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講消、息,息是什麼?『息,長也』,『息』就是增長。不要認為它是休息。中國的字,往往一個字有反面的意思,就像治亂,『文王有亂臣十人』。『亂臣』就是治臣,意思反亂為治之臣,能夠使國家治理好的臣子。『息』,在這裡就不是講休息,而是生息、增長的意思。就像銀行里存款生利息,那個息就是增長的意思。『陽長至三為泰』,陽息到三爻,叫做泰卦䷊。 『二失位,變正成離。』這就是消息卦,在十月的時候,是純坤卦䷁,六爻都是陰爻。到了十一月,初爻變成陽爻,這是陽息了一爻,陽氣升起來了。到了十一月,初九就變成了陽爻,所以下面的坤卦☷變成震卦☳,整個六畫卦就變成了地雷復卦䷗,這就叫『一陽來復』。十二月,陽爻又息了一爻,下邊的卦就變成兩個陽爻,變成地澤臨卦䷒。到了三爻,叫『陽息至三』,就是到了元月,陽爻增長上來了,下面的三畫卦都變成了陽爻,這叫『三陽開泰』,這就是正月的地天泰卦䷊。 地天泰卦䷊,九二這個二爻是不正的。它是陽爻占了陰位,位子不正,叫不當位。不當位就要把它變正,要陰爻居陰位,九二是一個陰位,從下面往上數的第二個位置,二是偶數,所以是陰位。當位應該是六,就是陰爻來占這個位置。在乾卦,包括在泰卦之中,下邊是九二,陽爻在陰位上,這就不當位了。不當位就要把它變正,變正之後,就變成離卦☲了。也就是原來下邊的內卦,三畫都是陽,都把它不當位的變成當位,就是九二這個陽爻,把它變成六二,下面這個卦就變成離卦☲,這就是虞翻的註解。 在凡例里,經常看到『之正』,『之』就是到、變的意思,『之正』就是變正。虞翻為什麼解釋卦爻的時候,特別注重變正?這也和他的時代背景有關係。虞翻生在三國時候,三個國家並立。在北方有奸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在西邊,四川有劉備,蜀漢;在東邊,南京這邊,還有孫吳,孫權、孫策。魏、蜀、吳這三個國家互相攻打,痛苦的是兵卒。而這些兵卒,大都來自於民間。大兵過後,民間還是苦不堪言。 虞翻生在那個時代,他是東吳人,眼看着時局混亂,民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那樣痛苦。就是因為在位的人看起來都不正,曹操第一個就是不正。所以他遇到卦爻不正、不當位的,就從心理上進行補償,要把它補正過來。凡是哪一爻不當位,他就要把它變正起來。所以他看『二失位』,就要『變正成離』。『離』,在【說卦傳》裡講『離為日』,離有火,也有日的象,代表天上的太陽。『泰上卦坤』,泰卦䷊上卦就是坤卦☷。再解釋『冥為夕』,『夕』就是快到黃昏的時候,天快黑暗的時候,這個『冥』就叫『夕』。 『案,下體終三』,『案』,下面是李道平的解釋。下體到了三爻,就是完成。『故曰「終日」』。為什麼講『終日』呢?下體,就是下卦,到了九三這一爻,就整個完成了。 『息三成泰』,又把下面原來的坤卦,由陽爻息到三,內卦就成為干☰,再加上外卦坤☷,就成為泰卦䷊。一成泰卦,前面講的,『君子尚消息盈虛』。心裡要了解,要悟『消息盈虛』,你看卦爻,處處都能夠悟,在這裡內卦變成乾卦,整體來講,就是地天泰卦。『否道將反』。『否泰反其類』,這是孔子講的,否卦䷋與泰卦䷊,在否卦中天和地是分隔的,不能互通,所以是『否塞』,就是不通的意思。『否』就是不通、否結。而泰卦,陰陽圓融,能夠交通。君與臣要能夠互相溝通,丈夫與妻子要互相交流溝通,這才能夠亨通。懂得『否泰反其類』,看到泰卦䷊,就想到否卦䷋要來了。相反,到了否卦,就知道泰卦要來了。 但是就現在一般人來講,他看到否的時候就很悲觀,看到泰的時候就覺得很得意,這就不懂得『消息盈虛』的道理。 中國人經常說危機就是轉機,對一般人來說,都是道聽途說,因為真正危機就是轉機他不懂。如果真正懂,就是這裡『否道將反』,否要反成泰。所以講危機就是轉機,要懂得『否泰反其類』的道理,你才知道怎麼用法,不懂用,那就是道聽途說,不知道什麼是危機,也不知道怎麼轉危機為轉機。 否泰,否到了將反到泰的時候,就是正月,『三陽開泰』,是最全盛的時候,陽氣最盛。就內卦來講,還沒有全盛。全盛就是整個六卦全都變成陽爻,到了四月純乾卦䷀。不必到四月,五月之後,陰氣又升起來了,就變成了天風姤卦䷫。 學【周易】的人在正月泰卦之時,就要想到否卦,在這裡將要反,『將』就是將來還沒有來的時候,要看得出來,早做打算。這就是中國人講的居安思危、防患於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