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26|回復: 1

[儒家学说] 【韩诗外传】卷8诗解1廉稽不辱使命以其人之道治其人之身正气在己非求非追荆蒯芮守节死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3-11-21 20:08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诗外传卷8诗解1廉稽不辱使命以其人之道治其人之身正气在己非求非追荆蒯芮守节死
题文诗:
越王勾践,使廉稽献,民于荆王,荆王使者,
曰越夷狄,之国臣请,欺其使者.荆王:
越王贤人,其使亦贤,子其慎之!使者出见,
廉稽曰冠,得以俗见,不冠不见.廉稽曰夫,
越亦周室,之列封也,不得处于,大国而处,
江海之陂,,鱼鳖为伍,文身翦发,
而后处焉.今来至上,国必曰冠,得俗见不,
冠不得见.如此则上,国使适越,亦将劓墨,
文身翦发,而后得以,俗见可乎?荆王闻之,
披衣出谢.孔子:使于四方,不辱君命,
可谓士矣.人所以好,富贵安乐,为人所称,
誉者为身;恶贫贱,危辱为人,所谤毁者,
亦为身也.然身何贵?莫贵于气;得气则生,
失气则死;其气非金,帛珠玉也,不可求于,
人也非缯,布五谷也,不可籴买,而得;
在吾身耳,不可不慎.经有:既明且哲,
以保其身.至气正气,正气真情,情真自正.
齐崔杼弒,庄公荆蒯,芮使晋反.其仆曰崔,
杼弒庄公,子将奚如?荆蒯芮曰:驱之将入,
死而报君.其仆曰君,之无道也,四邻诸侯,
莫不闻也,夫子死之,不亦难乎?荆蒯芮曰:
善哉而言!早言我能,谏谏而不,用我能去;
今既不谏,又不去吾,闻之食其,食死其事,
吾既食乱,君之食也,又安得治,君而死之!
遂驱车而,入死其事.:人有乱君,
犹必死之;我有治长,可无死乎!乃结辔自,
刎于车上.君子闻曰:荆蒯芮可,谓守节死,
义矣仆夫,则无为死,犹饮食,而遇毒也.
经有:夜匪懈,以事一人.荆先生之,
谓也易曰;不恒其德,或承之羞.仆夫之谓.
【原文】
越王勾践使廉稽献民于荆王,荆王使者曰:『越、夷狄之国也,臣请欺其使者。』荆王曰:『越王、贤人也,其使者亦贤,子其慎之!』使者出,见廉稽曰:『冠、则得以俗见,不冠、不得见。』廉稽曰:『夫越、亦周室之列封也,不得处于大国,而处江海之陂,与鳣鱼鳖为伍,文身翦发,而后处焉。今来至上国,必曰:'冠、得俗见,不冠、不得见。」如此、则上国使适越,亦将劓墨文身翦发,而后得以俗见,可乎?』荆王闻之,披衣出谢。孔子曰:『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注释】
魭鳣:释义:1.鱼名。 2.同『鼋』。通『鳝』。黄鳝。
【原文】
 人之所以好富贵安乐,为人所称誉者、为身也;恶贫贱危辱,为人所谤毁者、亦为身也。然身何贵也?莫贵于气;人得气则生,失气则死;其气非金帛珠玉也,不可求于人也;非缯布五谷也,不可籴买而得也;在吾身耳,不可不慎也。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注释】
人都爱富贵平安与光荣,被人称道,而不喜欢贫贱危机和屈辱,被人毁谤,都是为了自己。
【原文】
  齐崔杼弒庄公,荆蒯芮使晋而反。其仆曰:『崔杼弒庄公,子将奚如?』荆蒯芮曰:『驱之!将入死而报君。』其仆曰:『君之无道也,四邻诸侯莫不闻也,以夫子而死之,不亦难乎?』荆蒯芮曰:『善哉!而言也!早言,我能谏;谏而不用,我能去;今既不谏,又不去。吾闻之;食其食,死其事,吾既食乱君之食,又安得治君而死之!』遂驱车而入,死其事。仆曰:『人有乱君,犹必死之;我有治长,可无死乎!』乃结辔自刎于车上。君子闻之,曰:『荆蒯芮可谓守节死义矣,仆夫则无为死也,犹饮食而遇毒也。』诗曰:『风夜匪懈,以事一人。』荆先生之谓也。易曰:『不恒其德,或承之羞。』仆夫之谓也。【注释】1,『风夜匪懈,以事一人。』
出自【诗经·大雅·烝(zhēng)民】。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鲁韩解作懈。)以事一人。
译文:既高明又富有智慧,以此来保他自身不出错。起早睡晚从不肯懈怠, 以此奉事君王一个人。
2,『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语出【易.恒】:『不恒其德,或承之羞。』
恒:长久。
译文:人如果不能恒久地保持自己的德行,免不了要遭受耻辱。 强调专心致志,保持操守的重要。
姚待 發表於 2025-4-26 13:53 | 顯示全部樓層
《韩诗外传》卷八所载廉稽使荆一事,诚为外交辞令与士节操守之典范。今试析其要义如下:

一、夷夏之辨与使节之道
荆使以"越乃夷狄之国"欲辱廉稽,实蹈春秋时期"夷夏之辨"之窠臼。然细究其文,越使束发冠冕而见,荆使反"剪发文身"以应,恰成反讽。此非徒外貌之异,实暗合《论语》"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之文化立场。廉稽"以子之制待子"的应对,正体现《礼记·曲礼》"礼从宜,使从俗"的外交智慧,非但未失使节之体,反令对方自陷其彀。

二、贤者气象的内在修为
荆王"越王贤人,其使亦贤"之语,可溯至《周易·系辞》"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之理。廉稽之能守节不屈,非特外交机变,实根植于孟子所谓"浩然之气"。传文强调"正气在己,非求非追",恰与《孟子·公孙丑》"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相发明。士君子之节操,当如《中庸》所言"君子素其位而行",不因外境而移易。

三、荆蒯芮死节之参照
篇末荆蒯芮守节而死之事,与主文本形成互文。二者同彰《荀子·不苟》"士君子之勇"的两种表现:廉稽展现"义之所在,不倾于权"的智勇,荆蒯芮则体现"身可危而志不可夺"的刚勇。此种笔法暗合《春秋》褒贬之义,使读者于对比中见士节之全貌。

要之,此章以事明理,通过使节交锋的具体场景,阐发《韩诗外传》一贯强调的"内重外轻"修养观。廉稽之能"不辱使命",根本在于《大学》所谓"诚于中,形于外"的修为,非徒口舌之辩也。读者当由此领会:士君子处世,当如《周易》艮卦之象,知止而定,内有主而后外应物,方是真气节、真智慧。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