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243|回覆: 1

[儒家學說] 劉向【新序】卷6刺奢6詩解1桀縱靡靡之樂不聽諫自取滅亡許綰妙諫魏王罷起中台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10-16 21:19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劉向【新序】卷6刺奢6詩解1桀縱靡靡之樂不聽諫自取滅亡許綰妙諫魏王罷起中台
題文詩:
桀作瑤台,民力殫,民財為酒,池糟堤縱,
靡靡之樂,一鼓而牛,飲者三千,群臣相持,
歌曰江,水沛沛兮,舟楫敗兮,我王廢兮,
趣歸薄兮,薄亦大兮.樂兮樂兮,四牡蹻兮,
六轡沃兮,去不善從,善何不樂?伊尹,
天命至舉,觴而告桀,曰君王不,聽臣之言,
亡無日矣.桀拍然作,唾然笑曰:子何妖言,
吾有天下,如天有日,日有亡乎?日亡吾亡.
於是接履,趣遂適湯,湯立為相.伊尹去官,
入殷故而,殷王夏亡.紂為鹿台,七年而成,
其大三里,高千,臨望雲雨.作炮烙之,
刑戮無辜,奪民力冤,暴施於,百姓慘毒,
加於大臣,天下叛之,願臣文王.及周師至,
令不行於,左右悲乎!當是時求,為匹夫不,
可得也紂,自取之也.咎由自取,自取滅亡.
魏王將起,中天台曰:敢諫者死.許綰負虆,
操鍤入曰:聞大王將,起中天台,臣加一力.
曰子,何力有加?綰曰雖無.力能商台.
王曰若何?曰臣聞天,與地相去,萬五千里,
今王因,而半之當,起七千五,百里之台,
高既如是,其趾須方,八千,盡王之地,
不足以為,台趾古堯,舜建諸侯,地五千里,
必起此台,先以兵伐,諸侯盡有,地猶不足,
又伐四夷,得八千里,足為台趾,材木之積,
人徒之眾,倉廩儲數,以萬億度.八千里外,
當盡農畝,之地足以,奉給王台,台具以備,
乃可以作.魏王默然,無以應,乃罷起台.
刺奢【原文】  桀作瑤台,罷民力,殫民財,為酒池糟堤,縱靡靡之樂,一鼓而牛飲者三千人,群臣相持歌曰:『江水沛沛兮,舟楫敗兮,我王廢兮,趣歸薄兮,薄亦大兮。』又曰:『樂兮樂兮,四牡蹻兮,六轡沃兮,去不善而從善,何不樂兮?』伊尹知天命之至,舉觴而告桀曰:『君王不聽臣之言,亡無日矣。』桀拍然而作,唾然而笑曰:『子何妖言,吾有天下,如天之有日也,日有亡乎?日亡吾亦亡矣。』於是接履而趣,遂適湯,湯立為相。故伊尹去官入殷,殷王而夏亡。
【原文】  紂為鹿台,七年而成,其大三里,高千尺,臨望雲雨。作炮烙之刑,戮無辜,奪民力。冤暴施於百姓,慘毒加於大臣,天下叛之,願臣文王。及周師至,令不行於左右。悲乎!當是時,求為匹夫不可得也,紂自取之也。【原文】  魏王將起中天台,令曰:『敢諫者死。』許綰負虆操鍤入曰:『聞大王將起中天台,臣願加一力。』王曰:『子何力有加?』綰曰:『雖無力,能商台。』王曰:『若何?』曰:『臣聞天與地相去萬五千里,今王因而半之,當起七千五百里之台,高既如是,其趾須方八千里,盡王之地,不足以為台趾。古者堯舜建諸侯,地方五千里,王必起此台,先以兵伐諸侯,盡有其地猶不足,又伐四夷,得方八千里乃足以為台趾,材木之積,人徒之眾,倉廩之儲,數以萬億度。八千里以外,當盡農畝之地,足以奉給王之台者,台具以備,乃可以作。』魏王默然無以應,乃罷起台。
【譯文】
魏國國王準備建中天台(天高的一半的高台),下令道:『有敢勸阻的人殺!』許綰扛着鍬進來,說:『聽說大王準備建中天台,我願意添加一份力量!』國王說:『您加什麼力?』綰說:『我聽說天跟地之間相距一萬五千里,現在國王要做它的一半高,應當是建七千五百里高的台。高既然知道了,它的基礎必須要方圓八千里(即八千平方里),國王全部的地,不夠用來做台基。古代的堯舜建立諸侯國,疆土面積是五千平方里。國王一定要建這台,(就)先武力攻打各諸侯國,全部占有他們的土地,還是不夠,還要攻打四方的蠻夷之國,得到了八千平方里,便夠做台基了。要用木材的總量,人力的數量,倉庫的儲藏,都要數以萬億來計量,估計八千平方里之外,應當定為農田的地方,要足夠供給國王建台用的,建台的條件具備了,才可以建了。』魏國國王默然沒什麼回答,便取消了建台。
覃侄客岫冊 發表於 2025-4-7 04:18 | 顯示全部樓層
【新序·刺奢】章句析義——論桀紂奢靡亡國與許綰妙諫之智

劉向【新序·刺奢】篇以史為鑑,直指君王奢靡之害。其文載夏桀、商紂之暴虐,魏王營台之愚妄,而伊尹、許綰之諫言尤為警策。今析其要義,以明"奢靡亡國,納諫興邦"之理。

一、桀紂縱樂,自絕於天
桀築瑤台,"疲民力,殫民財",更設酒池糟堤,縱靡靡之樂。其臣歌曰"去不善而從善,何不樂兮",實為諷諫之隱語。伊尹舉觴直諫"亡無日矣",桀竟以"日亡吾亡"為對,其悖天妄行之態,與【尚書·湯誓】"時日曷喪"之民怨相呼應。桀以天命自恃,殊不知"天命靡常"(【詩經·大雅·文王】),終至"接履趣湯",身死國滅。

紂王繼其惡,鹿台高千尺,"炮烙之刑"戕害無辜。劉向以"慘毒加於大臣"一語,暗合【論語·子張】"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之辨,然其"天下叛之"終成定局。文王德化天下,周師一至,紂令不行,恰如【孟子·離婁】所言"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

二、許綰量天,智止台役
魏王欲起"中天台",令"敢諫者死",已顯專斷之危。許綰負虆操鍤而進,不言"不可",反言"加力",此乃【鬼谷子·反應】"欲聞其聲反默"之術。其以天地距離為據,推算台基需八千里,更言"伐諸侯""征四夷"方足材用,將荒謬推至極處。此"歸謬"之法,較之【戰國策】"鄒忌諷齊王"更顯峻切。魏王默然罷役,足見【荀子·臣道】"諫爭輔拂之人,社稷之臣"之效。

三、奢儉之辨,古今通義
桀紂之亡,非台高池廣之過,而在"奪民力""戮無辜"。劉向以"求為匹夫不可得"作結,正合【老子】"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之誡。許綰之諫,非止土木之勞,實遏君王僭越天道之心。【周易·節卦】云:"節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三代興亡,皆繫於此。

結語
【刺奢】篇之深意,在揭"奢靡—拒諫—亡國"之鏈。伊尹之直、許綰之譎,皆本於"民惟邦本"(【尚書·五子之歌】)之思。今讀此文,猶聞黃鐘大呂之音:人主之患,不在台榭高低,而在德音清濁。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