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08|回覆: 2

[儒家學說] 【傅子】卷3授職卷4核工詩解大德者為宰相經國本立欲息制明天下定矣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9-15 21:26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傅子】卷3授職卷4核工詩解大德者為宰相經國本立欲息制明天下定矣
題詩:
裁徑尺帛,刊方寸木,不任左右,必求良工,
裁帛刊木,非左右之,所能故也.尺之帛,
方寸之木,薄物也非,良工不能,裁之,
帝王之佐,經國之任,可不審擇,其人乎?
故構大廈,者先擇匠,然後簡材;治國家者,
先擇佐臣,然後定民.大匠構屋,必大材為,
棟樑小材.為榱撩,苟有所中,尺寸之木,
無棄非獨,屋有棟樑,國家亦然;大德,
宰相此國,之棟樑也,審其棟樑,經國本立,
庶官無曠,天工時敘.天下之害,莫甚女飾.
上之人不,節其耳目,欲殫生民,之巧以極,
天下之變.一首之飾,盈千金價,婢妾之服,
兼四海珍.縱慾者,無窮,力者有盡,
用有盡力,逞無窮欲,此漢靈帝,所以失民.
上欲無節,眾下肆情,淫奢並興,而百姓受,
其殃毒矣.嘗見漢末,一筆之柙,雕以黃金,
飾以和璧,綴以隨珠,發以翠羽,此筆非文,
犀之植必,象齒之管,豐狐之柱,秋兔之翰,
用之者必,被珠繡衣,踐雕玉履.由是推知,
極靡不至.公卿大夫,刻石為碑,鐫石為虎,
碑虎崇偽,陳於三衢,妨功喪德,異端並起,
眾邪之亂,正若此也,豈不哀哉!經國立功,
之道有二:一曰息欲,二日明制.欲息制明,
天下定矣.興由勤儉,敗由驕奢,嚴以治吏.

卷3授職題解
本篇告訴為政者要謹慎任用治國人才,做到量才授職。
【原文】
夫裁徑尺[50] 之帛,刊方寸[51] 之木,不任左右[52] ,必求良工者,裁帛刊木非左右之所能故也。徑尺之帛,方寸之木,薄物[53] 也,非良工不能裁之。況帝王之佐,經國[54] 之任,可不審擇其人乎?故構大廈[55] 者,先擇匠,然後簡材;治國家者,先擇佐[56] ,然後定民[57]。大匠構屋,必大材為棟[58] 梁,小材為榱撩[59] ,苟有所中,尺寸之木無棄也。非獨屋有棟樑,國家亦然。大德為宰相,此國之棟樑也,審[60] 其棟樑,則經國之本立矣。經國之本立,則庶官[61] 無曠,而天工[62]時敘[63] 矣。
【注釋】
[50] 徑尺:直徑一尺。
[51] 方寸:一寸見方。
[52] 左右:近臣,隨從。
[53] 薄物:薄,微小;物,事物。指微小的東西。
[54]經國:治理國家。
[55] 大廈:高大的房屋。
[56] 佐:輔佐的大臣。
[57] 定民:安定人民。
[58]棟:房屋的脊檁。喻能擔負重任的人。
[59]榱棟:音崔僚,屋椽。亦用以喻民眾。
[60] 審:詳究,考察。
[61] 庶官:百官。多指-般官員。
[62] 天工:天的職任。古以為王者法天而建官,代天行職事。
[63] 時敘:承順順當。時,通『承』。【書●舜典】:『納於百揆,百揆時敘。』王引之【經義述聞●尚書上】:『時敘者,承敘也。承敘者,承順也....'百揆時敘」,謂百揆莫不承順也。
【譯文】
剪裁一尺長的絲綢,雕刻方寸大的木器,不用自己身邊的人,一定要用良工巧匠,這是因為剪裁絲綢、雕刻木器,不是自己身邊之人所能夠辦得到的。徑尺絲綢、方寸木材,都是較小的物件,離開了良工巧匠都不能裁製,更何況帝王的臣佐,擔負着治國的重任,怎能不慎重選拔勝任的人呢?所以,建築大廈的人,必先選擇工匠,然後準備材料;治國的君主,須先選擇良臣,然後才能治理好百姓。大的工匠建築房屋,必用大的木材做棟樑、小的木材做椽櫞。只要是能派上用場的材料,即使是尺寸的木料也不扔掉。不只是房屋有棟樑,國家也是同樣的。讓有大德的人擔任宰相,這樣的人正是國家的棟樑。慎重地選用國家的棟樑,治理國家的根本就奠定了。治國的根本奠定了,其他各種官職就會量才授任,就會四時和諧,不違自然。

卷4核工

題解

本篇主要說明了消除私慾,彰明法制,天下一定太平的道理。
【原文】
天下之害,莫甚於女飾。上之人不節其耳目之欲,殫生民之巧,以極天下之變。一首之飾,盈千金之價(價作資),婢妾[64]之服,兼四海之珍。縱慾者無窮,用力者有盡,用有盡之力,逞無窮之欲,此漢靈[65] 之所以失其民也。上欲無節[66],眾下[67] 肆情[68],淫奢[69] 並興,而百姓受其殃毒[70] 矣。嘗見漢末一-筆之柙[71] ,雕以黃金,飾以和璧[72] ,綴以隨珠[73],發以翠羽[74] ,此筆非文犀[75] 之植,必象齒[76] 之管,豐狐之柱,秋兔之翰,用之者必被珠繡之衣,踐雕玉之履。由是推之,其(舊無其字。補之)極靡不至矣。然公卿大夫刻石為碑,鐫石為虎,碑虎崇偽,陳於三衢[77] ,妨功喪德,異端[78] 並起,眾邪之亂正若此,豈不哀哉!夫經國立功之道有二:一曰息欲,二日明制[79]。欲息制明,而天下定矣。

【注釋】
[64] 婢妾:妾與使女。
[65J 漢靈:即漢靈帝劉宏,東漢第十一-位皇帝。在位期間,重用宦官,導致爆發黃市起義,漢朝名存實亡。
[66] 無節:沒有法度,不加節制。
[67] 眾下:下級,在下位的人。
[68]肆情:猶縱慾。
[69]淫奢:奢侈無度。
[70] 殃毒:禍害。
[71] 柙:同『匣』,收藏東西的器具。
[72] 和璧:即和氏璧。這裏指像和氏璧-樣貴重的玉石。
[73] 隋珠:也寫作『隨珠』,或稱『靈蛇珠』『明月珠』。 【墨子】云:『和氏之璧,隋侯之珠....此諸侯之良寶
也。』又【淮南子】高誘注:『隋侯, 漢東之國,姬姓諸侯也。隋侯見大蛇傷斷,以藥傅之。後蛇於江中銜大珠以報之,故
日隋侯之珠,蓋明月珠也。』
[74]翠羽:翠鳥的羽毛。古代多用作飾物。
[75] 文犀:有紋理的犀角。
[76] 象齒:象牙。
[77]衢:四通八達的道路。
[78] 異端:指不屬於正統思想的思想派別。 【論語●為政】:『攻乎異端,斯害也已。』朱熹【論語集注】:『非聖人
之道,而別為一端。』
【譯文】
對國家有害的,莫過於對女人的裝飾打扮。居高位的人,不節制耳目的欲望,竭盡天下的奇巧,耗盡天下的奇異之物。一頭的首飾, 就花費千金之資;婢妾的衣服,兼有四海的珍寶。縱慾的人慾望無窮,而百姓的物力有限。用有限的物力,去滿足無窮盡的欲望,這是漢靈帝失去民心的原因。在上者欲望沒有節制,下面的人肆情縱慾,荒淫奢侈之風並起,百姓就會遭殃受害。曾見到過漢朝末年一一個盛筆的匣子,用黃金雕飾,用玉璧裝扮,用珠寶點綴,貼着翠鳥的羽毛,筆管不是犀牛骨就是象牙,筆毫不是豐狐尾就是秋兔毛。使用的人一定得着裝飾珠寶的刺繡美衣,穿鑲有玉雕的鞋子。由此推斷,其奢侈程度真是達到了極點。然而,朝裏的公卿大夫,刻石立碑,鐫石為虎,碑文虛假,虎形高大,陳列在大道邊,傷功敗德,邪亂之事並起。眾多奸邪如此禍亂正事,豈不令人痛心嗎?治理國家、建立功業的路子有兩條:一是消除私慾,二是彰明法制。私慾消除,法制明確,天下一定會安定。
在人之風 發表於 2025-7-24 20:23 | 顯示全部樓層
答【傅子】授職核工之要義

【傅子】卷三【授職】、卷四【核工】二篇,以『大德者為宰相,經國本立欲息,制明天下定矣』為綱,闡發選賢任能、明職核功之治國要義。其題詩以『裁帛刊木』為喻,尤見精微,今試析其理。

一、良工之喻與宰相之德
『裁徑尺帛,刊方寸木,不任左右,必求良工』者,謂物雖微末,必賴專技。帛木之工,尚須擇能,況乎宰相總揆百僚、經綸國政?傅玄此喻,實承【尚書】『官不及私昵,惟其能』之旨,亦與【墨子·尚賢】『不黨父兄,不偏富貴』相契。良工之選,在『技』與『誠』;宰相之任,則在『德』與『能』兼濟。德不足則國本傾,能不逮則庶務隳,故曰『大德者為宰相』,此【論語】『為政以德』之延伸也。

二、經國本立與職分明晰
『經國本立欲息,制明天下定矣』一句,尤重製度設計。『本立』者,若【孟子】言『仁政』為本,而傅子更強調職分核定之功。蓋職不明則權責溷,功不核則賞罰淆。其說近於【韓非子·定法】『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然傅玄以德為先,異於法家之苛峻,乃融儒法而貫之。題詩『非左右之所能故也』,更直指私昵授職之弊,呼應漢代仲長統【昌言】『選士而論族姓閥閱』之批判。

三、薄物與重任的辯證
詩末由『徑尺之帛』『方寸之木』推及『帝王之佐,經國之任』,揭示『審擇』之必然性。此中邏輯,暗合【淮南子·主術訓】『所任者得其人,則國家治,上下和』之理。傅子之意,非僅言擇人,更強調『核工』——即考績黜陟。如【周禮】六計『廉善、廉能』之制,若無核驗,則良工亦或惰斫。故『審擇』需兼察德行、效能,方不負『經國』之重。

結語
傅玄之論,上溯周漢選官傳統,下啟唐代『職司銓綜』之制。其以『德能並重』『名實相副』為核,既糾漢末名士虛浮之弊,亦補曹魏刑名偏執之失。今觀『裁帛刊木』之喻,猶可為當代組織管理之鑑:事無巨細,必當因能授職;位無高低,皆需以德立本。學者若深味此篇,則知『天下定矣』非虛言,實乃制度、人才、德行相濟之功也。

(全文約780字)
崔泓 發表於 2025-7-26 16:58 | 顯示全部樓層
答【傅子】授職核工之要義

【傅子】卷三【授職】、卷四【核工】二篇,以『大德者為宰相,經國本立欲息,制明天下定矣』為綱,闡發選賢任能、明職核功之治國大道。其題詩以『裁帛刊木』為喻,尤為精警,今試析其微旨。

一、 大德居位:宰相之根本
『大德者為宰相』一語,直指治國樞要。【周易】云『厚德載物』,【尚書】言『克明俊德』,皆與傅玄此論相契。宰相總百揆、調陰陽,非德不足以服眾,非才不足以理繁。故『良工』之喻,非僅言技藝之精,更強調『德器』之重。若以私昵授職,如使拙工裁帛,必致寸縷皆廢;而擇大德者居之,猶良工運斤,自有規矩方圓。

二、 核工明制:職守之關鍵
題詩以『徑尺之帛』『方寸之木』為喻,言物雖小,必賴良工,況帝王佐任乎?此與【核工】篇『明制息欲』之說呼應。傅子之意,蓋謂:
1. 職司需專精:裁帛刊木,不可假手左右,治國亦然。若官職冗濫、權責不明,則如拙工操刀,徒損材用。
2. 考績貴嚴明:『核工』者,核其功過、辨其能否。韓非云『循名責實』,與此同旨。唯有賞罰分明,方能激勵賢才,杜絕尸位素餐。

三、 經國本立:制度與德性之合一
『經國本立欲息,制明天下定矣』一句,融貫儒法。所謂『本立』,在德政培根;『制明』,在法制彰軌。二者相濟,如車之雙輪:
德為體:宰相以大德總綱,百官以廉能履職,此【論語】『為政以德』之延伸。
法為用:核工考績,依制而行,避免人存政舉、人亡政息,此【管子】『明法審數』之實踐。

結語
傅子之論,以『德能配位』為核,以『循名責實』為術,其思想兼采儒法,直指魏晉時期浮華任人之弊。今讀『裁帛刊木』之詩,猶見其疾呼審擇英才、嚴明職守之迫切。治國若烹小鮮,非良工莫為;而天下之定,正始於宰相一職之得人。學者當深味其言,以資今用。

(全文約780字)

按:此解力求扼要,以經子互證、古今貫通為法,兼析文本結構與思想脈絡,冀不失傅子本義。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