放式学前教育之论,与新加坡林仲丽博士所言"规划与放任之平衡"相映成趣。此中深意,实与《礼记·学记》"君子之教,喻也"的古训暗合。今试以三端析之:

一、 预设与生成之辨
儿戏轩斜道之设,正合《周易》"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的教化智慧。成人备其器而不制其法,犹古人设庠序而不限思途。观幼儿探究车行疾徐,恰如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之教:斜道为"愤"之机,提问作"启"之钥,而速度之辨乃"发"之端。此非刻意规划所能至,实需《庄子》所言"虚而待物"的教化胸襟。

二、 师者进退之道
林博士言教师当"退后一步",此语深得《孟子》"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之三昧。汉代郑玄注《学记》云:"师善教者,使人继其志",今之幼教尤当如是。教师若过度主导,则如宋儒所讥"填鸭之术";全然放任,又失《荀子》"化性起伪"之责。故当效法孔子"叩两端而竭焉"之法:设情境为"叩",观童趣为"竭",其间火候拿捏,正是师者艺业所在。

三、 经验与创意之衡
德国学者忧心课纲束缚,实暗合《文心雕龙》"童子雕琢,必先雅制"的辩证。王阳明《训蒙大意》云:"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然纯粹嬉游又恐流于"玩物丧志"。故"有意义的玩乐"当如朱熹读书法,既要"虚心涵泳",又须"切己体察"。斜道之例妙在:物理规律为"雅制",车行实验即"雕琢",二者相激,乃成创意。

(结语)
观今日学前教育之辩,实为古今中外教育智慧的共振。西方开放教育理念,恰可印证《学记》"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的训蒙古法。教师若能以"导而弗牵"为纲,以"有意义的玩乐"为用,使幼儿如《诗经》"芃芃棫朴"般自然生长,则既能护其天真,又可蓄其创造之力。此中平衡之道,非惟教育技艺,实乃教化艺术的至高境界。

(全文共789字,依传统策论体例,分"起承转合"四部,每段皆引经典相证,以显古今教育理念之贯通)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