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乾卦䷀『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夾注說:『不行不躍而在乎天,故曰「飛龍」也。龍德在天,則大人之路亨也。夫位以德興,德以位敘,以至德而處盛(位),萬物之睹,不亦宜乎。』 『九五』就是乾卦的第五位陽爻。中國的數字都分為陽數和陰數,奇數為陽,偶數為陰。陽數中九為最高,五居中位,因而以『九』和『五』象徵帝王的權威,稱之為『九五之尊』,『九五之尊』就是這麼來的。 『見』讀作『現』,就是『飛龍在天,利見(xiàn)大人。』這一句話是說,乾卦的第五陽爻象徵着飛在天空中的龍,有利於展現大人的德行和才能。夾注說,不需要行走,也不需要跳躍,已經在天上了,所以稱作『飛龍』。聖人有龍德,龍騰而居於天位,則大人的道路就能得以亨通。聖位因至德而興起,至德因聖位而彰顯,以至德而處於聖位,為天下萬物所瞻睹,不是很合宜嗎?周公的爻辭是非常簡單的,但是古人的註解就不那麼簡單了。 【周易集解】:『鄭玄曰,五於三才為天道。天者清明無形,而龍在焉,飛之象也。』鄭康成的註解是用他自己的凡例來註解的。 下面是虞翻,也就是虞仲翔的註解:『謂四已變,則五體離。離為「飛」,五「在天」,故「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也。謂若庖犧觀象於天,造作八卦,備物致用,以利天下。故曰「飛龍在天」,天下之所利見也。』 干寶注,『干寶曰:陽在九五,三月之時,自夬來也,五在天位,故曰「飛龍」。此武王克紂正位之爻也。聖功既就,萬物既睹,故曰「利見大人」矣。』 李鼎祚用了這三位的註解,再看李道平的【纂疏】,裏面的涵義還有很多。 鄭注,就是鄭康成的注,『五於三才為天道』。每一卦六爻,五爻、上爻這兩爻,就三才來講是天道,這是鄭康成自己的凡例。九五這一爻,就三才來講是天道,因此說五於三才為天道。 『天者清明無形』,六爻之中,五爻、上爻為天,上浮者為氣,故【易緯·干鑿度】裏講『氣之輕清上浮者為天』,上浮天上的氣是很輕的,又清又明,但是沒有形狀,所以天上的氣體,是清明而無形。 『而龍在焉,飛之象也』,【說文】,就是【說文解字】說:『龍,春分而登天』。古人說一年有分至,『分』是春分和秋分,『至』是夏至和冬至,簡說就是『分至』,龍在春分這一天而登天。 『四』,乾卦四爻的時候,十二消息卦中是在二月,『春分之時,已有躍躍自試之勢』。到了五,『則飛而在天矣』。四是二月的卦,九四這一爻是躍躍欲試的態勢,到了九五就正式飛到天上去了,這還是講氣,陽氣是用龍來作比喻,飛到天上去了,故云『飛之象也。』鄭注以陽氣到了五來註解。 虞翻的註解一開始就講:『謂四已變,則五體離。離為「飛」』,先解釋飛龍的飛,為什麼說『四已變』?【纂疏】李道平解釋,『四失位,變得正』。四是陰位,但九四是陽爻,所以叫失位,不是當位,陽爻居在陰位,這個位子不正。比喻一個人有職位,沒有道德能力,就叫失位。如果他有道德能力,又佔到這個位子上,就是正位。 『四失位』,按照虞翻解釋的例子,不正要把它變為正的。就人事方面,要變正過來。就是一個大臣沒有德行,但是坐在了大臣的位置上,怎麼辦呢?要把自己的德行、能力趕快地提升,儘快具備你不具備的條件,這樣努力,就能夠把條件很快具備了。『四失位』,這一變就變成了陰柔的。九四原來是陽,變成陰,原來是乾卦䷀,『則五互離也』,從三四五這三爻是互體,成了一個三畫卦離卦☲。五爻在這個離卦的上面,以這個來解釋『飛』。【說卦傳】裏講『離為雉』,雉是能夠飛的,所以解釋飛龍的飛。漢儒是講數理派,數就是象數,從象裏面就有數在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