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09|回覆: 1

[道家人物] 【文子】詩解上禮10以正治國以奇用兵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8-18 21:36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文子】詩解上禮10以正治國以奇用兵
題文詩:
酆水之深,十仞,不受塵垢,金石在中,
形見於外,不深清,魚鱉蛟龍,莫之歸.
上,不生五穀,光禿之山,不游麋鹿,
無所蔭蔽.君之為政,以苛為察,以切為明,
刻下為忠,計多為功,如此譬猶,廣革者也,
大敗大裂,情假之道.真情至道,其政悶悶,
其民淳淳;苛切刻計,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為奇,善復為妖.
治國,以奇用兵.政者先為,不可勝政,
繼之而後,求勝於敵,以未治而,攻人之亂,
猶火應火,以水應水,同莫相治,以異為奇,
奇靜為躁,奇治為亂,奇飽為飢,奇逸為勞,
奇正相應,相反相成,若水火金,木之相伐,
何往不勝.故德均則,眾者勝寡,力敵則,
智者制愚,智同則,有數者,數.
正文:
  老子曰:酆水之深十仞而不受塵垢,金石在中,形見於外,非不深且清也,魚鱉蛟龍莫之歸也。石上不生五穀,秀山不游麋鹿,無所蔭蔽也。故為政以苛為察,以切為明,以刻下為忠,以計多為功,如此者譬猶廣革者也,大敗大裂之道也,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默希子注)
老子曰:酆水之深,十仞而不受塵垢,金石在中形見於外,非不深且清也。魚鱉蛟龍莫之歸也。言水至清,魚不游,人至察眾,不歸也。石上不生五穀,禿山不游麋鹿,無所蔭蔽也。故為政以苛為察,以切為明,以刻下為忠,以計多為功,如此者,譬猶廣革者也,大敗大裂之道也。為政以詩,必敗之由,為革以廣,必裂之道。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上太察,下不安。
參考譯文:
   老子認為:酆水之深,到了十仞左右,就基本上不會受塵垢的影響了,金石即使深藏於山中,山石的外部也會有徵兆顯露,如果水不深且清,魚鱉蛟龍就不會聚集起來。石頭上不會生出五穀莊稼,禿山上沒有跑來跑去的麋鹿,因為沒有可以蔭蔽的地方。所以為政如果以苛刻為察,以嚴厲為明,以刻薄的對待屬下為忠,以計算多少為功,那麼這樣的人君,就好像強力拉伸皮革之人,只是表面上眾人不得不臣服,貌似一切順利,實際上暗地裡早已經是風起雲湧,千鈞一髮的破敗局面。所以老子曰『(其政悶悶,其民淳淳), 政治寬厚清明,人民就淳樸忠誠;(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政治苛酷黑暗,人民就狡黠、抱怨。』。


  老子曰:以政治國,以奇用兵。先為不可勝之政,而後求勝於敵,以未治而攻人之亂,是猶以火應火,以水應水也,同莫足以相治,故以異為奇,奇靜為躁奇,治為亂奇,飽為飢奇,逸為勞奇,正之相應,若水火金木之相伐也,何往而不勝,故德均則眾者勝寡,力敵則智者制愚,智同則有數者禽無數。
(默希子注)
老子曰:以政治國,以奇用兵,先為不可勝之政,而後求勝於敵,以未治而攻人之亂,是猶以火應火,以水應水也。同莫足以相治。故以異為奇,奇靜為躁,奇治為亂,奇飽為飢,奇逸為勞,奇正之相應若水、火、金、木之相伐也,何往而不勝。故德均則眾者勝寡,力敵則智者制愚,智同則有數者禽無數。此明正奇相攻,賢愚相敵。大得雖均,人率眾者勝,力雖敵,智以制愚;智雖均,而有計禽無計。計,數者,皆相勝之術,迭相禽制,而非道也,此明權也。
參考譯文:
老子說:『以正道治理國家,以奇道出敵制勝。』所以先做到不可能受制於人的治理方法,然後再找到敵人的弱點以求勝,如果自己的國家都沒有治理好就去攻擊那些出了亂子的國家,就好像是以火攻火,以水應水那樣,沒有公正的道理,實際上兩個國家沒有正義與非正義的區別。大家相同就沒有什麼可以相互比較出高下的地方,所以必須製造差異作為不同之處而制勝。通過製造差異,可以使靜變為躁,通過製造差異,可以使治變為亂,通過製造差異,可以使飽變為飢,通過製造差異,可以使逸變為勞,奇道與正道能夠做到相互呼應,就好像水火金木之相生相剋一樣,那麼去到哪裡都可以取得勝利。所以敵對雙方如果德行相同,那麼人眾者勝人寡者,如果力量相當,那麼智者制勝愚者,如果智慧也差不多,那麼有準備的就會戰勝沒有準備的。
補註: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經】,其內容全文如下:
  【原文】
  其政悶悶①,其民淳淳②;其政察察③,其民缺缺④。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⑤。正復為奇,善復為妖⑥。人之迷,其日固久⑦。是以聖人方而不割⑧,廉而不劌⑨,直而不肆⑩,光而不耀⑾。
  【翻譯】
  政治寬厚清明,人民就淳樸忠誠;政治苛酷黑暗,人民就狡黠、抱怨。災禍啊,幸福依傍在它的裡面;幸福啊,災禍藏伏在它的裡面。誰能知道究竟是災禍呢還是幸福呢?它們並沒有確定的標準。正忽然轉變為邪的,善忽然轉變為惡的,人們的迷惑,由來已久了。因此,有道的聖人方正而不生硬,有稜角而不傷害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眼。
  【注釋】
  ①悶悶:昏昏昧昧的狀態,有寬厚的意思。 ②淳淳:一本作『沌沌』,淳樸厚道的意思。 ③察察:嚴厲、苛刻。 ④缺缺:狡黠、抱怨、不滿足之意。 ⑤其無正也:正,標準、確定;其,指福、禍變換。此句意為:它們並沒有確定的標準。 ⑥正復為奇,善復為妖:正,方正、端正;奇,反常、邪;善,善良;妖,邪惡。這句話意為:正的變為邪的,善的變成惡的。 ⑦人之迷,其日固久:人的迷惑於禍、福之門,而不知其循環相生之理者,其為時日必已久矣。(嚴靈峰釋語) ⑧方而不割:方正而不割傷人。 ⑨廉而不劌:廉,銳利;劌,割傷。此句意為:銳利而不傷害人。 ⑩直而不肆:直率而不放肆。 ⑾光而不耀:光亮而不刺眼。
馬而 發表於 2025-5-20 03:18 | 顯示全部樓層
【文子】"以正治國,以奇用兵"義理髮微

【文子·上禮】此章以自然物象喻治國之道,其核心要義在於闡發"以正治國,以奇用兵"的辯證關係。今試析其理路如次:

一、水深自清的政治隱喻
"酆水之深十仞而後"章,實為道家政治哲學的意象化表達。十仞之深方能使"金石在中,形見於外",此喻治國者當有深厚德養,方能外顯清明政治。水深則自然澄清,不假外力而塵垢自去,暗合【老子】"我無為而民自化"之旨。魚鱉蛟龍之歸趨,恰似百姓自然歸附德政,此乃"正治"之根本。

二、苛政失道的自然反證
"頑石不生五穀"之喻,直指苛察之政的弊端。山無蔭蔽則麋鹿不至,政失寬厚則民不歸心。文中"以苛為察,以切為明"二句,實為對法家刻薄之政的批判。司馬談【論六家要旨】謂道家"以虛無為本,以因循為用",正可與此章相發明。苛政猶如不毛之山,終將導致政治生態的荒漠化。

三、奇正相生的治國韜略
"以正治國"強調常道,"以奇用兵"重在權變。此語雖本於【老子】,然文子更注重二者的辯證統一。治國之正,體現在建立穩定的制度與價值體系;用兵之奇,則表現為應對變局的靈活性。猶如酆水之深為常,魚龍變化為奇;五穀生長為正,麋鹿遊走為變。二者相輔相成,方為完整的治國之道。

四、當代啟示
此章對現代治理的啟示有三:其一,政治清明需建立在深厚的制度文化根基上;其二,社會治理當避免苛察傷民;其三,常態治理與危機應對需要不同的智慧。宋代大儒朱熹曾言:"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正可與此章互參。

要之,【文子】此章通過自然意象的層層設喻,深刻揭示了"正奇相濟"的治國哲理。其思想既承黃老之學,又開後世"王霸並用"之先聲,在中國政治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價值。讀者若能由此領悟"無為而無不為"的深意,則近於得道矣。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辛巳月辛卯日|黃帝4722年四月廿五日酉時| 2025/5/22/週四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