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16|回覆: 0

[儒家學說] 【袁子正書】卷9悅近詩解聖人體德居以虛受人簡禮法欲簡禁令欲約事業欲希親親仁民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9-24 07:34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題文詩:
孔子曰為,上不寬吾,何以觀之;又曰苛政,
甚於猛虎.詩經之嫉,掊苛在位.是以聖人,
體德居簡,以虛受人.有德則謙,謙則能讓;
虛心則寬,寬則愛物.世俗也以,公苛為能,
苛察為明,忌諱為深;三物具則,國危故禮,
法欲其簡,禁令欲約,事業欲希.簡則易明,
約則易從,希則有功.聖賢之務.漢高祖也,
山東匹夫.起兵之日,天下英賢,奔走歸之,
賢士輻湊,樂為之用,故王天下,莫之能御.
唯其能以,簡節寬大.受天下之,物也是故,
寬則得眾,虛則受物,信則不疑,不忌諱則,
下情達而,人心安夫,高祖非能,舉必當也,
唯其心曠,故人不疑,況以至公,處物以聰,
明治人乎.堯先親其,九族文王,型於寡妻,
物莫不由,內及外由,大信而結,由易簡而,
上安由仁,厚而下親.今諸侯王,國之制無,
一成之田,一旅之眾,獨坐空宮,民莫見其,
面其所以,防禦之備,甚於仇讎.內無公族,
之輔外無,藩屏之援,故兄弟無,睦親之教,
百姓無被,光明之德.弊薄俗興,忠厚禮衰,
近者不親,遠者不附,人主孤立,於上本根,
無庇蔭助,此天下之,大患聖以,仁義為本,
大信持之,根深基厚,故即風雨,不愆伏也.
聖人真情,親親仁民,仁民愛物,推己及人.

卷九 悅近

題解
悅近,就是要使身邊的人悅服。袁准指出,居於上位的人,要寬厚待人,以仁義為本,『寬則得眾』;要信任屬下,『信則不疑』,方能使人才為己所用。公刻、苛察、忌諱三者,表面上有助於治理,實際卻是導致君主孤立、國家危亡之道。
孔子曰:『為上不寬。吾何以觀之。』『苛政甚於猛虎。』詩詩:即【詩經】人疾疾:同『嫉』。痛恨,譴責掊克掊克:亦作『掊刻』。聚斂,搜括。亦指搜括民財之人。一說,自大而好勝人在位。是以聖人體德體德:指先天的德性居簡居簡:謂持身寬略,而以虛虛:謙虛受人受人:待人。夫有德則謙,謙則能讓;虛則寬,寬則愛物。世俗以公刻公刻:公正嚴刻為能能:能事,以苛察苛察:以煩瑣苛刻為明察為明明:明辨,以忌諱忌諱:因風俗習慣或迷信,禁忌某些認為不吉利的話和事為深深:深刻。三物具,則國危矣。故禮法欲其簡簡:簡樸,禁令欲其約約:簡潔,事業欲其希希:簡要。簡則易明,約則易從,希則有功。此聖賢之務也。
譯文孔子說:『在上位者不寬厚待人,還有什麼可看的呢?』又說:『殘暴的政治比老虎還要兇猛啊。』【詩經】中的作者痛恨搜刮民財的君主在位。所以聖人保持先天的德性,持身寬略,而虛心待人。凡是有德的人自然就會謙虛,謙虛就能禮讓;虛心就會寬容,寬容就會有愛人之心。世人以公正嚴苛為能事,以繁瑣苛刻為明察,以懂得忌諱為高深。三者如果全了,國家就危險了。所以禮法要簡單,禁令要簡約,事務要扼要。簡單就容易明白,簡約就容易施行,扼要就容易見效。這是聖賢之人的追求。
漢高祖,山東之匹夫也。起兵之日,天下英賢奔走而歸之,賢士輻湊而樂為之用,是以王天下而莫之能御。唯其以簡節寬大。受天下之物故也。是故寬則得眾,虛則受物,信則不疑,不忌諱則下情達而人心安。夫高祖非能舉必當也,唯以其心曠曠:寬大,故人不疑,況乎以至公處物處物:對待人和事物而以聰明治人乎。
譯文漢高祖原是崤山以東的一個普通人,起兵之時,天下的英雄豪傑爭先恐後地歸順他,賢良之人群聚樂於為他所用,所以能夠統一天下,沒有人能夠抵擋他。這僅僅是因為他能夠簡略寬大、招納天下的賢才罷了。所以寬厚就能夠使民眾親附,虛心就能夠廣納賢才。信任人就不會有猜疑,不忌諱就能下情上達、民心安定。漢高祖並非事事都做得恰當,只是因為他心胸豁達,所以人們才不會猜疑。更何況是那些以大公無私之心處理事務、以聰明智慧管理臣子的聖王呢?
堯先親九族九族: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兒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兒及外孫。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兒子。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文王刑刑:通『型』。法式,典範,榜樣於寡妻寡妻:舊指大老婆,嫡妻;一說寡德之妻,謙詞;一說為國君夫人,物莫不由內及外,由大信大信:對天下百姓的信諾而結,由易簡而上安,由仁厚而下親。今諸侯王國之制,無一成一成:古謂方十里之地之田,一旅之眾,獨坐空宮之中,民莫見其面,其所以防禦之備,甚於仇讎仇讎:仇敵,仇家。內無公族公族:諸侯或君王的同族之輔,外無藩屏藩屏:比喻衛國的重臣之援,是以兄弟無睦親睦親:指宗族中的近親之教,百姓無光明光明:指賢者的儀範、風采之德。弊薄弊薄:淡薄之俗興,忠厚之禮衰,近者不親,遠者不附,人主孤立於上,而本根本根:喻指帝室無庇蔭庇蔭:庇護之助,此天下之大患也。聖人者以仁義為本,以大信持之,根深而基厚,故風雨不愆伏愆伏:謂陰陽失調。多指氣候失常也。
譯文堯帝先親睦自己九族之內的人,周文王以身作則為自己的妻子樹立榜樣。做事情沒有不是由內而外才成功的:由於信守對百姓的諾言而聚合民心,由於持事簡明而使君主安定,由於仁愛厚德而使百姓親附。當今諸侯王國的制度,諸侯沒有十畝的田地,沒有五百人的士卒,獨坐在空宮之中,百姓都不能見到他的面。國家對諸侯的防備,其至超過防範仇敵,以至於在內沒有同族大臣的輔佐,在外沒有諸侯王國的援助。因此使得世間的兄弟得不到和睦親愛的教化,百姓得不到賢者風采的薰染。於是衰薄的風俗興起,忠厚的禮義衰落。身邊的人不親近,遠處的人不歸附。國君在上孤立無援,皇室沒有庇護的助力。這是國家的大患啊。聖人以仁義為根本,以取信天下來護持仁義,根基深厚,所以風調雨順,國家太平。

本文來自以下【文集

平民百姓 發表於 2025-7-4 18:49 | 顯示全部樓層
【袁子正書·悅近】義疏

【悅近】一篇,闡發為政寬簡之要義,其旨歸本於孔孟仁學,而參以黃老之術。袁准以「聖人體德居簡」為綱,申明「寬則得眾,虛則受物」之理,實為針砭時弊之論。今試析其文理如次:

一、聖王之道:寬簡為本
篇首引孔子「為上不寬」「苛政猛於虎」二語,直指苛政之害。【詩經】「疾掊克在位」之嘆,更見聚斂之臣為民所疾。聖王治世,必以「體德居簡」為要:「體德」者,秉先天仁厚之性;「居簡」者,持寬略不苛之政。此二者相濟,方能「以虛受人」——虛懷若谷,則萬民歸心。袁准以「謙讓」「寬愛」為德用,正合【周易】「謙尊而光」之義。

二、苛政三弊:公刻、苛察、忌諱
世俗以「公刻為能」「苛察為明」「忌諱為深」,此三者貌似治國良方,實為危國之兆。蓋法網繁密則民不堪命,禁條嚴苛則下情壅塞。袁准主張「禮法欲簡,禁令欲約,事業欲希」,實承【老子】「治大國若烹小鮮」之旨。簡則易明,約則易從,此黃老「無為而治」之精義,亦與【論語】「居敬行簡」相通。

三、漢高祖之鑑:曠達容物
高祖起於匹夫而王天下,正在其「簡節寬大」。袁準點明「心曠故人不疑」,實指領袖氣度當如江海納百川。若以「至公處物,聰明治人」,則群才輻輳。此論暗合【人物誌】「主德者,聰明平淡,總達眾材」之說,亦可見魏晉才性論之影響。

四、時弊之痛:本根無庇
篇末痛陳諸侯「獨坐空宮」之弊:無公族之輔、藩屏之援,終致「人主孤立」。此乃針對曹魏猜忌宗室之政而發。袁准倡言「親親仁民」,實欲重建封建親親之道,以仁義為根柢,使「風雨不愆」。其「由內及外」「大信而結」之論,顯系【大學】「修齊治平」模式之衍申。

結語
【悅近】之要,在「悅」不在「懾」。袁准熔儒道於一爐:以仁愛為體,以簡約為用,以誠信為紐。其斥「弊薄俗興」之世態,申「根深基厚」之治道,至今猶有鏡鑒之益。聖王真情,「推己及人」四字,足為萬世法。

(全文798字)

注釋
[1] 「體德居簡」:語本【論語·雍也】「居簡而行簡」,袁准加以德性論詮釋。
[2] 「三物」:指公刻、苛察、忌諱三種為政態度,袁准視為危國之具。
[3] 「大信而結」:化用【周易·繫辭】「中心疑者其辭枝,吉人之辭寡」。
zilong197931 發表於 2025-7-16 17:08 | 顯示全部樓層
【袁子正書·悅近篇】詮解

【悅近】一篇,實為治國安邦之要義。袁准以孔子"為上不寬,吾何以觀之"發端,揭示為政寬簡之根本。聖人之道,在於體德居簡,虛懷若谷。德者謙,謙者能讓;虛者寬,寬者愛物。此乃【周易】"謙卦"之精義,亦合【尚書】"允執厥中"之訓。

篇中斥"公苛為能、苛察為明、忌諱為深"三弊,實發前人所未發。昔管子言"禮義廉恥",而袁子獨指苛政之害,可謂洞見。禮法簡則易明,禁令約則易從,事業希則有功,此三者實為黃老之術與儒家仁政之結合。漢高祖"以簡節寬大受天下之物",正是此理。寬則得眾,虛則受物,信則不疑,三者兼備,方成王業。

論及親親仁民之道,袁子引【堯典】"克明俊德,以親九族"與【詩經】"刑於寡妻"為證,闡明由內及外、由近及遠之序。今諸侯"獨坐空宮,民莫見面",恰與【孟子】"民為貴"之說相悖。無公族之輔,無藩屏之援,此封建之弊,實啟後世郡縣制之思。

末段"聖以仁義為本"之論,尤見袁子學術根柢。仁義為體,大信為用,根深基厚,方能風雨不愆。此說既合孔孟之旨,又暗合【中庸】"致中和"之義。其"推己及人"之語,更是直承"忠恕"之道。

通觀全篇,袁准熔鑄儒道,會通經史。其論寬簡,可比【老子】"治大國若烹小鮮";言仁義,則本於【論語】"泛愛眾而親仁"。至若指陳時弊,直追賈誼【治安策】;論政要旨,近同陸賈【新語】。實為魏晉政論之精華,治國安民之圭臬。學者若能由此篇悟入,則於中國傳統政治智慧,思過半矣。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