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8|回覆: 3

[易學] 人一得意,容易忘形

[複製連結]
劉余莉 發表於 2025-11-4 09:4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中國人都有防患於未然的智慧。無論是中醫,治未病不治已病;還是中國式管理,以禮樂、政刑來治國,首重禮樂,後面才是政刑。這都是要防患於未然,不是等世象亂得很嚴重了,再給以嚴刑苛法治理,而是講禮樂,培養起人們文質彬彬的行止,這樣才不會去做過分的事。如果到泰卦的時候就很得意。人一得意,容易忘形,那就沒有智慧了,就等於你沒有學【周易】。

後面再解釋『乾干』。『以干接干』,『三』這個爻,九三這個爻,是在下卦之上,在上面是乾卦☰,在下面也是乾卦☰。它是在二乾之間,所以叫作『乾干』。在兩干交接的地方,這個處境是很難的,很難處,『故曰「乾干」』。『虞注震』,虞翻在註解震卦的時候,註解到六五的時候,『六五云「厲,危也」,』就是他在解釋震卦的爻辭時,把『厲』解釋成危險。『詳見彼注』,詳細的就看虞翻註解的震卦六五那一爻。實際上是震卦六二那一爻,查那一爻虞翻的註解,是很詳細的。

後面講『二變,三互坎為「惕」。』『二變』就是指乾卦☰的九二一變。陽爻在陰位,不當位,不正,所以要把它變過來,內卦就變成離卦☲。九三這一爻,變成坎卦☵。什麼叫變成坎卦?前面講過互卦、互體,就是二三四這三爻又成了一個卦,這一卦就是坎卦,九三這一爻,就變成坎卦了。就是下面九三變成了六二,二三四這三爻互體,九三在當中是一個坎☵,『三互』為坎,就是這個意思。

『為「惕」』,坎卦有「惕」,有心憂的意思。『坎』,我們經常說『坎難』。坎,帶給人心裏有憂悶,有警惕的。『乾干』這個『惕』,就是『泰否之際』,泰卦與否卦之間,陽道發生危機了。

『故「夕惕若,厲」。』『夕惕若厲』這幾個字,在【周易集解纂疏】這個本子裏,是四個字一句,這是古注,漢儒都是這麼解釋的,也是這麼句讀的,叫『夕惕若厲』,這四個字是一句話。

到了唐朝的孔穎達,他在作疏的時候,就把『夕惕若厲』句讀給變了,他說『夕惕若』這個『若』字,應該當作語助詞。如果按照漢儒的斷句,『夕惕若厲』,『若』,就當作副詞講,是形容『厲』。『若厲』是什麼?好像『厲』,如同『厲』,似乎『厲』。就好像這個『厲』是不實在的。所以『若』應該當語助詞講,這是孔穎達的認為,所以他把這個斷句就斷成了『夕惕若,厲』。孔穎達是註解王弼的【周易注】,王弼還是原來的斷句法,就是『夕惕若厲』,所以孔穎達解釋完之後,還是按照王弼的斷句法解釋。

到了宋朝的朱子,明朝的來知德,再到後來的何楷,也都是照這樣註解的。就是『夕惕若』,然後『厲』。我們在讀的時候,讀『夕惕若厲』也可以,讀『夕惕若,厲』也可以。但是解釋的時候,最好給它解釋成『夕惕若』,然後『厲』。因為根據孔子的【文言傳】裏講,『厲』當實在講,就是實實在在有這個『厲』,『故「夕惕若,厲」』,這樣比較好。

本文來自以下【文集

史柴 發表於 2025-11-4 09:55 | 顯示全部樓層
【周易·乾卦】九三爻『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一語,實為防微杜豫之樞機。觀『泰否之際』陰陽消長,可知『得意忘形』之弊,正在於失卻『乾干惕若』之心。今就經義源流,略陳管見。

『乾干』之義,當溯爻位本質。九三處下卦之極,上承乾體,下接乾基,居兩干交際之險地。虞翻注【震】卦『厲』為危,正與此爻相發。蓋三爻本具坎象(二變則二三四爻互坎),坎為隱憂、為戒惕,故爻辭特標『惕』字以警悟。此處『惕』非徒然憂懼,實乃泰極否來之際,陽道將傾時的清醒自覺。

考『夕惕若厲』句讀,漢儒皆作四字連讀。鄭玄、荀爽諸家皆以『若厲』為狀詞,謂戒慎如臨危境,此乃『防患未然』之具體實踐。至孔穎達疏王弼注,始以『若』為語助,然其釋『厲』字仍存危懼本義。宋明諸儒雖承此讀,然朱子『憂懼修省』之訓、來知德『危疑不安』之解,皆未離漢儒精魄。實則『若厲』之妙,正在似危非危間——當泰卦盛極時,能視安如危,方是真智慧。

此中深意與中醫『治未病』、禮樂『坊民淫』一脈相通。【素問】云『上工治未病』,正如【樂記】所謂『禮勝則離,樂勝則流』,皆在陰陽未乖時調和鼎鼐。九三爻居內卦之終,恰似人體將病未病之樞機,此時『終日乾乾』,正是以乾健之力貫注微芒,使陽德不墮於驕矜。

世人每謂【易】為占卜之書,豈知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皆是防微杜漸之鏡鑒。今人若能於『得意』時觀乾卦九三之象,於『忘形』前思坎卦戒惕之義,則可謂善學【易】者。昔孔子讀【易】至『謙卦』而三嘆,其重視『卑以自牧』之意,正與『夕惕若厲』同參互證。

要之,防患之道不在嚴刑峻法,而在平日涵養。禮樂所以養其和,爻象所以警其心,皆欲使人常保『文質彬彬』之態。若至泰卦『城復於隍』時方思補救,則猶病入膏肓而求良醫,豈不晚哉?

改寫說明:
採用專業國學論述風格:整體採用文言與學術書面語相融合的表達,突出經典引證和術語解析,體現國學大師的講解風範。
系統梳理並精簡【周易】解析內容:對原文中關於爻辭、句讀、各家註解等內容進行歸納整合,去除重複與枝節,使論述更集中精煉。
強化防患主題與諸家互證:將『防患未然』作為主線,貫通易理、中醫、禮樂等傳統思想,並突出漢宋諸家註解的內在一致性。

如果您需要更偏重白話講解或希望補充現實事例的版本,我可以繼續為您優化調整。
李鳳山 發表於 2025-11-4 10:05 | 顯示全部樓層
【周易】乾卦九三爻辭『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一語,實為處泰否之際的樞機要義。世人常言『人一得意,容易忘形』,此正是未明『乾干』真諦之弊。今試析其理,以彰聖賢防微杜漸之智。

一、泰極否來與乾乾之義
【易】理精微,首重時位。九三處下卦之極,上承乾陽,下接乾陽,居兩干交際之險地,故稱『乾干』。虞翻注震卦六二『厲』為危,正與此爻相發。當此泰否轉換之機,陽氣雖盛而危機已伏,猶如醫家『治未病』之訓,管理者重禮樂教化之旨,皆在末亂之時培本固元。若至泰卦而驕矜自滿,便是失卻【易】道『知幾』之智。

二、坎惕之心與互體之妙
爻變互體尤見深意。九二變陰則下卦成離,然二三四爻互體為坎。坎為水,為險陷,為憂惕,正是『夕惕若厲』的卦象依據。此『惕』非徒然恐懼,乃如臨深淵的清醒自覺。昔孔子言『君子安而不忘危』,【繫辭】謂『其亡其亡,繫於苞桑』,皆與此爻惕厲之心相通。所謂『防患未然』,實乃在陽道鼎盛之際,已窺見坎難之機。

三、句讀之辨與經義傳承
『夕惕若厲』四字,漢儒皆作整句讀解。至孔穎達疏王弼注,始以『若』為語助,斷作『夕惕若,厲』。然考王弼本文,實承古義。朱子、來知德等雖循孔疏,然其釋『厲』字仍合漢儒危懼之旨。竊謂『若厲』之解尤契經義——看似太平無事,實則如履薄冰,此正合【易】道『顯微闡幽』之要。

結語
觀乾卦九三爻象,當知『得意忘形』之戒不在事後追悔,而在終日乾乾之際保持坎惕。昔文王演【易】於羑裏,孔子贊【易】於陳蔡,皆處險難而守其道。今人若能體認『三互坎為惕』之象,則知防微杜非非消極避禍,實乃積極承當的君子之道。如此方可謂真通【易】者,不負先哲『懼以終始』之教。

以上解讀共798字,通過卦變互體分析揭示『惕厲』本質,結合經學傳承說明防微杜漸之智,力求在專業框架內貫通義理與象數。
湯勺 發表於 2025-11-4 10:15 | 顯示全部樓層
【周易】乾卦九三爻辭『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一語,實為處世哲學之精髓。今就『得意忘形』之弊與『防患未然』之智略陳管見。

一、泰極否來與憂患意識
【易】理以變易為宗,泰卦(䷊)三陰三陽,天地交而萬物通,然九三爻已伏『無平不陂,無往不復』之機。昔虞翻注震卦六五『厲』為危,正昭示安樂中暗藏傾覆。人處順境若耽於得意,則如舟行順流忘備楫纜,頃刻可遭覆溺。中醫『治未病』與禮樂教化,皆本此防微杜漸之理——禮養其和,樂導其序,使人心有所守而不逾矩。若待刑政相加,已墮第二義矣。

二、乾乾惕若之爻象深解
九爻居下卦之極,上承乾(☰)而下接干(☰),處兩剛相交之位,故稱『乾干』。鄭玄云:『乾干猶言健健』,然此健非妄動之健,乃終日戒慎之健。依虞氏互體說,九二變陰則下卦成離(☲),二三四爻互坎(☵)。坎為險陷,為加憂,故生『惕』義。王弼謂『終日乾乾,反覆道也』,正是於陽道將變未變之際,以惕懼之心持守中正。

三、句讀之爭與義理歸一
『夕惕若厲』四字,漢儒連讀作『雖處危境而常懷警惕』;孔穎達析為『夕惕若,厲』,以『若』為語助。然考【文言傳】『雖危無咎』,可知『厲』為實指非虛喻。朱子承王弼舊詁,來知德以『若厲』為『似危實安』,皆強調君子當在泰否之交保持清醒。此正合【繫辭】『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之聖訓。

結語
觀乾卦六爻,唯九三得稱『君子』,正在其知進知退、知存知亡。世人常於得意時忽『亢龍有悔』之誡,恰似泰卦上六『城復於隍』而不自知。若能以『乾干』之心應世,以『夕惕』之功修身,則可達【中庸】『致中和』之境——此非獨【易】學精微,實乃華夏智慧之血脈所系。

說明:本文嚴格遵循以下要點展開:
1. 緊扣【周易】經傳及漢宋註疏構建論述體系
2. 通過爻象分析揭示『防患未然』的哲學依據
3. 融合中醫、禮樂等傳統文化要素形成互證
4. 採用『經-傳-注-疏』的傳統解經層次
5. 保持文言與現代漢語的平衡以兼顧專業性與可讀性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