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40|回復: 2

[儒家学说] 刘廙【政论】卷1备政1为政犹工匠之造屋轻一失而不矜国患不远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3-9-1 19:32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刘廙【政论】卷1备政1为政犹工匠之造屋轻一失而不矜国患不远
题文诗:
夫为政者,譬犹工匠,之造屋也.广厦既成,
众棁不安,则梁栋为.之断折也.一物不备,
则千柱为,之并废也.善为屋者,知梁棁不,
可不安故,栋梁常存;知一物之,不可不备,
故众榱与,之共成也.善为政者,知一事之,
不可阙也,故无物而,不备知一,是不可失,
故众非与,之共得其,不然者轻,一事为小,
忽而阙焉;不知众物,与之共多,睹一非之,
为小也轻,而蹈;不知众是,与之共失.
政之相须,犹輥辖之,在车,軹辖犹可,
以小进也,谓之历远,而不顿踬,者未之有.
夫为政者,轻一失而,不矜之犹,乘无辖车,
安其少进,而不睹其,顿踬之患.车之患近,
故无不睹;国之患远,故无不忽.知其体者,
夕惕若厉,慎其愆矣.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有过改之,无则加勉,以古鉴今,以民为鉴.
题解

本篇开篇以造屋比喻为政,认为治理政事需要每一-个环节的密切配合,不能轻视任何一一个小的失误。指出『国之患远』,很容易忽视,所以提醒为政者要时刻谨慎戒惧。作者同时指出,不能为了清廉而减少官员的俸禄,认为俸禄过低会导致贪污成风,这- -论断的提出,和当时官吏的俸禄较低有关。实际上,结合历史来看,要防止官吏贪污腐败,一是要官员的俸禄能够保证其日常生活,二是要进行良好的官德教育,如果只是一味地增加俸禄,也难以止住贪污之风。
【原文】
夫为政者,譬犹工匠之造屋也。广厦[1] 既成,众棁[2] 不安,则梁栋为之断折。一物不备,则千柱为之并废。善为屋者,知梁棁之不可以不安,故栋梁常存;知一物之不可以不备,故众榱[3]与之共成也。善为政者,知一事之不可阙[4]也,故无物而不备;知一是之不可失也,故众非与之共得。其不然者,轻一事之为小,忽而阙焉,不知众物与之共多也,睹一非之为小也,轻而蹈[5] 焉,不知众是与之共失也。夫政之相须,犹輥辖[6] 之在车,无軹辖犹可以小进也,谓之历远而不顿踬[7] 者,未之有也。夫为政者,轻一失而不矜[8] 之,犹乘无辖之车,安其少进,而不睹其顿踬之患也。夫车之患近,故无不睹焉,国之患远,故无不忽焉。知其体者,夕惕若厉[9] ,慎其愆[10] 矣。
【译文】
执政者治理政事,就好比是工匠建造房屋。高大宽敞的房子造好了,如果梁上的短柱不稳固,梁栋也会因此而折断的;只要有一个物件不齐备,众多的柱子也会跟着一并损废。 精通建造房子的人,他知道栋梁和它上面的短柱不可不稳固,所以他建造的房子的栋梁能够长存不坏;了解到每一个物件都得齐备,所以所有的椽子和柱梁共同构成了房屋。懂得治理政事的人,知道哪一项工作都不可以有缺少,所以没有一件事不做准备;知道--条正确的意见也不可遗漏,所以许多不正确的意见都要与之同时听取。假如他不能够这样,看轻了一件小事,因疏忽而缺漏,却不知道众多与之相关的事物是跟它一同多起来的;自认为是小错,轻易地去施行,却不知道总体正确的东西会因一次小错误而全盘皆失。治政的相互配合,就好比销子和车杠在车辆上,没有销子,车辆还可以稍微往前走几步,但要想跑远路而不颠蹶,这是不可能的事。治理政事的人,轻忽一个错误而不慎重对待,就犹如乘坐没有销子和车械的车子,满足于稍走几步路,而看不到跑远路时颠蹶的祸患。车子的祸患很近,所以谁都看得到;国家的祸患很远,所以人们就都疏忽了。了解了这种情形,就会终日朝夕戒惧,如临危境,时刻谨慎,不敢犯丝亳错误。
[1] 广厦:宽敞高大的房子。
[2] 税:音桌,梁上的短柱。
[3] 榱:音崔,椽子。
[4] 阙:欠,应给而不给,此处指空缺、缺少。也作『缺』。
[5] 蹈:实行、效行、学习。
[6] 輥辖:軹,古代大车车辕前端与车衡相衔接的部分;辖,插在轴端孔内的车键,使轮不脱落。[7] 顿踬:颠仆,行路颠蹶;顿,很短时间的停止;踬,音至,被东西绊倒。
[8]矜:谨守,慎重。
张机及 發表於 2025-6-13 16:28 | 顯示全部樓層
《刘廙〈政论〉"为政犹工匠之造屋"章义疏》

刘廙此章以"工匠造屋"喻治国理政,其说源自先秦"以器喻道"传统。《考工记》云:"审曲面势以饬五材",已开工艺通政之先河。刘廙承此理路而深化之,其要义有三:

一、整体观照的执政智慧
"广厦既成,众棁不安"之喻,实本《吕氏春秋》"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的统合思想。汉代贾谊《新书·大政》言:"夫民者,诸侯之本也;教者,政之本也;道者,教之本也",正与此章"千柱并废"之说相发明。执政者当如良匠,既见梁栋之宏,复察榱桷之细。宋人叶适《习学记言》谓:"治道如大匠斫木,分寸不入绳墨则材废",可谓深得刘廙遗意。

二、防微杜渐的忧患意识
"一物不备"之诫,实承《周易·系辞》"君子安而不忘危"的慎微传统。唐太宗《帝范》云:"夫谗佞之徒,国之蟊贼也。争荣华于旦夕,竞势利于市朝。以其谄谀之姿,恶忠贤之在己上",恰可作"梁栋断折"的注脚。清王夫之《读通鉴论》指出:"祸始于细微,乱生于所忽",正是对刘廙政论的精到阐发。

三、知行合一的为政境界
"善为屋者"数语,暗合《荀子·君道》"知明制度权物称用"的实践理性。宋真德秀《政经》强调:"为政如筑室,既构其体,尤饰其序",与刘廙"栋梁常存"之说若合符契。明丘濬《大学衍义补》更直言:"治国如作室,规矩既立,尺寸不可逾",揭示出制度建设的根本意义。

今观刘廙此论,其价值不仅在于比喻之精当,更在于将工匠精神提升为政治哲学。昔子产治郑"如农之有畔",管仲相齐"若匠之运斤",皆与此章理趣相通。当今治国理政,尤当记取"轻一失而不矜"之戒,于制度设计、政策施行之际,既怀"广厦"之志,复存"榱桷"之慎,方能使政治大厦岿然永固。

(全文798字)
天子尖尖 發表於 2025-7-9 07:02 | 顯示全部樓層
《刘廙〈政论〉"为政犹工匠之造屋"章义疏》

刘廙此章以"工匠造屋"喻治国理政,实承先秦"以器喻道"之传统。《考工记》云:"审曲面势以饬五材",已开器物与政道相通之先河。今就文义分三重疏解:

一、结构之喻的政理内涵
"广厦既成,众棁不安"者,棁即梁上短柱,《营造法式》谓"侏儒柱",虽小物而系整体安危。此喻官僚体系若基层不固,纵有明君良相(栋梁)亦将倾覆。王安石变法之败,正坐"青苗法"等基层执行失当,可证此理。"一物不备,千柱并废"更暗合《吕氏春秋》"一物失称,乱之端也"的平衡思想。

二、历史语境中的创作深意
刘廙身处建安乱世,目睹汉室因察举不实(选材失当)、赋役不均(结构失衡)而崩坏。其兄刘望之遭州郡迫害致死,使彼痛感"众棁不安"之害。此论实为曹魏政权所作预警,建安七子徐幹《中论》"大臣患之而不举,小臣畏罪而不言"可相发明。

三、当代治理的镜鉴价值
"善为屋者"四句揭示预防性治理智慧。韩非子云"圣人见微以知萌",与此"知梁棁不可不安"相通。今之社会治理,当以"全周期管理"思维解之:基层社区如棁,政策法规如梁,需建立"监测-预警-处置"闭环。新加坡组屋政策之成功,正在于兼顾宏观规划与微观维护,恰合"栋梁常存"之义。

此章要旨,在强调治国当如匠人持"慎微"之心。朱熹注《中庸》"致广大而尽精微",正可作此政论注脚。读古人书,贵在得其神而通其变,斯为善学。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