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268|回覆: 2

[農家] 【文子】卷12上禮9詩解情假國喪情真國興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8-18 21:33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文子】卷12上禮9詩解情假國喪情真國興
題文詩:
世命將喪,猶陰氣起,主昧不明,道廢不行,
德滅不揚,舉事戾天,逆四時,春秋和縮,
天地德除,君位不安,卿隱不言,推君意,
群臣壞常,疏離骨肉,自容自利,邪人諂媚,
陰謀遽熾,載驕其主,亂人心,以成其私.
是故君臣,乖而不親,骨肉無情,疏而不附,
田無立苖,路無緩步,金積折廉,壁襲無贏,
殼龜無腹,蓍筮日施,天下不合,為一家.
諸侯製法,各異習俗,悖拔其根,而棄其本,
鑿五刑,而為刻削,爭錐刀末,斬刈百姓,
盡其太半,舉兵為難,攻城濫殺,覆高危安,
大其衝車,高其重壘,使陣死路,犯嚴敵,
百姓反一,名聲苟盛,兼國有地,伏屍十萬,
老弱饑寒,死不勝計.性命安,習俗樂.
賢聖勃起,持以道德,輔以仁義,近者進智,
遠者懷德,天下混一,相代輔佐,黜讒佞端,
息未辯說,除刻削法,去煩苛事,屏流言跡,
塞朋黨門,消形去智,循其大常,隳其枝體,
黜其聰明,大通混冥,萬物情通,各復其根.
聖非生時,時至不失,真情常在,不得中絕.
正文:
  老子曰:世之將喪性命,猶陰氣之所起也,主暗昧而不明,道廢而不行,德滅而不揚,舉事戾於天,發號逆四時,春秋縮其和,天地除其德,人君處位而不安,大夫隱遁而不言,群臣推上意而壞常,疏骨肉而自容,邪人諂而陰謀,遽載驕主而像其亂人以成其事,是故君臣乖而不親,骨肉疏而不附,田無立苖,路無緩步,金積折廉,壁襲無贏,殼龜無腹,蓍筮日施,天下不合而為一家,諸侯製法各異習俗,悖拔其根而棄其本,鑿五刑,為刻削,爭於錐刀之末,斬刈百姓,盡其太半,舉兵為難,攻城濫殺,覆高危安,大衝車,高重壘,除戰隊,使陣死路,犯嚴敵,百姓一反,名聲苟盛,兼國有地,伏屍數十萬,老弱饑寒而死者不可勝計。自此之後,天下未嘗得安其性命,樂其習俗也。賢聖勃然而起,持以道德,輔以仁義,近者進其智,遠者懷其德,天下混而為一,子孫相代輔佐黜讒佞之端息未辯之說,除刻削之法,去煩苛之事,屏流言之跡,塞朋黨之門,消智能,循大常,隳枝體,黜聰明,大通混冥,萬物各復歸其根。夫聖人非能生時,時至而不失也,是以不得中絕。
小註:【莊子·大宗師】:『墮枝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枝,一本作『 肢 』。
(默希子注)
老子曰:世之將喪性命,猶陰氣之所起也,主暗昧而不明,道廢而不行,德滅而不揚,舉事戾於天,發號逆四時,春秋縮其和,天地除其德,人君處位而不安,大夫隱遁而不言,群臣推上意而壞常,疏骨肉而自容,邪人諂而陰謀遽,載驕主而像其亂,人以成其事,是故君臣乖而不親,骨肉疏而不附,田無立苗,路無緩步,金積折廉,壁襲無贏,殼龜無腹,蓍筮日施,天下不合而為一家。諸侯製法各異,習俗悖,拔其根而棄其本,鑿五刑為刻削,爭於錐刀之末,斬刈百姓盡其太半,舉兵為難,攻城濫殺,覆高危安,大衝車,高重壘,除戰隊,使陣死路,犯嚴敵,百往一反,名聲苟盛,兼國有地,伏屍數十萬,老弱饑寒而死者不可勝計。自此之後,天下未嘗得安其性命,樂其習俗也。末世驕主,恃其威勢,廣其土地,盡生民之命,求錐刀之末,伏屍流血,無時暫寧,以至今日。豈為有道。賢聖勃然而起,持以道德輔以仁義,近者進其智,遠者懷其德,天下混而為一,子孫相代輔佐,黜讒佞之端,息未辯之說,除刻削之法,去煩苛之事,屏流言之邊,塞朋黨之門,消智能,循大常,隳枝體,黜聰明,大通混冥,萬物各復歸其根。夫聖人非能生時,時至而不失也,是以不得中絕。聖人見其機,得其時,勃然而起,整頓乾坤,撲滅殘暴,大庇蒼生。天將降大任於其人,不得中絕,言必有其主也。
參考譯文:
   老子認為:時勢的發展到了末期的時候,就好像陰氣聚集烽煙四起,人主暗昧不能自明,大道廢棄不能通行,德行毀滅無人重視,舉動違背天性,命令衝突於四時,春秋不和,天地不容;人君雖然居於上位但是心中不安,大臣常常退隱不敢有所建議,群臣都唯君王的想法是瞻而不顧國法綱常,離間至親骨肉而設法自容,邪佞之人諂媚而陰謀遍地,致使人主驕橫而肆無忌憚,蠱亂人心而成其奸謀;所以君臣上下猜忌而不親密,骨肉之間疏遠而不親附,田野中無秀苗滿目,道路上無緩步安逸,兵器堆積而鏽蝕,玉器不用而生塵,占卜多而無應,蓍筮繁而無功,天下不能一家而分崩離析,諸侯各懷鬼胎以呈其私意。於是人主根本無心道德,而陷於窮凶極惡的地步,更加設立各種刑罰以肆意,法令日益苛刻以剝削,終日爭執於各種微末之事,往往動輒誅殺百姓,天下大半的人民流離失所,
   昏君還要倚仗武力到處用兵,攻城拔地濫殺無辜,傾覆他人危害天下人的安全,為了戰爭,製造更大的武器,建設更堅固的堡壘,整理軍隊使人民不斷走向戰爭的深淵直至戰死沙場,不惜冒犯強大嚴整的敵人,即使一百人去了也回不來一個,但是打仗的將軍和人主的名聲建立了,甚至能夠開疆拓土,但是數十萬人無辜死亡,老弱饑寒交迫而死者,不計其數。雖然如此,從此以後的天下,也沒有能夠做到人人安其性命,個個樂其習俗。在這個時候,如果有賢聖之人能夠勃然興起,以道德號召天下之人,以仁義幫助天下之人,那麼一定會出現近者出謀劃策,遠者心悅誠服,天下可以統一,子孫可以代代相傳,相互輔助的治世;聖王能夠施行法令黜退讒佞的苗頭,掩息無謂的邪說,去除刻削的法令,減少煩苛的勞務,屏息流言蜚語,堵塞朋黨之門,滌除智能心機之輩,使天下尊循正常的秩序,君王應該節制自己的行為,不用自己的聰明,做到任眾人之力、眾人之智而不自用,那麼天下萬物將各自復歸其本性。所以聖人並非能夠一定生逢其時,而是能夠做到只要時機到了就不會錯失良機,所以道德仁義的道理才能夠繼往開來,不絕如縷。
陳之百九 發表於 2025-7-12 07:18 | 顯示全部樓層
【文子·上禮】第九章闡微:情偽之辨與邦國興衰

【文子】卷十二【上禮】篇第九章以"情真""情假"為樞機,剖判邦國興喪之本,其言簡而義邃,直指治道核心。今試析其要旨如下:

一、陰陽氣運與政教得失
章首"世命將喪,猶陰氣起"二句,實承黃老"天人相感"之說。陰氣勃興,非獨自然之兆,更是主德昏昧、道術壅塞之徵。【淮南子·天文訓】言"陰氣勝則水漫",與此章"令逆四時,春秋和縮"相呼應。蓋政令乖舛,則四時失序;君臣離心,則天地德衰。此中機理,非玄虛之談,乃指人主失其"真",則陰陽之氣、四時之序皆失其"和"。

二、君臣異心與禮制崩壞
"君位不安,卿隱不言"八句,實描摹禮制解紐之狀。【禮記·禮運】云:"禮者,君之大柄也。"然本章所示,卻是君失其柄、臣懷其私之象。"揣推君意"者,非忠諫之臣,乃窺伺之態;"自容自利"者,非公心佐國,乃營私之謀。此即"情假"之發用——君臣相與以偽,則骨肉疏離,常法壞亂。文子直指"邪人諂媚,陰謀遽熾",恰如【韓非子·奸劫弒臣】所言"主蔽於上,臣詐於下",皆因失卻"真情"之故。

三、情真治國之本
章題"情假國喪,情真國興"實為全篇眼目。黃老之學雖重權謀,然【文子】此章特標"真情",與【老子】"忠信之薄而亂之首"、【莊子·漁父】"真者,精誠之至也"一脈相承。所謂"情真",非徒性情之真,更是君臣各守其分、各盡其誠的治國狀態。如【管子·心術】言"恬愉無為,去智與故",即是祛偽存真之道。

結語
此章雖寥寥數語,然以氣運言治亂,以人情觀禮制,深得黃老"推天道以明人事"之旨。今人讀之,尤當惕然:制度設計縱極精巧,若失卻"真情"內核,終難免"載驕其主"之禍。文子之警示,實為萬世不易之鑑。

(全文798字)
阿土伯呀 發表於 2025-7-28 14:38 | 顯示全部樓層
【文子·上禮】第九篇闡發"情偽與國運"之辯證關係,誠為黃老治道精微之論。今試析其要義如下:

一、陰陽氣化與政教興衰
"世命將喪,猶陰氣起"者,乃以自然氣化喻人事。【淮南子·天文訓】所謂"陰氣勝則為水,陽氣勝則為旱"與此同契。黃老之學以陰陽二氣為宇宙律動之本,政教昏明實與之相應。君主昧於大道,猶陰霾蔽日,必致"德滅不揚",此【管子·四時】"刑德合於時則生福,詭則生禍"之謂也。

二、四時失序與禮法崩壞
"舉事戾天,令逆四時"深得【月令】遺意。【呂氏春秋·十二紀】詳陳政令違時之害,春行秋令則草木零落,秋行春令則國多狂疾。文子以"春秋和縮"為喻,暗合董仲舒【春秋繁露】"春修仁而求善,秋修義而求惡"的刑德配天思想。君臣失序、骨肉疏離,實為陰陽錯繆的人倫顯現。

三、情偽之辨與治國樞機
"情假國喪,情真國興"乃全篇樞要。【莊子·漁父】云:"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黃老之學雖主清靜,然尤重至誠。君懷偽情則邪佞競進,臣蓄私利則讒慝橫行。【老子】"大道廢有仁義"與此章"道廢不行"相發明,皆指失卻自然真情後的禮法異化。

四、治亂之兆與反本之途
"邪人諂媚,載驕其主"八字,直指亡國之徵。【韓非子·八奸】所列"同床""在旁"之患,正可與此互參。然文子之深刻處,在指出"揣推君意"的體制性腐敗——當群臣不以正道事君,專務窺探上意時,制度即淪為謀私工具。救弊之道,當如【文子·道原】所言"反本歸根",復性命之真。

要之,此章以氣化論為形上依據,以四時喻政令法度,最終歸宗於"真情"這一治國之本。其說熔鑄陰陽家、道家精義,而尤重政治實踐中的誠偽之辨,誠為漢代黃老思想之菁華。讀者若能由"情"字參入,則於全書"上禮"之旨思過半矣。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