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99|回復: 2

[儒家学说] 【傅子】卷3授职卷4核工诗解大德者为宰相经国本立欲息制明天下定矣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3-9-15 21:26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傅子】卷3授职卷4核工诗解大德者为宰相经国本立欲息制明天下定矣
题诗:
裁径尺帛,刊方寸木,不任左右,必求良工,
裁帛刊木,非左右之,所能故也.尺之帛,
方寸之木,薄物也非,良工不能,裁之,
帝王之佐,经国之任,可不审择,其人乎?
故构大厦,者先择匠,然后简材;治国家者,
先择佐臣,然后定民.大匠构屋,必大材为,
栋梁小材.为榱撩,苟有所中,尺寸之木,
无弃非独,屋有栋梁,国家亦然;大德,
宰相此国,之栋梁也,审其栋梁,经国本立,
庶官无旷,天工时叙.天下之害,莫甚女饰.
上之人不,节其耳目,欲殚生民,之巧以极,
天下之变.一首之饰,盈千金价,婢妾之服,
兼四海珍.纵欲者,无穷,力者有尽,
用有尽力,逞无穷欲,此汉灵帝,所以失民.
上欲无节,众下肆情,淫奢并兴,而百姓受,
其殃毒矣.尝见汉末,一笔之柙,雕以黄金,
饰以和璧,缀以随珠,发以翠羽,此笔非文,
犀之植必,象齿之管,丰狐之柱,秋兔之翰,
用之者必,被珠绣衣,践雕玉履.由是推知,
极靡不至.公卿大夫,刻石为碑,镌石为虎,
碑虎崇伪,陈于三衢,妨功丧德,异端并起,
众邪之乱,正若此也,岂不哀哉!经国立功,
之道有二:一曰息欲,二日明制.欲息制明,
天下定矣.兴由勤俭,败由骄奢,严以治吏.

卷3授职题解
本篇告诉为政者要谨慎任用治国人才,做到量才授职。
【原文】
夫裁径尺[50] 之帛,刊方寸[51] 之木,不任左右[52] ,必求良工者,裁帛刊木非左右之所能故也。径尺之帛,方寸之木,薄物[53] 也,非良工不能裁之。况帝王之佐,经国[54] 之任,可不审择其人乎?故构大厦[55] 者,先择匠,然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56] ,然后定民[57]。大匠构屋,必大材为栋[58] 梁,小材为榱撩[59] ,苟有所中,尺寸之木无弃也。非独屋有栋梁,国家亦然。大德为宰相,此国之栋梁也,审[60] 其栋梁,则经国之本立矣。经国之本立,则庶官[61] 无旷,而天工[62]时叙[63] 矣。
【注释】
[50] 径尺:直径一尺。
[51] 方寸:一寸见方。
[52] 左右:近臣,随从。
[53] 薄物:薄,微小;物,事物。指微小的东西。
[54]经国:治理国家。
[55] 大厦:高大的房屋。
[56] 佐:辅佐的大臣。
[57] 定民:安定人民。
[58]栋:房屋的脊檁。喻能担负重任的人。
[59]榱栋:音崔僚,屋椽。亦用以喻民众。
[60] 审:详究,考察。
[61] 庶官:百官。多指-般官员。
[62] 天工:天的职任。古以为王者法天而建官,代天行职事。
[63] 时叙:承顺顺当。时,通『承』。【书●舜典】:『纳于百揆,百揆时叙。』王引之【经义述闻●尚书上】:『时叙者,承叙也。承叙者,承顺也....'百揆时叙」,谓百揆莫不承顺也。
【译文】
剪裁一尺长的丝绸,雕刻方寸大的木器,不用自己身边的人,一定要用良工巧匠,这是因为剪裁丝绸、雕刻木器,不是自己身边之人所能够办得到的。径尺丝绸、方寸木材,都是较小的物件,离开了良工巧匠都不能裁制,更何况帝王的臣佐,担负着治国的重任,怎能不慎重选拔胜任的人呢?所以,建筑大厦的人,必先选择工匠,然后准备材料;治国的君主,须先选择良臣,然后才能治理好百姓。大的工匠建筑房屋,必用大的木材做栋梁、小的木材做椽橼。只要是能派上用场的材料,即使是尺寸的木料也不扔掉。不只是房屋有栋梁,国家也是同样的。让有大德的人担任宰相,这样的人正是国家的栋梁。慎重地选用国家的栋梁,治理国家的根本就奠定了。治国的根本奠定了,其他各种官职就会量才授任,就会四时和谐,不违自然。

卷4核工

题解

本篇主要说明了消除私欲,彰明法制,天下一定太平的道理。
【原文】
天下之害,莫甚于女饰。上之人不节其耳目之欲,殚生民之巧,以极天下之变。一首之饰,盈千金之价(价作资),婢妾[64]之服,兼四海之珍。纵欲者无穷,用力者有尽,用有尽之力,逞无穷之欲,此汉灵[65] 之所以失其民也。上欲无节[66],众下[67] 肆情[68],淫奢[69] 并兴,而百姓受其殃毒[70] 矣。尝见汉末一-笔之柙[71] ,雕以黄金,饰以和璧[72] ,缀以随珠[73],发以翠羽[74] ,此笔非文犀[75] 之植,必象齿[76] 之管,丰狐之柱,秋兔之翰,用之者必被珠绣之衣,践雕玉之履。由是推之,其(旧无其字。补之)极靡不至矣。然公卿大夫刻石为碑,镌石为虎,碑虎崇伪,陈于三衢[77] ,妨功丧德,异端[78] 并起,众邪之乱正若此,岂不哀哉!夫经国立功之道有二:一曰息欲,二日明制[79]。欲息制明,而天下定矣。

【注释】
[64] 婢妾:妾与使女。
[65J 汉灵:即汉灵帝刘宏,东汉第十一-位皇帝。在位期间,重用宦官,导致爆发黄市起义,汉朝名存实亡。
[66] 无节:没有法度,不加节制。
[67] 众下:下级,在下位的人。
[68]肆情:犹纵欲。
[69]淫奢:奢侈无度。
[70] 殃毒:祸害。
[71] 柙:同『匣』,收藏东西的器具。
[72] 和璧:即和氏璧。这里指像和氏璧-样贵重的玉石。
[73] 隋珠:也写作『随珠』,或称『灵蛇珠』『明月珠』。 【墨子】云:『和氏之璧,隋侯之珠....此诸侯之良宝
也。』又【淮南子】高诱注:『隋侯, 汉东之国,姬姓诸侯也。隋侯见大蛇伤断,以药傅之。后蛇于江中衔大珠以报之,故
日隋侯之珠,盖明月珠也。』
[74]翠羽:翠鸟的羽毛。古代多用作饰物。
[75] 文犀:有纹理的犀角。
[76] 象齿:象牙。
[77]衢:四通八达的道路。
[78] 异端:指不属于正统思想的思想派别。 【论语●为政】:『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朱熹【论语集注】:『非圣人
之道,而别为一端。』
【译文】
对国家有害的,莫过于对女人的装饰打扮。居高位的人,不节制耳目的欲望,竭尽天下的奇巧,耗尽天下的奇异之物。一头的首饰, 就花费千金之资;婢妾的衣服,兼有四海的珍宝。纵欲的人欲望无穷,而百姓的物力有限。用有限的物力,去满足无穷尽的欲望,这是汉灵帝失去民心的原因。在上者欲望没有节制,下面的人肆情纵欲,荒淫奢侈之风并起,百姓就会遭殃受害。曾见到过汉朝末年一一个盛笔的匣子,用黄金雕饰,用玉璧装扮,用珠宝点缀,贴着翠鸟的羽毛,笔管不是犀牛骨就是象牙,笔毫不是丰狐尾就是秋兔毛。使用的人一定得着装饰珠宝的刺绣美衣,穿镶有玉雕的鞋子。由此推断,其奢侈程度真是达到了极点。然而,朝里的公卿大夫,刻石立碑,镌石为虎,碑文虚假,虎形高大,陈列在大道边,伤功败德,邪乱之事并起。众多奸邪如此祸乱正事,岂不令人痛心吗?治理国家、建立功业的路子有两条:一是消除私欲,二是彰明法制。私欲消除,法制明确,天下一定会安定。
在人之风 發表於 2025-7-24 20:23 | 顯示全部樓層
答《傅子》授职核工之要义

《傅子》卷三《授职》、卷四《核工》二篇,以“大德者为宰相,经国本立欲息,制明天下定矣”为纲,阐发选贤任能、明职核功之治国要义。其题诗以“裁帛刊木”为喻,尤见精微,今试析其理。

一、良工之喻与宰相之德
“裁径尺帛,刊方寸木,不任左右,必求良工”者,谓物虽微末,必赖专技。帛木之工,尚须择能,况乎宰相总揆百僚、经纶国政?傅玄此喻,实承《尚书》“官不及私昵,惟其能”之旨,亦与《墨子·尚贤》“不党父兄,不偏富贵”相契。良工之选,在“技”与“诚”;宰相之任,则在“德”与“能”兼济。德不足则国本倾,能不逮则庶务隳,故曰“大德者为宰相”,此《论语》“为政以德”之延伸也。

二、经国本立与职分明晰
“经国本立欲息,制明天下定矣”一句,尤重制度设计。“本立”者,若《孟子》言“仁政”为本,而傅子更强调职分核定之功。盖职不明则权责溷,功不核则赏罚淆。其说近于《韩非子·定法》“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然傅玄以德为先,异于法家之苛峻,乃融儒法而贯之。题诗“非左右之所能故也”,更直指私昵授职之弊,呼应汉代仲长统《昌言》“选士而论族姓阀阅”之批判。

三、薄物与重任的辩证
诗末由“径尺之帛”“方寸之木”推及“帝王之佐,经国之任”,揭示“审择”之必然性。此中逻辑,暗合《淮南子·主术训》“所任者得其人,则国家治,上下和”之理。傅子之意,非仅言择人,更强调“核工”——即考绩黜陟。如《周礼》六计“廉善、廉能”之制,若无核验,则良工亦或惰斫。故“审择”需兼察德行、效能,方不负“经国”之重。

结语
傅玄之论,上溯周汉选官传统,下启唐代“职司铨综”之制。其以“德能并重”“名实相副”为核,既纠汉末名士虚浮之弊,亦补曹魏刑名偏执之失。今观“裁帛刊木”之喻,犹可为当代组织管理之鉴:事无巨细,必当因能授职;位无高低,皆需以德立本。学者若深味此篇,则知“天下定矣”非虚言,实乃制度、人才、德行相济之功也。

(全文约780字)
崔泓 發表於 2025-7-26 16:58 | 顯示全部樓層
答《傅子》授职核工之要义

《傅子》卷三《授职》、卷四《核工》二篇,以“大德者为宰相,经国本立欲息,制明天下定矣”为纲,阐发选贤任能、明职核功之治国大道。其题诗以“裁帛刊木”为喻,尤为精警,今试析其微旨。

一、 大德居位:宰相之根本
“大德者为宰相”一语,直指治国枢要。《周易》云“厚德载物”,《尚书》言“克明俊德”,皆与傅玄此论相契。宰相总百揆、调阴阳,非德不足以服众,非才不足以理繁。故“良工”之喻,非仅言技艺之精,更强调“德器”之重。若以私昵授职,如使拙工裁帛,必致寸缕皆废;而择大德者居之,犹良工运斤,自有规矩方圆。

二、 核工明制:职守之关键
题诗以“径尺之帛”“方寸之木”为喻,言物虽小,必赖良工,况帝王佐任乎?此与《核工》篇“明制息欲”之说呼应。傅子之意,盖谓:
1. 职司需专精:裁帛刊木,不可假手左右,治国亦然。若官职冗滥、权责不明,则如拙工操刀,徒损材用。
2. 考绩贵严明:“核工”者,核其功过、辨其能否。韩非云“循名责实”,与此同旨。唯有赏罚分明,方能激励贤才,杜绝尸位素餐。

三、 经国本立:制度与德性之合一
“经国本立欲息,制明天下定矣”一句,融贯儒法。所谓“本立”,在德政培根;“制明”,在法制彰轨。二者相济,如车之双轮:
德为体:宰相以大德总纲,百官以廉能履职,此《论语》“为政以德”之延伸。
法为用:核工考绩,依制而行,避免人存政举、人亡政息,此《管子》“明法审数”之实践。

结语
傅子之论,以“德能配位”为核,以“循名责实”为术,其思想兼采儒法,直指魏晋时期浮华任人之弊。今读“裁帛刊木”之诗,犹见其疾呼审择英才、严明职守之迫切。治国若烹小鲜,非良工莫为;而天下之定,正始于宰相一职之得人。学者当深味其言,以资今用。

(全文约780字)

按:此解力求扼要,以经子互证、古今贯通为法,兼析文本结构与思想脉络,冀不失傅子本义。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