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為西伯,文明之德』,這裏講『文』,就是講西伯。文王的『文明之德耀乎天下』,雖然當時還是小國的諸侯國君,但是他的『文明之德』已經大放光明,照耀天下。可惜『為飛廉所讒,故紂忌之。』『飛廉』在【史記·秦本紀】裏講,飛廉是『善走路』,拿現在的話,就是在交通方面有特殊的才能。他有一個兒子,力量很大。父子兩個人都是替紂王做事,深得殷紂王的信任。周文王還是西伯昌的時候,文王之德已經耀乎天下了。但是這個時候,飛廉就在殷紂王那裏進獻讒言,說文王的壞話,所以文王『蒙羑裏之難』。文王的臣子們,用很多的珠寶、飛禽走獸這些好東西,賄賂殷紂王,紂王才把他放了出來。 『及返其國,增修柔順之德,以懷多福,是以「無咎」。』返回到自己的國家之後,西伯就趕快『增修柔順之德』,對於殷紂王還是柔和順從;就在『增修柔順之德』的過程中,他就具備了很多福,『是以「無咎」』,因此最後沒有過咎。 所以【禮記·大學】篇裏講:『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作為人君止於『仁』。『止』,不是別的不必講了,比如說禮智信不是不需要講,但是作為人君在『仁』這方面最重要,『止於仁』。為人君就要想着具備仁德,使自己成為一個仁君。仁君這個根本建立起來了,其餘的事情都好辦了。 仁德,就像乾卦四德『元亨利貞』的『元』,把握這個『元』,具備這個『元』,你看天地它有元氣,外面有燒得很臭的氣,甚至是廢五金燒出的毒氣,天地都不在乎。地下有各種氣,我們人受不了,其他動物也受不了,但是天地不在乎。過一段時間,天地就把不好的氣體給融化、化解掉了。 所以我們人為什麼遇到毒氣自己就受害呢?因為我們心裏的仁心沒有充足。如果仁心很充足,這些都不在乎,一切都無所謂;充足仁心,就跟宇宙充滿元氣是一致的,對於一切不好的氣,都能轉變成好的氣。 所以說,『為人君止於仁』。無論如何,做為一個君主,都要在仁上面用功,自己心裏完完全全地具備了仁,對待臣子以及所有的人民盡到為仁之道。『為人臣止於敬』,做人臣的,就要做到『敬』字。對待君主能夠竭盡全力、竭忠盡智地完成領導交給自己的任務,這就是『敬』。所以【大學】裏面這兩句話,『實得此爻之義,而與荀說亦合也。』【大學】這兩句話也是有根據的,實際上是得到了九三這一爻的意義、實旨、精神,也與前面荀爽所註解、所說法相契合。這就是講九三這一爻,『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