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讲消、息,息是什么?『息,长也』,『息』就是增长。不要认为它是休息。中国的字,往往一个字有反面的意思,就像治乱,『文王有乱臣十人』。『乱臣』就是治臣,意思反乱为治之臣,能够使国家治理好的臣子。『息』,在这里就不是讲休息,而是生息、增长的意思。就像银行里存款生利息,那个息就是增长的意思。『阳长至三为泰』,阳息到三爻,叫做泰卦䷊。 『二失位,变正成离。』这就是消息卦,在十月的时候,是纯坤卦䷁,六爻都是阴爻。到了十一月,初爻变成阳爻,这是阳息了一爻,阳气升起来了。到了十一月,初九就变成了阳爻,所以下面的坤卦☷变成震卦☳,整个六画卦就变成了地雷复卦䷗,这就叫『一阳来复』。十二月,阳爻又息了一爻,下边的卦就变成两个阳爻,变成地泽临卦䷒。到了三爻,叫『阳息至三』,就是到了元月,阳爻增长上来了,下面的三画卦都变成了阳爻,这叫『三阳开泰』,这就是正月的地天泰卦䷊。 地天泰卦䷊,九二这个二爻是不正的。它是阳爻占了阴位,位子不正,叫不当位。不当位就要把它变正,要阴爻居阴位,九二是一个阴位,从下面往上数的第二个位置,二是偶数,所以是阴位。当位应该是六,就是阴爻来占这个位置。在乾卦,包括在泰卦之中,下边是九二,阳爻在阴位上,这就不当位了。不当位就要把它变正,变正之后,就变成离卦☲了。也就是原来下边的内卦,三画都是阳,都把它不当位的变成当位,就是九二这个阳爻,把它变成六二,下面这个卦就变成离卦☲,这就是虞翻的注解。 在凡例里,经常看到『之正』,『之』就是到、变的意思,『之正』就是变正。虞翻为什么解释卦爻的时候,特别注重变正?这也和他的时代背景有关系。虞翻生在三国时候,三个国家并立。在北方有奸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西边,四川有刘备,蜀汉;在东边,南京这边,还有孙吴,孙权、孙策。魏、蜀、吴这三个国家互相攻打,痛苦的是兵卒。而这些兵卒,大都来自于民间。大兵过后,民间还是苦不堪言。 虞翻生在那个时代,他是东吴人,眼看着时局混乱,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那样痛苦。就是因为在位的人看起来都不正,曹操第一个就是不正。所以他遇到卦爻不正、不当位的,就从心理上进行补偿,要把它补正过来。凡是哪一爻不当位,他就要把它变正起来。所以他看『二失位』,就要『变正成离』。『离』,在〖说卦传〗里讲『离为日』,离有火,也有日的象,代表天上的太阳。『泰上卦坤』,泰卦䷊上卦就是坤卦☷。再解释『冥为夕』,『夕』就是快到黄昏的时候,天快黑暗的时候,这个『冥』就叫『夕』。 『案,下体终三』,『案』,下面是李道平的解释。下体到了三爻,就是完成。『故曰「终日」』。为什么讲『终日』呢?下体,就是下卦,到了九三这一爻,就整个完成了。 『息三成泰』,又把下面原来的坤卦,由阳爻息到三,内卦就成为乾☰,再加上外卦坤☷,就成为泰卦䷊。一成泰卦,前面讲的,『君子尚消息盈虚』。心里要了解,要悟『消息盈虚』,你看卦爻,处处都能够悟,在这里内卦变成乾卦,整体来讲,就是地天泰卦。『否道将反』。『否泰反其类』,这是孔子讲的,否卦䷋与泰卦䷊,在否卦中天和地是分隔的,不能互通,所以是『否塞』,就是不通的意思。『否』就是不通、否结。而泰卦,阴阳圆融,能够交通。君与臣要能够互相沟通,丈夫与妻子要互相交流沟通,这才能够亨通。懂得『否泰反其类』,看到泰卦䷊,就想到否卦䷋要来了。相反,到了否卦,就知道泰卦要来了。 但是就现在一般人来讲,他看到否的时候就很悲观,看到泰的时候就觉得很得意,这就不懂得『消息盈虚』的道理。 中国人经常说危机就是转机,对一般人来说,都是道听途说,因为真正危机就是转机他不懂。如果真正懂,就是这里『否道将反』,否要反成泰。所以讲危机就是转机,要懂得『否泰反其类』的道理,你才知道怎么用法,不懂用,那就是道听途说,不知道什么是危机,也不知道怎么转危机为转机。 否泰,否到了将反到泰的时候,就是正月,『三阳开泰』,是最全盛的时候,阳气最盛。就内卦来讲,还没有全盛。全盛就是整个六卦全都变成阳爻,到了四月纯乾卦䷀。不必到四月,五月之后,阴气又升起来了,就变成了天风姤卦䷫。 学〖周易〗的人在正月泰卦之时,就要想到否卦,在这里将要反,『将』就是将来还没有来的时候,要看得出来,早做打算。这就是中国人讲的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