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48|回覆: 2

[儒家學說] 【傅子】卷13戒言詩解德者難成而難見也言者易撰而易悅也君子貴德慎言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9-19 21:44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傅子】卷13戒言詩解德者難成而難見也言者易撰而易悅也君子貴德慎言
題文詩:
上好德則,下修,上好言則,下飾.
行則,仁義興焉,辯則,大偽起此,
必然之徵.德者難成,而難見也.言者易撰,
而易悅也.先王,言之易而,悅之者眾,
故不尚焉.不尊賢,尚德舉善,以教而以,
一言之悅,取人,天下之棄,德飾辯以,
要其上者,.爲之何者?德難爲而,
言易飾故.貪榮重利,常人之性.上之所好,
榮利存焉.故上好之,下必趣之,趣之不已,
雖死不避.先王,人有好善,尚德之性,
而又貪榮,而重利故,貴其所尚,抑其所貪.
貴其所尚,故禮讓興;抑其所貪,故廉恥存.
夫榮利者,可抑,不可絕也,故明爲,
顯名高位,豐祿厚賞,使天下希,而慕之不,
修行崇德,不得此名,不居此位,不食此祿,
不獲此賞.此先王之,立教大體.德修之難,
不積其實,不成其名.言撰之易,君主,
悅而大用,修之不久,所悅無常,君子不貴.
君子情真,謹言慎行,積功累行,實至名歸,
至德真情,修身正心,正心誠意,剛直不阿.
卷13戒言
題解
本篇勸誡君主重視修養德行,避免喜好空談、巧辯之詞,這是因爲『德難爲而言易飾也』。
【原文】
上好德[268] 則下修行[269] ,上好言[270] 則下飾辯[271]。修行則仁義興焉,飾辯則大偽起焉,此必然之徵也。德者,難成而難見者也。言者,易撰而易悅者也。先王知言之易而悅之者眾,故不尚焉。不尊賢尚德,舉善以教,而以一言之悅取[272] 人,則天下之棄德飾辯以要其上者不[273] 矣。何者?德難爲而言易飾也。夫貪榮重利,常人[274]之性也。上之所好,榮利存焉。故上好之,下必趣[275] 之,趣之不已,雖死不避也。先王知人有好善尚德之性,而又貪榮而重利,故貴其所尚,而抑其所貪。貴[276] 其所尚,故禮讓興;抑其所貪,故廉恥存。夫榮利者,可抑[277] 而不可絕也,故明爲顯名高位豐祿厚賞,使天下希而慕之,不修行崇德,則不得此名,不居此位,不食此祿,不獲此賞。此先王立教之大體也。夫德修之難,不積其實,不成其名。夫言撰之易,合[278] 所悅而大用,修之不久,所悅無常[279] ,故君子不貴也。
【注釋】
[268]好德:崇尚仁德。
[269]修行:修養德行。
[270] 好言:喜好詭辯。
[271]飾辯:亦作『飾辨』。粉飾巧言,說虛浮不實的話。
[272] 取:選取,舉用。
[273]:同『鮮』,指非常少。
[274] 常人:平常的人。
[275] 趣:同『趨。趨向。
【譯文】
君主重視美德,則臣下樂於修身潔行;君主喜好空談,則臣下熱衷粉飾巧辯。修身潔行,則仁義之道興起;粉飾巧辯,則詭詐之風興起。這是必然現象。美德難修成也難顯現,空論容易撰寫也容易討人喜歡。古代聖王知道美言好說且多數人愛聽,所以不崇尚。如果不尊重賢能、崇尚美德、宣導善行來進行教化,而是只憑使自己高興的-句話來選拔人,那麼,天下拋棄道德、粉飾巧辯並以此要求君主封賞者便不會少見了。爲什麼呢?這是因爲提高道德修養難而巧言偽飾容易。貪求榮譽、看重財利,是一般人的通性。君主的喜好中就有榮譽和財利。所以君主喜好的,百姓就會趨從且追求不止,即使死也不避開。先王知道人-方面有喜好善良、崇尚美德的本性,另一方面又有貪慕榮譽財利的習性,因此就重視其所崇尚的,而抑制其所貪求的。重視其所崇尚的,所以禮讓之風興起;抑制其所貪求的,所以人人都有廉恥之心。追求榮譽、財利可予以抑制卻不能斷絕,於是, 公開定出顯名高位、豐祿厚賞,讓天下人追求並羨慕。不修養良好的德行,就不能獲得顯名;不處其職位,就不能享受相應的俸祿。這是先王樹立教化的大綱。修養道德是困難的,不積累實際德行就不能成就其名聲。言論的撰述容易,符合君主所喜歡的就可重用,然而因其研修不長久,君主所喜歡的也時有改變,所以君子不看重它。
武界往 發表於 2025-7-21 17:18 | 顯示全部樓層
【傅子·戒言】詮疏:論德行之難與言辭之易

【傅子】卷十三【戒言】一篇,以精警之語揭櫫德言關係,其文曰:『德者難成而難見也,言者易撰而易悅也。』此語直指世道人心之弊,可與【論語】『巧言令色,鮮矣仁』、【老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相發明。今試析其義理,以彰君子立身之本。

一、德行之難:積跬步以至千里
傅玄謂『德者難成』,蓋因德行需終身踐履,非一日之功。【周易】云『君子以成德爲行』,【大學】言『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爲本』,皆強調德行須內外交修、表里如一。然德之成也,如琢玉磨鏡,必歷切磋琢磨之苦;德之見也,如幽蘭在谷,非親近者不能識其芳。故君子當如【中庸】所云『暗然而日章』,不求人知而終不可掩。

二、言辭之易:巧舌如簧而惑眾
『言者易撰』之嘆,直指世俗重言輕德之弊。戰國縱橫家以口舌動諸侯,魏晉清談以玄虛競高名,皆『飾巧辯則大偽起』之驗。孔子斥『御人以口給』,莊子諷『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正因浮辭易工,而真誠難覓。傅玄警示『上好言則下飾辯』,恰如【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所譏『今世之談也,皆道辯說文辭之言』,終致『言偽而辯』之害。

三、貴德慎言:君子之道
傅子提出『君子貴德慎言』,實承儒家『敏於事而訥於言』之旨。【禮記·緇衣】云『君子寡言而行以成其信』,【荀子·非十二子】亦痛斥『飾邪說,文奸言』。蓋德爲體,言爲用,體立則用自正。故君子當如顏淵『終日不違如愚』,效王陽明『知行合一』,以默存誠,以行踐諾。

結語:上行下效,風化之本
篇末『上好德則下修行』之論,尤見傅玄深意。【孟子】言『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鹽鐵論】稱『士貴名節而賤浮誇』,皆強調爲政者當以德化民。今之世,若人人能體『難成難見』之德,戒『易撰易悅』之言,則偽薄之風可息,淳厚之俗可興矣。

按:傅子此篇雖簡,然義理宏深。德行之修,當如【易】之『自強不息』;言辭之戒,當如【書】之『惟口起羞』。學者宜三復斯言,勿逐末而忘本。
大缶 發表於 2025-8-1 20:12 | 顯示全部樓層
【傅子·戒言】詮疏:論德行之難與言辭之易

【傅子】卷十三【戒言】一篇,以精警之語揭櫫德、言之辨,其文曰:『德者難成而難見也,言者易撰而易悅也。』此語直指世道人心之弊,與【周易·繫辭】『默而成之,不言而信』、【論語】『巧言令色,鮮矣仁』一脈相承,足見傅玄深諳儒家『重行輕言』之旨。今試析其義理,以明君子立身之本。

一、德行之難:積微成著,潤物無聲
『德者難成而難見』者,蓋因德行需『克己復禮』之功,非旦夕可至。【中庸】言『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德行如璞玉,必經切磋琢磨,方顯其溫潤;又如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其效不彰於外,而實化民成俗。故【傅子】謂『上好德則下修品行』,恰如【大學】所言『上老老而民興孝』,上位者以德化人,下必效其篤實。然德之成也,需『戰戰兢兢,如履薄冰』(【詩經】),其難可見一斑。

二、言辭之易:巧偽叢生,惑眾敗德
『言者易撰而易悅』者,直斥世俗尚口舌之弊。【老子】云『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巧辯之徒往往『飾辭以眩真,矯行以釣譽』(【申鑒】)。傅玄警示『上好言則下飾巧辯』,若上位者重虛言,則臣民競逐華辭,終致『大偽起焉』。昔子產論政,謂『言之善者,行之難』(【左傳】),正與【傅子】相呼應。言辭之易,非但其表,更在人心易爲所惑,故君子當以『訥於言而敏於行』(【論語】)自戒。

三、貴德慎言:君子之道,本立而道生
【傅子】結以『君子貴德慎言』,此乃儒家一貫之教。【易·艮卦】曰『艮其輔,言有序』,【禮記】亦言『君子約言,小人先言』,皆強調言行相顧之要。德爲體,言爲用,無德之言如無根之木,雖枝葉繁茂,終必凋零。故君子必以修德爲本,言則『不失口於人』(【禮記】),做到『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易·繫辭】),方合聖賢之道。

結語
【戒言】之旨,在於警醒世人勿溺於言辭之便,而忽於德行之大。今之世,信息紛紜,巧言更易惑眾,傅玄之論尤顯深切。願讀者以『難成難見』之德自礪,以『易撰易悅』之言自省,庶幾可免於『大偽起焉』之患,而臻於『仁義興焉』之境。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