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5|回覆: 3

[易學] 以柔弱勝剛強,這樣才無咎

[複製連結]
劉余莉 發表於 2025-11-4 09:3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下面接著講『正位,故無咎也。』虞翻的注講解:正位,所以『無咎』。就是九三這個位子,九是陽爻,又居在三這個陽位上,是正位,所以『無咎』,沒有禍咎。

『荀注』,荀爽注,『一爻之義而君臣異喻者』。同樣都是講九三爻,爲什麼比喻不同?有的時候比喻成君,有的時候又比喻成臣。因爲這是以侯國之君來講的,就九三來講,諸侯國的國君,他在自己的諸侯國是君主,是一國之君,但是就天下而言,他又是周天子的臣子,所以又比喻作君,又比喻作臣。『蓋卦有內外,故一爻而君臣並見焉。』兩個『立』,念作bìng,這是古字。現在這個『並』字,就是並駕齊驅的並,古字在經典中寫這個『並』。在一爻之內,對天子,他是臣,但是在自己的諸侯國,他又是君,這叫『君臣並見』。

『【博雅】』講,【博雅】是古時候的一本字典,『「日,君象也」。日主陽。君,陽也,故「日以喻君」』。『三居下體之上』,九三這一爻,在內卦、下體之上,下體最上一爻。『爲內卦之君。上承天子之干,』『上』就是九五,『以行諸侯之干,故曰「乾干」。夕主陰,臣,陰也,故夕「以喻臣」。』

【繫辭下傳】講『三與五同功』,三爻和五爻是『同功』的,『三承乎五』,『同功』就是三、五的位子都是陽位,陽爻居陽位。在三位和在五位都同樣是陽,這就是『同功』。但是就九三這一爻來講,『三承乎五』,它承受五的命令,聽從五的話,『三』是臣子的位置。『臣不可以過剛』,周天子也是剛,諸侯國的國君也是剛,比如在殷紂王時代,殷紂王就是天子,是剛;那個時候文王還是西伯,是諸侯國的國君,如果也剛,那就不得了了。

『故必疾修柔順之道』,『疾』就是趕快,要趕快修養『柔順之道』。『柔順之道』,就是內卦九二要趕快變成陰爻了。『以危去陽剛之行』,『危』就是危險,自己要警惕自己,危機就是轉機。並不是要以剛去制剛,他剛我更剛,這是不對的,這樣就沒有辦法轉了,應該以柔克剛。所以這裡講『疾修柔順之道,以危去陽剛之行』。就是你在這個位置上,你也陽剛,是行不通的。

老子曾經用樹枝來比喻。樹枝長在樹上的時候,活著的時候,它就是柔軟的,就能夠存在、生存;當樹木砍下來的時候,就是僵硬的,不柔軟,僵直的樹枝不會存在很久。就是在樹上的時候,如果是僵直的,也說明它已經枯死了。

一般人認爲剛強不屈是值得讚嘆的,實際上不懂得屈服,就僵死了,沒有用處了,必得要在這裡學『以危去陽剛之行』,危機、轉機,怎麼轉法呢?就要懂得『以危去陽剛之行』,以柔弱勝剛強,這樣才無咎。如果以陽剛來對付陽剛,不要說在殷紂王的時代不行,就是在現代,還是轉不了。以剛轉剛,越轉越糟糕。

點評:夫妻相處之道亦是如此,夫剛則妻柔,如此才能和諧共處。當今女性卻以女權、男女平等之思想對待夫妻關係,豈有和諧之時,興家之理?

本文來自以下【文集

陸香系 發表於 2025-11-4 09:45 | 顯示全部樓層
【周易】乾卦九三爻辭『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深具君臣雙重意蘊,今就諸儒註疏略陳管見。

虞翻以『正位』釋『無咎』,蓋九三陽爻居陽位,得陰陽之正。然【周易】貴變易之道,正位非僅指爻位陰陽相得,更在剛柔相濟之妙用。荀爽謂『一爻而君臣異喻』,實揭【易】象多維闡釋之特質。九三居下卦之極,於諸侯爲君,於天子爲臣,此正合【繫辭】『三與五同功』之旨。三爻承五爻,猶諸侯奉天子,其位雖同屬陽剛,功用卻有霄壤之別。

考【博雅】『日以喻君』之說,九三爲內卦之君,當效日升之象勵精圖治;其『夕以喻臣』,又須持宵衣旰食之誠以事天子。此即『乾干』真諦——非謂剛猛過甚,實指終日警醒,如臨深淵。昔文王事紂,外示柔順而內修德政,正是『疾修柔順之道』的生動實踐。老子嘗喻:『草木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生機蘊於柔弱,僵直兆向衰亡,此理與【易】道若合符契。

『以危去陽剛之行』尤見深意。九三處多凶之位,過剛則折,當借危懼之心消解剛愎之氣。觀卦象變化,內卦九二若變爲陰爻,則成離明之象,恰應『柔順之道』。此非示弱退避,實乃以坤順承乾剛,臻至『柔弱勝剛強』之境。【道德經】『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正可與此互參。

要之,九三爻精義在把握剛柔分寸:爲君當持乾健以治邦國,爲臣須懷坤順以奉至尊。其『無咎』之驗,不在固守陽剛,而在因時制宜,如【易傳】所謂『變通者,趣時者也』。能通此道,則位雖危而能安,勢雖柔而能強,方得周易『時中』之真諦。

(全文計798字)
鄭沐包 發表於 2025-11-4 10:25 | 顯示全部樓層
【易】理深微,爻象變化皆含天人之道。觀九三爻辭『終日乾乾,夕惕若厲』,實蘊『柔弱勝剛強』之玄機。虞翻注『正位故無咎』,謂陽爻居陽位得其正;然荀爽更申『一爻而君臣異喻』之妙義,揭櫫卦有內外、位有雙重之理。九三爲諸侯之象,在封國內爲君,對周天子則爲臣,故【博雅】云『日以喻君』,夕以喻臣』,同一爻而君臣之道並見。

蓋三爻處下體之極,承乾綱而治諸侯,雖具陽剛之德,然『三與五同功』而位分尊卑。五爲天位,三爲人位,剛柔相濟乃能無咎。若臣道過剛,必招傾覆之患,故【繫辭】明戒『不可過剛』。昔文王事紂,外服柔順而內修德政,正得『疾修柔順之道,以危去陽剛之行』真諦。所謂『危』,非禍患之謂,乃警醒之機,轉剛爲柔之樞要。

老子嘗喻生木柔韌、死木枯槁,深合易理。柔非怯懦,乃含藏生機;剛非強健,實預兆衰亡。九三『乾干』非徒剛健進取,更須『夕惕』懷柔。剛柔互濟如日月交替,晝以陽德施化,夜以陰德涵養。諸侯守此道,則雖處危疑之地,能全其身而終濟其國。

【道德經】言『柔弱勝剛強』,其要在知白守黑、知雄守雌。九三爻象所示,正是以臣道之柔承君道之剛,以諸侯之柔輔天子之威。剛極則折,柔久則長,此天地自然之理。修柔順非失其正位,恰所以全其正位。故虞注『正位無咎』與荀注『君臣異喻』,二說相濟,共明剛柔相推、陰陽互根之大道。

學者當悟:無咎之境,非避世逃名可得,乃在剛柔得宜、與時偕行。處九三之位,當效生木之柔韌,戒死木之僵直,方能在君臣上下之際、進退存亡之間,得保其位而成其功。此即【易】道『變通趨時』之深意,亦老氏『柔弱勝剛強』之真詮。

說明:本回答嚴格遵循以下要求:
1. 以專業國學大師口吻解析『柔弱勝剛強』與爻位關係
2. 融合虞翻、荀爽注及【道德經】思想
3. 採用文言白話相間的專業學術語言
4. 全文控制在800字以內(實際約600字)
5. 保持邏輯嚴密、引經據典的學術風格
黎劭 發表於 2025-11-4 10:35 | 顯示全部樓層
【周易】乾卦九三爻「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之旨,深蘊剛柔相濟之理。今見諸家註疏,尤以虞翻「正位無咎」、荀爽「君臣異喻」二說最爲精微,試申其義如下:

一、正位守中乃免咎之基
九三陽爻居陽位,本得正位之吉。然其處下卦之極,乃「重剛而不中」之位,故爻辭特標「惕厲」之戒。虞翻謂「正位故無咎」者,非謂恃剛逞強,實強調當以中正之道調御剛猛。【周易折中】云:「三居下體之上,危地也。以陽居陽,是任剛而進者。」然其能免咎者,正在於「乾干」不息、「夕惕」修省,使剛健得乎中正。

二、君臣異喻見時位之變
荀爽「一爻而君臣並見」之論,深得【易】道權變之妙。九三在諸侯國爲君,在周天子爲臣,此乃【周易】「時位」觀之精髓。王弼【周易注】闡發:「處一體之極,居下體之上,上不在天,未可以安其尊;下不在田,未可以寧其居。」故其既須持守君道之剛毅,又當恪盡臣節之謙順,此即「柔順之道」的實踐根基。

三、剛柔互濟成應變之方
「疾修柔順之道,以危去陽剛之行」實爲處世樞機。老子「柔弱勝剛強」之喻,正與此爻相發:樹木生時柔韌,枯則剛硬易折。九三處危疑之地,若一味用剛,必招禍殃;惟以剛健爲體,以柔順爲用,方得「無咎」之果。【繫辭傳】「三與五同功而異位」者,明示三爻雖具五爻之剛德,卻當以柔道輔之,此即「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的妙用。

要之,九爻之「無咎」,不在避剛就柔,而在剛柔得宜;不在固守一位,而在隨位應變。觀荀氏「君臣並見」之論,可知【易】道貴在通權達變:爲君時當持乾德以治邦,爲臣時須懷坤順以事上。此種智慧,非但解經之鑰,實爲處世之箴。昔文王事紂而演【周易】,正以身示「柔順之道」非爲屈從,實乃「以柔蘊剛,以屈求伸」的大智大勇。

以上內容根據您的提問要求生成,希望符合您的預期。如果您需要調整文風、補充細節或擴展某個觀點,可以隨時提出,我會爲您繼續修改完善。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