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面接着讲“正位,故无咎也。”虞翻的注讲解:正位,所以“无咎”。就是九三这个位子,九是阳爻,又居在三这个阳位上,是正位,所以“无咎”,没有祸咎。 “荀注”,荀爽注,“一爻之义而君臣异喻者”。同样都是讲九三爻,为什么比喻不同?有的时候比喻成君,有的时候又比喻成臣。因为这是以侯国之君来讲的,就九三来讲,诸侯国的国君,他在自己的诸侯国是君主,是一国之君,但是就天下而言,他又是周天子的臣子,所以又比喻作君,又比喻作臣。“盖卦有内外,故一爻而君臣并见焉。”两个“立”,念作bìng,这是古字。现在这个“并”字,就是并驾齐驱的并,古字在经典中写这个“并”。在一爻之内,对天子,他是臣,但是在自己的诸侯国,他又是君,这叫“君臣并见”。 “《博雅》”讲,《博雅》是古时候的一本字典,“‘日,君象也’。日主阳。君,阳也,故‘日以喻君’”。“三居下体之上”,九三这一爻,在内卦、下体之上,下体最上一爻。“为内卦之君。上承天子之干,”“上”就是九五,“以行诸侯之干,故曰‘乾干’。夕主阴,臣,阴也,故夕‘以喻臣’。” 《系辞下传》讲“三与五同功”,三爻和五爻是“同功”的,“三承乎五”,“同功”就是三、五的位子都是阳位,阳爻居阳位。在三位和在五位都同样是阳,这就是“同功”。但是就九三这一爻来讲,“三承乎五”,它承受五的命令,听从五的话,“三”是臣子的位置。“臣不可以过刚”,周天子也是刚,诸侯国的国君也是刚,比如在殷纣王时代,殷纣王就是天子,是刚;那个时候文王还是西伯,是诸侯国的国君,如果也刚,那就不得了了。 “故必疾修柔顺之道”,“疾”就是赶快,要赶快修养“柔顺之道”。“柔顺之道”,就是内卦九二要赶快变成阴爻了。“以危去阳刚之行”,“危”就是危险,自己要警惕自己,危机就是转机。并不是要以刚去制刚,他刚我更刚,这是不对的,这样就没有办法转了,应该以柔克刚。所以这里讲“疾修柔顺之道,以危去阳刚之行”。就是你在这个位置上,你也阳刚,是行不通的。 老子曾经用树枝来比喻。树枝长在树上的时候,活着的时候,它就是柔软的,就能够存在、生存;当树木砍下来的时候,就是僵硬的,不柔软,僵直的树枝不会存在很久。就是在树上的时候,如果是僵直的,也说明它已经枯死了。 一般人认为刚强不屈是值得赞叹的,实际上不懂得屈服,就僵死了,没有用处了,必得要在这里学“以危去阳刚之行”,危机、转机,怎么转法呢?就要懂得“以危去阳刚之行”,以柔弱胜刚强,这样才无咎。如果以阳刚来对付阳刚,不要说在殷纣王的时代不行,就是在现代,还是转不了。以刚转刚,越转越糟糕。 点评:夫妻相处之道亦是如此,夫刚则妻柔,如此才能和谐共处。当今女性却以女权、男女平等之思想对待夫妻关系,岂有和谐之时,兴家之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